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小孩爱摆放东西?

现代的张良


每一个小孩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的,就是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搬来搬去,可能做家长的觉的这样很乱,但是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喜欢把自己能搬得动的东西搬来搬去,经常搞得爸爸妈妈跟在宝宝屁股后面收拾过来收拾过去。但小宝宝们却对于此乐此不疲,甚至是非常喜欢,因为这样会让宝宝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此时家长们不要过多的阻止,可以放一些轻便的物品方便宝宝搬来搬去,体验自己力量的成就感。

很多时候家长眼里的坏习惯不一定就是坏习惯,还可能是孩子成长里程碑上的一大步。


孕期育儿小贴士


也许是宝宝到了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虽然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有时会让我们脑仁都疼,但不得不承认,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1.建立自我,表达自我

当孩子开始说“不”,开始表达自己的喜好时,说明孩子长大了,开始建立自我,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做事、去认知周围的事务,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是一大进步。

2.秩序井然带给孩子安全、舒适的愉悦感

理学家马斯洛谈指出:“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

这提醒我们,不能经常给孩子更换照顾对象,有的宝妈因为工作需要,就找保姆帮忙带孩子,但在上班之前,应该让宝宝与保姆建立感情,不要突然将宝宝交给保姆,这种秩序的破坏,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与害怕。

3.在规则意识的萌芽期,帮助宝宝建立起规则意识

两岁左右的宝宝特别爱管闲事,这是爸爸拖鞋,妈妈是不能穿的;这是妈妈的手机,爸爸不能动;这是哥哥的书包,别人不能拿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规则意识萌芽的表现,呵护好孩子的秩序感,这对他将来做事更有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



桔子妈


孩子喜欢摆放东西这个习惯。

不要去制止,这是孩子在探索,孩子都有一定的抽象空间探索, 孩子0-4岁这一时期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儿童把他自己出生时所在的环境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其实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

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与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是指幼儿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与关系。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物品摆放归类、不论摆成什么样,最后整理规整等等,告知他一些规矩,他也会遵守,这样将来他做事也能够井井有条。

不要太强势的去破坏宝宝的次序。


她说口才


孩子喜欢摆放东西,有两种好的心理体现和一种坏的心理体现。

第1种好的心理表现:爱摆放东西是孩子秩序感的体现。很多家庭里的孩子都有过这个阶段,他们会把身边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的玩具),按照心中某种规矩摆放的整整齐齐,井井有条。这就是孩子的内心秩序感的外在体现。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摆放的好整齐啊,看看能不能把这个铅笔摆放整齐,把这个桌椅摆放整齐,孩子一般也是会比较比较乐意做的。在家长的刻意引导一下孩子的秩序感得到加强,就比较喜欢整齐的环境,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第2种好的心理体现:爱摆放东西是孩子专注力锻炼的表现。孩子们在摆放东西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认真,他们可以独自摆放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打扰孩子,可以顺其自然,只在孩子要求帮助的时候,才去打扰他。这样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得到锻炼,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喂孩子以后长时间的认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种不好的心理体现。有些孩子喜欢把玩具按照从电视上和动画片里面学的厉害程度摆放起来,然后用他们来玩打仗游戏。这种就是不好的心理体现。如果孩子经常这样摆放玩具的话,他们从电视里面学来的这种打斗的秩序会慢慢得到强化而且运用到自己的社交里面:对自己的朋友进行武力值的排队,然后结交所谓厉害的朋友,而去欺负一些不厉害的小孩子。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去加以引导,能让孩子认识到不能从武力方面来判断朋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结束语:不能单单从孩子的一种行为来判断他的好坏,要综合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前后环境来判断孩子这种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好的就加以鼓励,是坏的尽早引导。


曦宝和伊宝


这个要看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在孩子生长发育期间0~4岁的孩子会处于一个秩序敏感期,秩序是孩子内心的声音。

秩序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很多家长最大的困惑就是认为孩子犟,拧,固执,执拗。但是从孩子生理成长的角度来看,秩序为儿童构建安全感而营造环境,当儿童把握秩序后,就具备很强的安全感。孩子处在安全感的状态下,就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会过多的去适应环境。

良好的秩序建立对儿童未来生活奠定两种基础: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生活秩序及对社会规则的遵守。这些都会使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清晰。

孩子如果对哪件事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都不能漏,先后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要再重新来一次,从孩子的表现上总让我们感觉到他们不可理喻。

所以作为家长要观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一定满足他的需求,如果孩子要求重来一次,那就重来一次,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安慰孩子的情绪,一定不能谴责孩子。家长也要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关键期,不能批评孩子,要理解孩子对食物的秩序化要求。





欢欢老师育儿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关于为什么小孩爱摆放东西,我有点自己的见解。

其实说小孩爱摆放东西,不如说是挨捣乱,因为每个小孩都会把妈妈精心收拾好的物品她再重新摆放,对于小孩来说,丢地上也是摆放。比如我的宝宝,每次把我收拾在抽屉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茶几底下,然后还乐滋滋的跑过来和我说,放好了,听着她稚气,连话都说不清的声音,我苦笑不得,都是笑着赞扬她你真棒。

宝宝爱摆放东西其实也是因为爱探索和研究,我们作为大人应该高兴才对,,他们也是在模仿我们大人的动作,因为还小,摆得不好才成了大人口中的捣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在表现,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和赞同。我们这时候和宝宝一样快乐,再引导宝宝做得更好,就好啦。



日日有八卦


孩子和孩子不同如世界不同而多彩


稷平儿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相应的敏感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引导,可以产生孩子在思维成长和学习技能方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和空间的敏感期在1.5岁至4岁,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家政那点事


小孩本身对周边的环境有一定的敏感性,他们愿意让周围环境保持原样。


盾牌教育


在按照他自己的思想创造他的小世界,我感觉这样非常好,想象力,逻辑思维,耐力,抗挫折的能力都会提高,在玩乐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