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以哪种检查方法最为重要?听诊是吗?

SunnyJOJO


首先,直入主题,心脏疾病的检查手段很多,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心电图、心肌酶化验、心脏彩超、胸片、冠脉CTA、冠脉造影等等,这些医学术语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也有一些少见的检查也是用来检查心脏疾病的,可能您并没有听说过,比如说心肌核素显像、血管内超声、FFR、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心肌活检等等。但是无论怎么说,社会如何进步,听诊都是心内科医生的基本功,很多疾病可能经过听诊可以初步诊断或者高度怀疑。

其实听诊的历史最长,期初医生们要趴在患者听诊部位听取杂音,判断疾病。如下图而在1816年,法国人,也是当时的医学家雷奈克就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给患者听诊,随之他有发明了早期的听诊器。如下图

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心脏疾病都可以经过听诊发现,比如说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等等。但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科技大飞跃,直接导致了很多医学仪器的出现,在一些功能上都可以逐步取代听诊器。比如说超声的出现,直接把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精度提升了很多个档次,而且张大夫自己也尝尝用便携超声给患者诊断,这也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听诊器。

但是,不能因为其他现金仪器的出现就说听诊器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听诊器在医生的医疗活动中使用还是不少的,很多时候这个小物件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张之瀛大夫


听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诊断心脏病的方法。但说实话,随着各种仪器,尤其心脏彩超的普及,现在医生的听诊水平都明显下降。当然这不能说明是好事或坏事,毕竟彩超比起听诊来说更客观,更准确!

听诊对诊断有帮助,但局限性也很明显,比如听诊是没有办法听诊出冠心病,不能鉴别是哪种心律失常,不能听诊出心肌病变……

心脏病有很多种,我们先说说心脏听诊,都能听出来啥,首先最基本的是听诊心脏的心率,也就是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还能听出心脏的节律,就是看心脏跳动是否整齐;还能听出心脏杂音,这是最主要的,但因为医生的水平不一样,听出来的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心脏听诊最主要的就是这三个方面,都存在局限性。

比如心率,我们听几秒钟,能推算出心脏一分钟跳多少次,但没有动态心电图准确;

比如心律,即使心律整齐,也不能排除心律失常,比如房扑、室速、室上速心跳都整齐的,我们听诊以为是正常,但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听诊有早搏,但我们没有办法确诊早搏性质,最终还得依靠心电图。

比如杂音,心脏杂音有生理性的有病理性的,在彩超不能理解到达的情况下,在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上很重要,但最终治疗时候,还得依靠心脏彩超定位,比如瓣膜的问题,比如心包积液等等,都需要超声协助诊断。彩超更为准确。

这就是听诊器和别的检查手段的区别,在临床怀疑不同心脏病会选择不同的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运动实验、食道内超声、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拨、心脏CT、心脏核磁、心脏造影等等检查。

不同心脏病会选择不同检查,一般来说都需要做心电图检查,结果症状及怀疑方向,再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为治疗指明道路。

心脏听诊的好处:

比如心脏症状不典型,我们听诊没有杂音,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心脏病,也无需做心脏彩超检查,这样为患者省钱省时间。

听诊目前仍是查房,看病的重要手段,但我们现在很难只通过听诊就判断疾病,指导治疗!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心血管王医生


心脏疾病简单点说可分为三大类: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脏血管异常以及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电活动异常相关疾病如心脏早搏、异搏、房扑、房颤、室速、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心脏血管异常相关疾病如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冠状动脉病变;心脏结构异常相关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这三大类心脏疾病最终的结果都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如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以哪种检查方法为主?

心脏有关的检查主要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冠脉CTA以及血液检测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心衰指标等。根据不同的心脏疾病,以不同的检查为主。例如心脏电活动异常以心电图为主;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异常需结合心电图与血液指标,有时需冠脉造影才可诊断,而心脏瓣膜的瓣膜的病变则以心脏超声检查为主。但由于心电图检查最简单、最便宜而且没有创伤性,在临床中最常用,也是健康体检者筛查心脏疾病的首选检查。

心脏听诊可以吗?

心脏听诊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辨别心率及心律的类型在某种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医生的临床能力。心脏听诊可以初步发现心脏疾病的线索。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脏听诊诊断疾病准确性不如心脏相关检查。有经验的医师可能可以仅凭心脏听诊就可诊断心脏瓣膜疾病,但更多的情况需要结合心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心脏听诊。一般来说,判断病人是否患有心脏疾病,医生首先都会对病患进行心脏听诊,这种方法可以知道患者的心音,心率,心律,以及杂音等情况。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时间方便,无创检查,操作简单。但这只是医生对病人心脏最初步了解的方法。不能作为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操作便捷,最常用,有利于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分为动态和静态俩种。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心电图检查可以充分了解心脏心肌的供血情况,对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情况进行判断。还可以对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颤,室扑等进行诊断。

三、心脏彩超检查。彩超检查能够实时的,直观的显示心脏结构,心壁的运动情况等。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自己心肌的器质性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四、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A检查目前是诊断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特异的方法。可以直接把冠脉血管显示出来。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所以说冠状动脉造影这种检查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持续更新中……


MaY


其实心脏病也有很多种,如结构性心脏病、非结构性心脏病等,不同心脏病有自己的检查方法,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通过听诊,可以提示有心脏病,但后面还是需要一系列检查方法确诊及进一步评估治疗方案。

心脏病的种类非常多,除了最常见的冠心病外,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等。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的检查方案,比如冠心病的确诊最重要的是冠脉CTA和冠脉造影检查;心律失常重要的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一般而言,心电图、心脏彩超是各种心脏病最基础的检查。

至于听诊,是体格检查的一项内容,通过听诊,可以发现很多心脏病的蛛丝马迹。比如在心尖部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能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但还是需要心脏彩超进一步确诊及明确瓣膜狭窄程度。再比如,心脏听诊发现早搏,但没法明确早搏的性质,还是需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一步明确。很多病人在医生检查后经常问:医生,我心脏缺血严重吗?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听诊是不能发现心肌缺血的,是需要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进一步检查。


简单讲,通过听诊,可以发现心脏病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最终确诊及评估严重性、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医患家


心脏疾病有好多种,如风湿性心脏病,听诊可初步发现,再经过心脏彩超、心电图、X线心脏二位片证实。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听诊可初步发现,再经心脏彩超、X心脏二位片证实。冠心病通过心电图、CTA(双能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病毒性心肌炎通过心电图、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确诊。


国华说健康


手大拇指根部的大鱼际上有青筋,这里是手太阳肺经的循行范围,心病传肺,所以肺与它相连的手太阴肺经共同受病而显青色,另外有时会觉心跳,晚上左侧睡觉时心脏受到肺的压力而不舒坦,常会右倒贴床睡,这几条就是心包络有病的证据。


用户8181833312534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自我诊断

症状: 是否有头疼, 头晕, 失眠, 听力和视力下降, 偶尔有恶心、 厌食, 上臂麻痛, 肩胛痛, 胸背痛, 心闷气短, 睡眠时憋醒, 走路没有力量, 嗜睡, 性欲降低, 耳鸣, 腹痛, 便秘, 脚重腿疼, 有大运动锻练史。

轻者加 1 分,中度加 2 分, 重度加 3 分。

习性: 在事业单位或机关工作, 知识分子, 高管, 有烟酒嗜好, 在寒凉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过, 喜怒, 抑郁, 肥胖, 饮食不科学。 以上一项加 2 分。

1, 山根穴: 头部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2, 椎动脉点: 头部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3, 颈动脉点: 头部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4, 肩井穴、 巨骨穴: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5, 附分穴: 头部和上臂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6, 心脏周边: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7, 尖突周边: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8, 胃部左右: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9, 肚脐上部: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10, 脐周围部: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11, 腹部、 耻骨联合上部: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12, 会阴周围: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13, 股动压迫: 是否有疼痛感: 有: 1 分, 中度: 2 分, 强烈: 3 分。

14, 高、 低血压: 轻度加 1 分, 中度加 2 分, 重度加 3 分。

15, 吸烟: 一天 10 支: 加 1 分, 1 盒: 加 2 分, 2 盒: 加 3 分。

诊断:

合计 40 分以上者: 初期: 血管系统已有硬化改变。

合计 60 分以上者: 中期: 心、 脑、 血管系统中度硬化改变。

合计 70 分以上者: 重度: 心、 脑、 血管系统硬化重度病变, 随时都可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参见《健康资本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自我诊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