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那麼多帝皇,為什麼要選擇光緒呢?是因為他作為皇帝離我們近啊!他既是傳統意義上的皇上,又有很多近代化的思想。就像科幻小說,一方面是以科學家熟悉的語言寫小說,另一方面以文學的語言寫小說。無論普通人還是理科生都能各取所需吧!

曾經有個段子:高考結束,人們爭搶著評論語文作文。有人就說了,這是人們不懂數理化的緣故。人們還是對文學感興趣,對科學感到神秘、晦澀,所以認識上就有了先後次序和重點。現代社會中,科學就是以法律為手段左右社會生活的。例如,最近幾天,美國股市數次熔斷,人們就有了“大蕭條”、“衰退”的流言蜚語。但是通過媒體,我們又知道:道瓊斯之類的成分股已經沒有“通用電氣”之類的實體制造業了,因此對以上的猜想就有了問題了。商業的道理、金融股市的規則就是科學與法律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劇照

回到光緒皇帝這裡。意識決定行為,意識交流,才能在動態平衡的社會中立足。他既有傳統皇帝身上的“仁政”、“人治”,又有維新變法的進步思想。往往社會的思想啟蒙是由上至下進行的。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光緒皇帝,他肩負了這個責任。

綜上,謀求君主立憲,就是建立“法治”的法律,進而實現科學、商業的發展!

在千古帝王中,我覺得光緒皇帝應該能佔有一個重要地位的!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京師大學堂

1898年戊戌變法,經過光緒帝下詔,由吏部尚書孫家鼐所主持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正式在北京創立。

今天是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的第一天。

所謂學堂,在朕看來,就是研習學問的地方。

我們的古人,有一個傳統叫作坐而論道 。今天,朕就和你們論一論這世間的道 。

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朕從識字開始,朕的老師就在教授朕,何所謂為君之道。

朕親政後,也在不斷地學習這個治國之道。

世間的道,或許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對於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大道,什麼才是國家振興之道 ?

從這篇演講稿中,我們可以看出光緒皇帝身上“傳統意義上”的一面。研習學問、坐而論道、為君之道、治國之道、振興之道,從認識論來說,這就是“唯心認識”。我們此時認識的“近代化”與列強認識的“近代化”不同:光緒皇帝對對方的認識只是通過別人的行為,而別人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意識”發出的。

光緒皇帝是通過自身的“意識”來認識對方的“行為”,難免為表面所迷惑。光緒皇帝通過研習對方的行為來實現“振興之道”,這儘管不可能,但是傳統的“意識”對傳統的“事務”的觀察,到傳統的“意識”到新生的“事務”進行觀察,已是傳統皇帝意義上的“轉變”了。相對秦始皇“氣吞八荒、席捲天下”的王者之心的表現,光緒皇帝這種“弱”的轉變同樣有“劃時代的意義”。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劇照

朕不是責怪你們,朕只是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夠明白,道德是改變不了一個人命運的,更改變不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空談仁義道德,就是人世界最大的偽善。

意識與行為是有雙重性的,既獨立又有些關聯性的。它們是什麼?它們之間是什麼組成關係呢?光緒皇帝首先在“本心”、自己的“意識”上進行思考,然而,事情發展這個地步,觀察的“事物”、思考的“意識”已經發生改變了,任何對事物這樣的思考都是無意義的。“任勢不任人,擇時不擇人”,觀察學習過程中,早已不同於王陽明的“道理從內在尋求”,而是學習對方的行為進而探求對方的“本心”,光緒在反思“本心”時,責人而不擇勢,當然人或社會的改變都是從心開始的,這是種進步,作為後來人不應這麼苛責!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京師大學堂

王長益因為家貧如洗,在此前的科舉又是多次落第,頗不得意。這次聽說就讀京師大學堂每個月都有生活補貼,而且將來畢業之後還能謀得一份實缺,思前想後,雖說心中還有幾分不願,但還是來京師大學堂報了名。可誰曾料到,他的這一舉動竟遭到了旅店同住其他學子的嘲笑和譏諷,王長益生性老實,不善言辭,自然是不敢還擊,只是左躲右閃,儘量避免和那些學子碰面。誰料有一天晚上,他們竟然在王長益的床頭貼了副對聯,上聯是:孝悌忠信禮義謙,下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聯唯獨缺了個‘恥’字,意思就是罵王長益無恥;下聯少了個‘八’字,忘八,意思就是罵王長益是王八。那個時代讀書人對於名節都尤為看重,王長益的面子又薄,再加上這些天受的氣,一時氣憤之下,竟然在房間中懸樑自盡了。

王長益參加科舉是順從本心,進入京師大學是符合維新變法的行為。上面說到了“意識與行為是有雙重性的,既獨立又有些關聯性的”。“知行不合一”時,即,光緒皇帝說的“空談仁義道德”,傳統的知脫離傳統的行、“養非所用、用非所養”,意識與行為脫節。

光緒皇帝意識到“變則通”,但是從全文中,似乎使用“傳統的心”看待“傳統的事物“。無論是王長益還是李鴻章的故事,都是如此!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京師大學堂

光緒皇帝於京師大學堂的演講,就是傳統的意識看待傳統的事物,雖然國事衰敗,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產生了“本心”的反思,亦是傳統的“三省吾身”的範疇!但是,創辦京師大學堂的行為於他的本心是一致的,可是這種一致與他實際想法有多一致的呢?可能遠超的他的想象。

光緒皇帝能作為千古帝王,在於他“變革”的身份。他的實際行為值得現在的人珍視,雖然超出了“個體的意識與行為的關係”!傳統意義上的君王,他的行為有了新的一面的解釋與評價!

千古帝王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劇照

(引用均為光緒皇帝於京師大學堂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