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相声师承六代至十一代宗谱

中国相声师承“谱系”相当于相声行业的“家族成员档案”,也就是所谓的“家谱”,它记录下每一个相声演员师承关系、隶属门派、辈分高低。相声门内这份不轻易公开的“内部档案”已经曝光了两次,一次是马三立老先生于1985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上,一次是1995年出版的《中国相声史》上,对以往老艺术家的统计整理本文不做议论,作者将从中国相声师承第六代至第十一代做连载整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第五代相声艺人连笑昆和常宝霖(分别系第四代传人连秀全之子、马三立之徒和常连安之次子、侯一尘之徒)赴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就职,在天津临行之时,第四代相声艺人张寿臣传于连笑昆一本《家谱》,让其在西北地区将相声艺术继续传承下去。据连笑昆说,当年张寿臣将《家谱》一共传给了两个人,两份《家谱》一模一样,都是用的小学生图画作业本,毛笔行书字体写成的,一份传给了天津的阎笑儒(马三立之长徒),一份传给了连笑昆。

此《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四旧”,危在旦夕,时逢第五代相声艺人王宝珏、张宝珠夫妇(分别系第四代传人陶湘九之徒和焦少海之徒)一家从新疆调往河南省南阳地区文工团(此时王宝珏、张宝珠夫妇从事话剧工作),途经兰州下车看望连笑昆,连笑昆即将《家谱》交于王宝珏、张宝珠夫妇,让其妥善保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王宝珏、张宝珠夫妇先后调入河南省洛阳市话剧团工作,与居洛阳的第七代相声艺人萧 巍(系第六代传人赵振铎之徒)交往密切,即将《家谱》(副本)传于萧 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第六代相声艺人殷文硕(系第五代传人刘宝瑞之徒)多次到洛阳与王宝珏、张宝珠、萧 巍研究相声《家谱》之事,并索取《家谱》(副本)一份。

此中国相声师承第六代至第十一代的连载整理,是根据王宝珏、张宝珠夫妇所增《家谱》(副本),又寻访相声同仁、参考有关资料修成的,鉴于视野与知识所限,谱中的遗漏谬误,承望相声界的师长、同仁予以修正、补充。

一、朱(绍文)门枝;

六代收徒:

赵心敏---张义弘①、吕闻升②、华士泉③、杨贵田、冯英④。


① 原名:张弘,生于1936年,1950年在天津拜师,乃七代艺人之大师兄(门长)。

② 又作:吕文升。

③ 生于1944年,天津人,1961年在天津拜师,擅长“倒口”,代表曲目有:《怯拉车》、《怯

洗澡》、《山东话》、《打白狼》等。

④ 生于1962年,天津人,1984年在天津拜师,2003年又在天津拜快板师父:张文展,双门

通。


姜保林---

宋雁波、侯连发、李志强、裘英俊⑤。

⑤ 天津人,曾受益于薛宝昆等,2006年在天津拜师。


魏文华---李赫蕾①、吕赫显②、钱诚③、张俊泽④。

①女,天津人,幼承家学,2009年10月17日由陈文潇(引)、李伯祥(保)、魏文亮(代)在天津拜师,通晓快板,乃李学贵之女。

② 天津人,2009年10月17日由陈文潇(引)、李伯祥(保)、魏文亮(代)在天津拜师。

③ 天津人,2009年10月17日由陈文潇(引)、李伯祥(保)、魏文亮(代)在天津拜师。

④ 天津人,2009年10月17日由陈文潇(引)、李伯祥(保)、魏文亮(代)在天津拜师。


魏文亮---李相友①、 李保忠②、 李卫东③、 李建忠④、 朱得刚⑤、 罗峰⑥、 贾后行⑦、

赵松涛⑧、 李梦瑶⑨、 高于凯⑩、寇艺⑪、杨钰海⑫、常松⑬、郑斌⑭。


① 天津人,1962年在天津拜师,说、学、逗、唱,技艺全面,尤擅“柳活”,嗓音洪亮,富有韵

味,颇有影响。

② 天津人,1970年拜师。

③ 天津人,1970年拜师,创作及理论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④ 天津人,1980年拜师。以“柳活”见长。

⑤ 又作:朱德刚,台湾人,2000年拜师,把传统曲目结合台湾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整理、改编,

赋予新的艺术生命,代表曲目有:《绕口令》等,与刘增锴、樊光耀被誉为台湾“相声三剑

客”,有台湾“相声宝宝”之美誉,颇有影响。

⑥ 佳木斯人,2001年拜师,通晓快板。

⑦ 秦皇岛人,2001年在天津拜师,通晓快板、双簧等。

⑧ 河南人,曾受艺于张文展等,2001年在天津拜师,通晓快板、双簧等,2004年上海相声大会

创始人,《上海田耘社》班主,把相声带进高校、社区、军营等,为相声的普及发展作出了贡

献,代表曲目有:《舞蹈家》、《口吐莲花》、《美人赞》、《学四相》、《花唱绕口令》

等。

⑨ 女,天津人,以“柳活”见长,代表曲目有:《歌曲慢谈》、《评剧新貌》、《学大鼓》等。

⑩ 天津人,2005年在天津拜师。

⑪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寇庚儒之子,天津九河相声艺术团成员,2019年在天津拜师,引师张志宽、保师王佩元、代师李伯祥。

⑫呼和浩特人,2019年在天津拜师,引师张志宽、保师王佩元、代师李伯祥。

⑬2019年在天津拜师,引师张志宽、保师王佩元、代师李伯祥。

⑭2019年在天津拜师,引师张志宽、保师王佩元、代师李伯祥。

(连载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