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初期,斯大林為何免了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

戰略論


朱可夫因1939年8月諾門罕戰役的勝利聲名鶴起,40年5月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6月5日晉升大將,41年1月接替梅列茨科夫任總參謀長,7月29日被免總參謀長職務,7月30日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



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標榜自己因主張從基輔撤退惹怒斯大林被免職,真的如此嗎?1929-30年朱可夫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對33歲的朱可夫結業報告就指出“從氣質和性格特點來看,他顯然是一個前線指揮員,不太適合參謀工作。”

7月16日斯摩稜斯克陷落,20日德第46摩步軍攻佔葉利尼亞,形成伸向莫斯科的大突出部,對莫斯科造成嚴重威脅。斯大林極為震怒,當即解散後備方面軍,以其所屬第29、30、24、28集團軍組成戰役集群交予鐵木辛哥西方面軍實施大反攻,意圖解救被圍的蘇第 16、19、20集團軍並收復葉利尼亞地域和斯摩稜斯克。



但蘇西方面軍的進攻因時間倉促,部隊逐次投入戰場且彼此聯絡不暢、組織混亂而失敗,傷亡慘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可夫被任命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組織收復葉尼科亞的行動。保存在俄羅斯檔案館朱可夫未發表的回憶錄中,另有一解釋。

斯大林:你認為誰能組織反攻,消滅葉利尼亞突出部的敵人?

朱可夫:派我去消滅葉利尼亞的敵人,同時任命沙波什尼科夫擔任總參謀長。

斯大林:你是不是想撂擔子?

朱可夫:不,我不想撂擔子!我是想做自己更熟悉的工作,讓自己對國家更有用。

一個轄有第24、29、31、32、33、43集團軍的方面軍司令談不上廢黜,朱可夫戰後自己回憶“葉利尼亞戰役是我獨自指揮的第一次戰役,是自己的戰役戰略能力首次在大規模對德戰爭中的嘗試。我想任何人都會理解,我是懷著何等激動的心情,以異常審慎和認真的態度進行這次戰役的組織。”


歷史扒糞機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的突然襲擊讓蘇軍在前期的戰鬥中損失慘重,隨即斯大林便罷免了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於是有人說是因為斯大林要為蘇軍的慘重損失找一個替罪羊,才罷免了朱可夫的職務,但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麼?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兵分三路入侵蘇聯,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當然需要要作出應對方案。綜合各方面情報後,朱可夫向斯大林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方案。在這個方案中,朱可夫認為不能堅守基輔,應該讓西南方面軍撤出基輔,然後將其組成一支戰略機動兵團,尋找戰機發動反攻。朱可夫的計劃核心思想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保存有生力量,擇機而動。

這個方案呈報給斯大林後,斯大林當場發怒,因為在斯大林看來這個方案單純是從軍事角度出發,並沒有考慮其他因素。基輔是蘇聯的第三大城市,而烏克蘭又是蘇聯的糧倉,放棄基輔就意味著放棄了烏克蘭,這對蘇聯來說將會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蘇聯人民在感情上也不會接受蘇軍的主動退卻,而且蘇軍的士氣也會受到影響。



聽完斯大林的陳述後,朱可夫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並且還當場頂撞了斯大林(事後證明朱可夫的意見完全正確)。震怒之下的斯大林不僅沒有理會朱可夫,此後不久朱可夫便被罷免了蘇軍總參謀長的職務,轉而被任命為預備隊方面軍總司令,並指揮了斯摩稜斯克會戰。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朱可夫指揮的預備隊方面軍取得了葉利尼亞突出部的勝利。



此後不久,基輔戰役爆發,蘇軍西南方面軍遭到沉重打擊,一百多萬人被殲滅,斯大林這才意識到朱可夫的意見是正確的,而此後朱可夫便開啟了"東線救火隊長"的生涯。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斯大林在一怒之下撤了朱可夫的職務,但後來公佈的檔案顯示,此任命完全是朱可夫主動向斯大林提出的請求,請求將其派往前線,讓他做自己更熟悉的工作。在朱可夫看來,與當一個參謀相比,他更喜歡去前線指揮戰鬥,而且這也是他的專長。朱可夫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時的結業報告就指出,“他更適合擔任前線指揮員,不太適合參謀工作”。


瞭解更多軍事歷史,請關注戰情解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