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用背单词吗?中国人学英文的方法很另类吗?

小小田是个大笨蛋


英语母语的老外不背单词

他们不背,他们通过更自然的方式。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在日常交流中、阅读中、学习中能掌握很多词汇,毕竟他们是被英语所包围的。这让他们记词汇变得更容易。

学习分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他们的基础词汇在无意识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想想你是怎么学汉语的。那时的你是靠兴趣驱动,对一切都好奇。

至于特意扩大词汇量,他们主要通过阅读。

让自己变成一个习惯性阅读者,读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量阅读。记得我们在初中阶段,也开始沉迷于看闲书。中西方都一样。

他们有其它方式学习和巩固新词汇,比如:

  • 看电影

  • 听广播

  • 参加讲座

  • 和人辩论

当然要想效率更高,他们也记笔记。比如在纸质笔记本,用OneNote等。

我看了很多老外对这种问题的回答, 没有人把学校里的学习当作学词汇的主要方式,虽然那样很系统化。

顺便推荐一下老外爱用的词汇书:

卓越亚马逊上有卖,但是能搜到pdf版的。此书最大的优点是:按话题陈列单词。

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什么?

我们的确没有那种环境,但是我们也可以成为习惯性的阅读者,以便能不怎么受罪的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我就是有阅读习惯的人。当发现好多经典的英文电子书原版是免费的(Kindle APP上的),我欣喜若狂。我尤其钟情于电子书。虽然它们没有墨香,它们能随时看,让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在我阅读英文原版的时候,学词汇不是目的,而是附带的收益。

比如,我读Gladwell的畅销书《The Outliers》:

我学到的是他的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其实一页已经找不到什么生词了,就一个值得查的。


英语学人


不管哪一种语言的学习者,记单词都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时我们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是不是要去记很多的汉字?对于新出现的汉字和成语的抄号,听写,默写,一个都不能少!

外国人学习他们的语言,肯定也是要背单词的,而且同样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语法训练。大家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去看一下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面就有当时的小孩学习外语的时候,进行动词变位得训练,那也是一个苦哇,那也是个枯燥啊。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肯定是很另类的,但是这种另类也是很多国家的人学习外语的一种潮流。因为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很多别的国家中,也有很多学习外语是为了考试的。

学习英语是要背单词的,这肯定不算另类,这是正常的。

学习英语却不用英语来交往,不教给学生交际语法,不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考试的语法和考试的方法,这就很另类了。

可以说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很虚的:

学生一直在学英语,但是听不懂英语。

学生一直在背单词,但是单词没背得多少个,我认为最少有50%的学习者到了高中毕业都没背到1500个单词。

现在很强调的是交际,但是学生就不能说多少句英语,我们看他们写的作文就知道了,简直是一塌糊涂。

现在很强调英语的情景和模块教学,但是很多学生说起水果,就会一个苹果apple了。

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强调阅读,因为高考试卷的阅读理解有40分呢,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是看不懂这些材料的,高中毕业了,可能都看不懂初中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的是英语快速阅读,而没有做到精读. 相反,如果是哪个老师在课堂上用汉语给学生讲句子和课文的意思的,用汉语给学生解释里面的句型,句式和语法以及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时候, 通常多被认为是违反了英语教学规则。到头来,学生不管做什么题,因为读不懂,所以只能蒙了。

最惨的就是完形填空,这30分的题,很多学生都不能做的12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词汇量还是太少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阅读能力太差了,完整的句子他们都读不懂,挖了控的句子,他们更加看不懂了。

这还体现在短文改错。短文改错往往是整套试卷中考得最差的,有些学生就是一分都没做得。那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没有多少句正确的句子,它们怎么能够知道错误的句子呢?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能够真正的见效,不但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考试的方式,还要改革我们的语法的描述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说,学习一门语言方法很另类,不是问题,又另类,又不出成效,那才是问题的。



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记忆单词和语法概念与真正的语言学习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孩子是语言学习的专家,我们要尽量多地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语言的。虽然罗马帝国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双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教育,但孩子们并不会感觉用希腊语学习数学很难。相反,使他们感到麻烦是数学本身的复杂运算。


这是我刚刚写的文章,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不要让复杂的术语淹没语法的纯真本质:人类语言句子核心结构通用公式

只要您相信,语言是人类用于沟通的工具,就完全可以自己感悟到这个通用公式。

我没有任何的发明,只是想提醒大家:皇帝真的没穿衣服。人类语言有着极其简单纯朴的本质。

唐朝三藏法师学习梵语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现代语法术语,同样可以学好外语,甚至可能还更简单。

信德麟先生的《拉丁语语法》p39:关于“属格”和“宾格”的拉丁语术语,西方早就有人指出系误译。

如果我们执着于这种由于误译而产生的相应的英拉法德意西俄语中的相应的单词,就和真正的语言学习南辕北辙了。

这提醒我们:如果想真正学好外语,就一定要尽早搞清楚人类语言句子的最核心结构。

人类语言的核心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主语+动词+宾语。简称为SVO。(42%的语言使用这种结构)

2、主语+宾语+动词。简称为SOV。(45%的语言使用这种结构)

有意思的是,汉语和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属于SVO这一类。俄语虽然保留了复杂的格变化,但依然使用这种句子结构。

而梵语、印地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日语、韩语、波斯语等则属于另一大阵营。

这些语言基本上包括我们经常接触的语言。

由于我们的汉语属于SVO这一大类,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另一大类上。

这一大类语言,最大的特点是都有严格的格变化,享有相当自由的语序,且通常会把动词置于句尾。

但是,由于享受语序的自由,就并不一定要遵循SOV这个模式。只要您愿意,同样可以用SVO的形式写句子。

对于会汉语并在学英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转换是有很大好处的——可以尽早接触不同类型的语言而不会有过多语法上的困扰。

给小朋友带来的是第一位嘉宾是一个拉丁语句子。

【拉丁语】Te amo.

古拉丁语中te读 /teː/,源自PIE(原始印欧语)*twé, *te, 它是 *túh₂ (“you”)的宾格。

古拉丁语中的amo读/ˈa.moː/,源自PIE*am-a-, *am- (“mother, aunt”)。也就是说,西方语言中的“爱”源自“妈妈”。

拉丁语中的amo是动词amare的第一人称单数现在式,相应于英语中的“I love”。由于动词词尾已经保留区别“人称”和“数”的尾缀,通常会省略人称代词。

【拉丁语】amo 2 :amo, amare, amavi, amatus v. love, like; fall in love with; be fond of; have a tendency to;

am-词根(root),加上词干元音(thematic vowel)构成现在时词干(stem)ama-,-re是表动词不定式的尾缀(ending),由原来的*se-在元音后演变为r而来。

把-re变化为-o就构成第一人称单数现在式。但是,在第一位变位动词,词干元音-a和-o融合为o。

英语单词radio源自拉丁语动词radiare的第一人称单数现在式。这里的a和o融合了。

英语单词video源自拉丁语动词videre的第一人称单数现在式。vid-是词根,vide-是现在时词干,-o是表“第一人称单数”尾缀。

也就是说,只要认识英语单词radio和video就等于实际上掌握2个重要的拉丁语词根。如果您把它们拆解成各自独立的字母去“背”,就等于杀死它们。

我一直在强调: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记单词是野蛮的智力大屠杀。

当年,罗马帝国的孩子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只要重点记忆词根就可以了。绝对不会把amare拆解成a、m、a、r、e去“背”。

虽然罗马帝国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双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教育,但孩子们并不会感觉用希腊语学习数学很难。相反,使他们感到麻烦是数学本身的复杂运算。

教会拉丁语的发音实际上就是意大利语式发音,和意大利语发音基本上就是一样的。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实际上保留了这种形式,只不过,意大利语会说“Ti amo”。

我们重点还是学习英法德语。

【英语】I love you.

【德语】Ich liebe dich

【法语】Je t'aime.

【汉语】我爱你。

英语中的I源自中古英语的ich,德语中的ich一模一样。它们和法语中的je,意大利语的io,西班牙语中的yo,俄语中的я同源。

英语中的you不分单数和复数,也不分主语和宾格。

德语中的dich是du的宾格。

【德班】du pron. 你。第二人称单数。

第一格(主格) du 第二格(属格) deiner

第三格(与格) dir 第四格(宾格) dich

表面上看,德语中的名词有复杂的变化,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是通过变化定冠词实现。只要掌握一些人称代词和定冠词的变化,也就基本上解决德语的格变化。

法语和英语一样,只有人称代词中还残留格变化。

法语中继承了拉丁语中的te,但读音有变化。

【法语】te [tə]人称代词[在元音或哑音h前省略为t']你 2[用作间接宾语]Je te parle.我对你讲。

法语中的te读音接近汉语中的“的de”。接元音或哑音h时省略为t'。

通过“Je te parle”这个法语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来,灵活应用格变化,法语中也可以写出SOV这样的句子。

英语中的动词love和德语中的lieben同源。但是有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英语】love [lʌv]n. 爱, 爱情, 恋爱v. 爱, 爱慕, 爱好; 爱

源自中古英语love, luve,源自古英语lufu (“love, affection, desire”),源自原始日耳曼语*lubō (“love”),源自PIE(原始印欧语)*lewbʰ- (“love, care, desire”)。

我们可以看出来,PIE中的bʰ(送气浊塞音)在原始日耳曼语变化为*b,在古英语中有些变化为f,中古英语中变化为v。

要特别注意:英语中的love和have都不是相对开音节。这里的e只是为了避免单词以u或v结尾。

【德语】lieben v. 爱。爱上。

拆解:lieb+en。

德语中的ie读[i:],对应英语中的元音字母e的字母音。

-en是德语、荷兰语和中古英语动词不定式后缀。

强烈建议您顺便熟悉leben。

【德语】leben v. 活着。生活在。住在。存在于。

拆解:leb+en。

请仔细比较leb-和lieb-的区别。

相信,您现在已经可以看出来,德语中的leb-对应英语中的liv-,lieb-对应英语中的lov-。英语中加上不发音的e就构成live和love。德语中加上不定式后缀-en就构成动词leben和lieben。

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是拉丁语的直系后代,德语和英语可以算作拉丁语的侄子。

法语中,把拉丁语词根am-变化为aim-。

【法语】aimer[ɛme][sɛme]v.t. 爱,热爱,爱戴;

拆解:aim+er。

-er是法语动词不定式后缀之一。

法语中的aime实际上是法语动词aimer的第一、三人称单数现在的现在式。

所以,在“Je t'aime”这个句子,需要用aime。


卢胜方侠


不管是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还是其他语言为母语国家的人,在学英语时都需要学习新单词。只是学习单词的方法不一样。

英国人美国人他们学英语单词就跟我们中国人学汉字与词组一样,

首先,是听,一开始就是听整体的文章或句子,通过单词在句子里的发音来记住,通过查词典与老师讲解来理解,不会向我们一样一个一个去背单词

然后是造句,就是说,用新单词来造句,跟我们的造句是一样的,为了活学活用,但是这里不会根据音标发音,而是根据第一步听到的发音,相当于模仿

接下来是读,就是按音标来拼读,加强对发音的记忆

接下来是写,根据发音来拼写出单词。

通过以上步骤,他们很快就能记住并活用单词与句子,不学语法也没问题

说到我们学习英文的方法其实也很正常。

我们背单词是因为最开始教育机构制定的学习方法沿用到现在。先将单词翻译成汉语并且记下来,然后再去学句子与课文。因为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语言环境也是中文,所以我们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将英文转化成中文来辅助理解是无可厚非的。

在有一定基础之后,再使用英英词典,练习英文思维,消除实际应用中句子在脑子里翻译来翻译去的过程。

另外,学汉语比学英语是要更难的,因为汉语是象形文字,不能根据发音就拼出来,一定要对外形进行记忆,先将外形与发音链接在一起,才能在句子里准确听出来说的是哪个字。

所以,我们背单词并不丢脸,学习方法也并不奇怪,都是根据环境与条件而形成的比较适用的方法!






子愚之言


谢谢悟空!

不是学外语的,所以只是凭感觉来试着分析一下。

我想外国人也会背单词的,但是不会和我们一样的去背的,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习认字,也是需要记忆和书写练习的,但是和日常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先会说话然后才去认字的。小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他是不会认识字的。

首先,学习说话时也是根据看见的东西大人会教叫做什么,先学会认识东西和如何说出来,见到所有的东西叫做什么要熟悉且说出口。这是初级阶段,看见什么就会认识并且知道叫什么,这个阶段并不会写甚至不会认识字。

这时主要是根据图像或者实物来学习说话的,看见什么知道叫什么,但是不会写。

其次,等到再长大一些然后就开始学习字母和拼音,学习认字和书写,这时候看见什么知道什么,而且立刻就能写出来。

所以说,外国人小时候学习他们的母语也是先会说,见到什么就知道是什么,而且会说出来,后来才慢慢的再学习字母和单词的。

所以,学习母语都是先听说且对照物体或者图片,见到什么就能够说出来。母语学习母语,母语解释母语。许多单词、词组是会无数次的重复的,所以速度快多了。

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方法是要困难一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的大脑就好像有一个阵地一样,外语就是敌人一样,都想占领这块阵地,都在争夺,经过艰苦长期的战斗,不是敌人俘虏我们就是我们俘虏敌人,双方和解熟悉后,最终才能够融会贯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如何写,你也知道他是谁,名字如何说如何写…

例子: 从广州去北京,母语可以直达,外语呢?还需要有个中转站,换一下车次然后才能够到达的,所以会麻烦。所以不容易。

(以上只是凭感觉回答一下问题,自有专业老师给解答的!)




阅读与思索


外国人的语法主要是在环境中学的,也就是说模仿别人的使用的规律,如比this is cat,如果你要说是只大猫就在前面加个big,this is a big cat,外国人当然也是学语法了,就好像我们也学中文语法一样,不过还是以模仿别人为主,所以,即便是没上过学的人,也还是会说话的,只是不会写而已

单词只是个代号,任何人和事物都肯定有一个名字,名字是任意起的,是没有规律的,如果很多人都管那个喵喵叫的动物是cat,它就叫cat,当然了,任何语言的标准是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士所决定的


阿辉聊英语


外国人英语单词使用频率高(思考问题,就是做梦也在用英语单词),可以不背单词。

中国人英语单词使用频率低,故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应该背单词。


周海147109365


外国人当然也背单词了,就像你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抄写过一大堆的词吗?

我上小学的时代,老师最喜欢让我们做的作业就是抄词一百遍……

可能到了初中,高中,对于背单词这件事情,我们的感觉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平时用于对话的字句已经足够了,只是读书,做题,总会有不认识的中文字出现吧。懒的人可能就不查了,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不影响生活。勤快的人可能就要查字典了,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了。当然,差距也就是从这里来的了。


中国人学英文的方法不算另类呀,你学日语,学法语,学德语,哪个语不是都要背单词。只是个人经验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人学外语,听的量是绝望式的不够的。

学英语不听英语,学日语不听日语,学法语不听法语,天天看着中文娱乐节目……外语能不能学到“自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听”,听力才应该是语言最基础的部分。你单词背得再多,别人说的你“听不懂”,你脑子里再多的单词也用不上。听懂了,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回答,哪怕一开始只是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蹦,只要对方明白了,对话也就成立了。

如果只是对话的话,语法真的一点都不重要。语法只是用来写作,用来考试的东西。而真的对话形成了,听惯了,语感自然形成了,语法根本不需要去记去背,因为这种对话,只能这样才能成立,自然而然语法也就成立了。

当然如果你要教育别人学外语,你就要研究一下语法了,因为要向别人说明,只是说凭感觉,这里就是这样,别无他项选择,那自然是不可以的了。所以,并不是自己学的好的能都能够教会别人,凭感觉的人都是天才,能讲解清楚的人才是学者。哈哈


奈落何


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也有不同,学习,没有什么另类的!


元之创客


不背怎么办?语言玩的就是记忆,其它的都是忽悠。那些什么几个月甚至30天就可以讲一口英语,居然都有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