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监利):忠诚的境界

古人云:忠孝节义廉。忠,即忠诚。忠诚二字从偏旁结构来看,忠字从心,诚字从言。这就是说,忠诚不仅仅要体现在言行上,更要发自肺腑,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善始善终。从忠诚的主体、客体和它所包含和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讲,一般指个体对其所属的阶级、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忠诚等等。从词的内涵和意义来讲,大到宏观意义上的国家和社会,中观意义上的阶级和政党,小到微观意义上的家庭和爱情,个体对于它们来讲,都有一个忠诚和担当的问题。从社会的意识形态来讲,忠诚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体现在中华民族朴实厚道的感情里,体现在中国人民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中国革命峥嵘的岁月里,体现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它像一道绚丽的道德和心灵的风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闪烁着夺目的耀眼的光芒。

忠诚是一个人很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应该发自内心,对事业、爱情、家庭、友人做到“忠心耿耿”。忠诚不是甩大话,忽悠人,而是说出来了要做到,做到言行一致。将忠诚保持一天两天很简单,但要做到始终如一,很难,很考验一个人的定力。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关于忠诚的故事古往今来俯拾皆是。还是说说《三国》里吕布和张辽的交往故事吧。吕布这个人呢,几乎是家喻户晓,不仅孔武有力,而且相貌堂堂,江湖人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只不过他一直以来秉持“利益第一、践踏道义”的“原则”,先后三次背叛了自己的“领导”,让他在乱世的名声很臭。最后,吕布被曹操擒获,虽然百般求免一死,但还是被杀了头,可知这一切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怨不了别人。谁会重用一个惯于“倒戈”的人呢?

至于张辽,与吕布有很大的区别。汉末,烽烟四起,兵戈扰攘,他却信守“忠诚”。在他追随吕布的那些年,纵然是多次到了兵临城下、岌岌可危的时候,他还是坚持抵抗到底,没有杀掉吕布,开城降敌。最后,张辽与吕布一样,被押上刑场,他却毫不畏惧,不学吕布摇尾乞怜。对比之下,张辽的忠诚与胆识让曹操刮目相看,留他不杀,还给机会他,让他上阵杀敌,最终成了魏国的重臣。

同样是一个时代的两员猛将,纵横疆场、叱咤风云,结局却迥然不同,让后人沉思感悟其中的真谛。倘使一个人的忠诚弱于能力,绝不可以重用。这样的人,在哪里都只会制造祸乱,而不是太平。

倘使一个人尊崇“能力第一、忠诚第二”的信条,结局会怎么样呢?为了让读友诸君印象深刻,我还是举几个例子。在古代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发生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政变和朝代鼎革等事件,足以佐证。

秦末的陈胜、吴广为了驱除苛政、推翻暴秦,建立了张楚政权时,一时实力如日中天。然而好景不长,陈胜在被章邯带领的军队击败,失去地盘,慌忙逃窜,他的车夫庄贾眼看他“败落”了,于是丢掉了“忠诚”,杀了他去找秦军领赏钱。唐代后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刚开始势如破竹,只因后来战略失误,加上部将朱温叛逃(后向唐朝统治者投降),造成土崩瓦解之势,最后在山东虎狼谷被他的一个姓林的侄子杀了。

庄贾、朱温,在“领导”看来,能力肯定不弱,不然的话,不会重用他们。然而历史的吊诡正在这里,正是有能力之人,让千秋大业功败垂成事业。所以说,一个领导者,倘如忽略了对一个人的忠诚度的深刻认知,那么他的事业大多不会兴旺。因为用人不明,必然导致数不尽的背叛与伤害。

还有一个例子,是《左传》上的。上面说,鲁国的三桓平日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结果他们的部下阳虎看在眼里、落实到行动中,最后学三桓“以下凌上”,骑在三桓的头上作威作福,还发动战争,破坏社会。如此看来,假使领导自身不忠诚,那么领导的属下必定“效法”,如此下去,造成恶循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些实例,告诉人们,如若想得到他人的忠诚,首先必须自己做到对上的忠诚。

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人生准则。

譬如这次新冠病毒爆发以来,来自人民军队的军医、外省地方医院驰援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他们将对祖国人民的忠诚,转化成行动,与病魔抗争,彰显了新时代的忠诚,诠释了忠诚的新内涵。医生对职业的忠诚,不仅仅体现在对病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责任、良心和道义发自内心的遵从,对自己心中树立的崇高的职业操守和理想信念的认同。

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待家庭、对待工作、对待友人,均要用心经营,不可马虎。在各种关系里均需要忠诚,是那种尽心尽力的忠诚。忠诚,近乎迂执,但能给你带来和谐的关系,愉快的心情,最好的发展。

但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必须经历过很多事情,才知晓忠诚的重要程度。忠诚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但重过千金。一个领导,倘使能得到下属的忠诚,那是十分可贵的。

那些拥有忠诚品质的人,是你一生的贵人或者友人。讲忠诚,你会拥有和睦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开朗的性格。

忠诚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的,不是愚忠,不是迷信,更不是盲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来讲,忠诚应该以自己内心的责任感、道德感和是非观为导引,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准绳,以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为宗旨和目标,这样的忠诚才是我们在新时代应该大力推崇和崇尚的忠诚.

当然,忠诚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辈子的道德律令。其中包含了老祖宗总结的人生智慧,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和谐社会,需要忠诚、踏实、有担当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