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愛好者,你如何評價挪威畫家蒙克的油畫風格?

影影圈圈


19世紀是歐洲藝術史上最早的多元化時代,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從沒有一個百年裡能相繼出現那麼多種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美術風格,如“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以及19世紀晚期挪威畫家蒙克開創的“表現主義”,那麼如何評價挪威畫家蒙克的油畫風格?



挪威畫家蒙克的油畫風格

或許是受後印象主義主觀情緒的影響,19世紀晚期的藝術家們開始學會欣賞負面的東西,對恐怖、頹廢、憂鬱的描繪開始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便是蒙克,蒙克的油畫風格是把“心態的表現”作為主題,放棄物象的正常面目特徵,這叫“表現主義”風格,


我們就以蒙克的那幅油畫作品《吶喊》來解釋吧,蒙克在油畫《吶喊》中表現一種全然絕望的情緒,畫中的每一樣東西都在加強這種絕望:人物有形而無實,在感情的重壓下曲折搖晃;彎曲的天空和水流,粗壯的橋樑斜線,都把觀眾引向那張開的嘴,它正在那裡大聲喊叫,

橋上雖然還有其他人,但畫中卻有一種可怕的孤獨氣氛,那聲音似乎在呼喊:生存竟無法逃避,唯有難以忍受的生存痛苦,人們在畫上找不到寬慰,背景中絕無一處不在晃動,粗獷的線條和粗獷的節奏顯得很突出,繪畫中充滿了騷動不安,所有這些,都使畫家的感情躍然紙上,



蒙克的《吶喊》揭示了世人中廣為散步的絕望情緒,而這種情緒以前在繪畫中是無所表現的,蒙克的《吶喊》可算是表現主義中最了不起的作品;表現主義也存在缺陷:許多極端的心態只不過是藝術家自己的心態,對其他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也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畢竟太多負面情緒了。

蒙克作品《吶喊》


詩夜城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評價西方美術史上一個畫家的油畫風格,首先應該明瞭畫家所處的時代背景

畫家蒙克所處的時代,是西方20世紀現代藝術時期

20世紀現代藝術的油畫流派是,象徵主義,納比派,維也納分離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畫派,未來主義,抽象畫派,表現主義畫派

這些油畫,無論藝術風格如何豐富萬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突破了古典油畫,其客觀寫實的模仿風格

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意識到,繪畫,不僅僅可以表達古典油畫客觀真實的藝術效果,還可以表達畫家的內心世界,表達自我主觀情感,表達夢幻的新觀念

現代藝術的油畫流派,注重表達畫家的主觀情感

而表現主義畫派的畫家蒙克,個人拙見,是利用繪畫表現形式,表現主觀情感最徹底的畫家

說起蒙克,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吶喊》


畫中的天空,旋轉動盪的筆觸,鮮紅的天空,彷彿血流成河,湧現恐怖血腥的氛圍

不見盡頭的橋上,一個骷髏頭一樣變形扭曲的人物,驚恐無助地捂住耳朵,發出嘶吼的喊叫

都說,蒙克的繪畫風格,深受印象派的影響,但是個人拙見,蒙克的主觀個性化色彩,線條藝術語言,主要深受後印象派畫風的影響

為什麼?

《吶喊》,其紅黑色彩的強烈對比,讓人頭暈目眩,給人壓抑,絕望的氣氛

畫中的雲彩形狀,被畫家蒙克主觀幻化成波浪流動的線條,畫中的人物也是扭曲的造型,一切都是畫家主觀化的個性藝術語言

所以,蒙克深受後印象派的主觀繪畫語言的影響,如梵高壞主觀的筆觸,色彩

在蒙克的畫作《吶喊》,一切都是主觀扭曲變形的精神磁場,畫中人物發出竭斯底裡的吶喊,幻化成騷動不安的線條,漩渦狀筆觸的河流,血流成河的天空

蒙克的作品 《吶喊》,不僅僅是畫家靈魂深處絕望無助的吶喊,還象徵代表了蒙克所處的時代,千千萬萬的生命個體,身處當代社會死亡,疾病,戰爭的威脅中,當代人不堪負荷的生存壓力

同時也是資本主義世界,冷漠動盪的環境重壓下,畫家本人精神處於瀕臨崩潰的精神狀態

為什麼蒙克的畫作,氣氛很陰暗,壓抑?

一連串的喪親之痛,畫家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絕望和痛苦,深深影響了畫家的創作風格

畫家只有借繪畫來宣洩自己長期累積在心頭的絕望,對死亡的恐怖,無奈,通過繪畫如火山爆發一樣宣洩自己的內心世界

如果說,畫家庫爾貝,米勒,杜米埃,借繪畫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表達老百姓苦難,貧困的真實社會現狀

而畫家蒙克,則是借主觀的色彩,線條,筆觸,扭曲變形的形體,表達自己心中最真實的內心世界。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點進來有驚喜,連接wifi下載)

填我邀請碼【CSKH5K2L】(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現】

紅包可立即提現,我已經賺了33434.04元。

看文章有錢,更有連續三天閱讀每天得3塊,總共累計再得9塊,邀請的親人看文章也能拿錢,每天自己閱讀也能賺錢。不要看我賺這麼多,你也可以通過推薦賺這麼多,趕快去下載看看吧!!!

幫我點一下,咱倆都有錢拿!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請連接wifi下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299000149f544f3bc87\

螢火286350645


蒙克(1863年——1944年)全名叫愛德華·蒙克,出生在北歐挪威,是近現代享有盛譽的繪畫大師,同時也被譽為西方表現主義風格的先驅。

表現主義誕生於世紀之交的1900年左右,是西方近代非常重要的藝術流派,首先從繪畫上發源,最後波及到文學、音樂、電影、建築等各個藝術領域。像我們熟悉的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審判》、《變形記》、《城堡》等小說,就是非常著名的表現主義小說。

《青春期》

表現主義深受尼采“悲劇美學”思想的影響,善於表現荒誕的、抽象的、非理性的思想意識。繪畫上的表現主義,是從後印象派的風格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全新的繪畫理念,主要特徵是忽略對錶現對象外在形式的描繪,專注於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同時還喜歡錶現人物的驚恐心理,甚至是扭曲心理,因此,表現主義繪畫中很少看到那些主題歡快,風格明快的作品。

《巴黎少女》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藝術。蒙克走上表現主義繪畫的道路,一是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的西方藝術界,正在從古典藝術向現代藝術轉型,各種藝術流派風起雲湧,爭先恐後地出現,蒙克生活在這個時代,選擇表現主義是順應藝術潮流。

二是蒙克的童年很不幸,他的父親患有精神病,無法長期工作,導致家庭經濟狀況每況愈下,蒙克不得不接受早早輟學的現實。

《男人和女人》

由於壓力過大,在後來,蒙克不幸患上了焦慮症,情緒激動時,常常表現出歇斯底里的狀態。不幸的生活經歷深刻地影響到蒙克的世界觀,促使他的眼裡看到的全是陰暗、苦難、恐懼、焦慮、絕望。

因此,這樣的世界觀,被他在無意識中反映在了繪畫中,並且,他喜歡在作品中誇大這些情感狀態,來抒發真實的生命況味。

《生命之舞》

蒙克一生創作力驚人,留下了許多作品,代表作品有《吶喊》、《生命之舞》、《青春期》、《男人和女人》、《女人的三個階段》、《卡爾約翰街的夜晚》等作品,每幅作品設色大膽,色彩豐富豔麗,筆觸粗獷奔放,如同刷子蘸著油彩掃上去一樣,給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畫中人物往往表現出焦躁不安的狀態,情緒充滿了焦慮和壓抑。

《吶喊》

實際上,蒙克是在用繪畫表達自己的心境,他把主觀情緒與客觀物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作品呈現出了非常飽滿的感染力。

同時,蒙克在作品中喜歡使用具有對比效果的線條,常常通過線條的曲直、粗細、快慢來渲染情緒,在作品《吶喊》中,線條的藝術趣味運用得很純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