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造成了巨大人口傷亡,看戰爭結束後各國是如何發展人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二戰造成了巨大人口傷亡,看戰爭結束後各國是如何發展人口的


二戰結束後,世界暫時進入了和平發展的階段,各個國家都在發展經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人口,經濟體系。就拿法西斯軸心國的德國還有日本來說,國土面積小,人口總數也不是很多,戰爭後期甚至未成年的男性都拿起了武器去了戰場,二戰結束後,活下來的成年男性簡直是少得可憐。

所以二戰後,各個國家都出臺了新政策,來促進人口的增加。比如德國,戰後開放邊境,引入大量外來人員的流動,出臺新政策把結婚法定年齡降低,以此來增加人口的發展。

二戰造成了巨大人口傷亡,看戰爭結束後各國是如何發展人口的


戰後的蘇聯是人口恢復最快的國家。蘇聯政府先是將法定結婚年齡下調到了14歲,再加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全國動員的相當成功。當時蘇聯還搞了一個“英雄母親”制度,將生育數量和國家榮譽掛鉤。據說有一年蘇聯的一位“英雄母親”,足足生下了40個孩子。

二戰造成了巨大人口傷亡,看戰爭結束後各國是如何發展人口的


反觀我國,我國當時在二戰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戰後我國並沒有出臺人口計劃的新政策,主要是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基數也大,也就沒必要出臺新政策了。

大概在二戰結束20年後,世界各國的人口也都穩定發展了,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