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学生家长的呼声:对入境者全部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刻不容缓

中国(大陆)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约2.76亿人(2018年,其中学前教育在园人数约4600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人数约1.5亿,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约4000万),专任教师约1700万人,已经“家里蹲”2个月,师生们上网课眼睛都看红了,无不翘首期盼着重返校园。

国内抗疫形势本来非常喜人,“双清零”后连续两个14天,疫情即宣告基本解除,意味着全国学生基本上可以在4月中旬前后安全地,开心地重返校园。全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将完全恢复。可是,今天广东省再现新增一例本土病例,连续3天全国无本土新确诊病例的大好形势被破坏了。

这个新增病例是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近期境外输入病例的快速增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境外输入病例呈现增长态势,21日达到45例,病例来源国越来越多元化。根据国外疫情发展趋势来分析,未来会呈现进一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是现在对入境者管控措施显得不太给力,各省市政策也参差不齐。连续爆出居家隔离者外出跑步,入境者测温通过检疫后和又转乘国内航班或高铁等新闻,各地对入境者采取的居家隔离措施也宽严不一。这些都给学生家长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不要轻视这一天45个的输入病例。

我们现在每天入境人数约12万,其中通过航空入境的约2万多,是输入病例的主要来源,这个人群的发病率大约万分之2。我们来和湖北对比一下。湖北全境封闭时累计确诊病例有1052人,根据3月16日《科学》在线发表的论文 “Substantial undocumented infection facilitates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中的数据模型倒推,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检测能力,报告的确诊病例数最低限可能占总感染病例的14%,那么最高险实际感染病例约为7321人。发病率不超过万分之

1.24,远远低于现在通过航空入境的人群万分之2的发病率。

这些入境者是高风险人群,风险远远高于封闭当日的湖北省。

5900万湖北人民隔离那么久,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些入境者测个体温,填个表格后就到处活动呢?这样会潜藏着多大的风险呢?

数以亿计居民“家里蹲”,数以百万计的医护人员艰苦奋战的成果会不会付诸东流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抗疫还没成功,盲目乐观的论调,放松警惕的思想已经出现了。更有一些公知打出“中国模式不是抗疫的唯一有效模式”,大肆吹捧日本模式、韩国模式、新加坡模式、英国模式等等。

我们已经前进在正确、光明的大路上,为什么还要退步到风险高、前景黯淡的歧路上去?

中国模式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是在历次传染病防治中被实践检验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尽管开局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后来我们在“四早”方面效率最高,行动最果断,效果最好,损失最小,成为世卫组织认可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控制住疫情的国家。韩国在“四早”方面做的不错,但力度偏弱,清零尚早。日本模式是在埋“雷”,早晚会爆。备受推崇的新加坡模式,每百万人口确诊人数已经达到71人,超过中国的58人,而且日确诊人数还在上升,形势岌岌可危。英国的集体免疫模式堪称是反智、反人类的典范。

如果受了公知们的蛊惑,我们抗疫的成果就可能化为乌有!我们英雄的血泪就会白流!

要保住抗疫成果,必须以当初对待湖北、武汉的魄力和决心,坚决果断地对入境人员进行集中自费隔离,全面核酸/抗体检测,不区分国籍、年龄。隔离期满,同时核酸或者抗体检测阴性后方可参与正常生产生活。

为什么一定要统一集中隔离?

前期抗疫经验证明,居家隔离百密一疏,是在被隔离群体过大时不得已的办法,当时数以亿计的居民宅在家里,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入境者数量有限,分散居家隔离反而扩大了社会影响面,还容易出现漏洞。随着复产复工的全面展开,尤其是学生开学后,一个微小的漏洞,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为什么不区分国籍?

因为:病毒是不分国籍的。

对于特殊群体,如有特殊疾病、身体残疾、孕妇等,要采取定点隔离的办法,设置相应的医疗、生活保障措施。对未成年人,隔离时须有合格监护人陪同隔离。

国外疫情才刚刚开始,全球人口排名前20的大国除我们外都不容乐观。由于这些国家都没有积极、果断、完整、有效地采取“四早”措施,未来的形势会非常严峻。指望天气变暖杀死病毒也找不到科学论据。

所以,对入境者全部集中隔离,全部核酸/抗体检测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亿万学生家长的呼声,是保证抗疫全面胜利的必要手段,是全面复工复产复学的根本保障!

亿万学生家长的呼声:对入境者全部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