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們是怎麼入局視頻號的?據說用這些姿勢躺賺粉絲

今天,繼續分享見實本週四邀請到6位嘉賓一起,深聊視頻號的直播實錄內容。這篇是第三篇。特此將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十點讀書CEO林少,他們二位的直播內容合為了一篇。因為實在太有意思了:

做視頻號,他們二位則都用了一個詞,“興奮”。

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做視頻號兩週以來那些很猛的數據,從中總結出8條,比如他認為做視頻號應是拉下臉,應是“長槍、短炮”搭配,威力無窮。

視頻號給到龍東平最大的感受是:“視頻號是運載火箭,公眾號就是你發射的衛星,用火箭把衛星發射出去,就到了外太空,也就是微信12億公域的流量。”躺賺粉絲,比做公眾號都興奮。

十點讀書CEO林少也在這次直播中毫無遮掩說出,越發越上癮。他自己做視頻號的感受,就好比他大學時候做PPT、編輯視頻一樣興奮,同時也和他八年前剛做公眾號時的興奮感,很相似。林少會和你分享三個關鍵:1、微信為什麼推出視頻號?2、視頻號和公眾號有哪些聯繫與區別?3、我為什麼要做視頻號?如下,Enjoy:

CEO们是怎么入局视频号的?据说用这些姿势躺赚粉丝

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 直播間

我是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創業10年,在房地產圈子幹了15年。我一直相信內容是觸達用戶內心最短的路徑。

我認為做分享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逼迫自己去做一些覆盤,做整理,做提煉,自己受益才是最大的。當然也可以認識很多的朋友。所以我一直喜歡寫文章,做分享,我認為這是最高效的社交方式。周星弛有一句臺詞,叫“助人為快樂之本”。

我的視頻號數據給大家彙報一下, 3月5號開通,截止現在開通了兩個星期。數據非常的“法拉力,推背感非常強”。目前,我的視頻號粉絲不到一萬,但是前六條的數據,平均每條的播放量是在3萬2,每條的點贊數快到一千了,最高的一條2500個贊,最高一條6萬5的播放量,有可能衝10萬+。

這個數據非常可怕。因為我自己業餘會寫公眾號,視頻號的數據比我寫公眾號來的讓人興奮多了。大家知道做公眾號其實很慘,很苦。

我的視頻號播贊比“播放量÷點贊數”,我一直在關注這個數字,目前的播贊比是40%,前6條平均的播放量÷點贊數,平均是39%,也就是39個人看完,會點1個贊;最高的那一條,播贊比是26%,也就是26個人看完就會點1個贊。

播贊比,現在有20幾、30幾,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因為大家知道,現在公眾號打開有多少?3%,尤其是企業的公眾號,打開率更低。我自己的公眾號比較垂直,打開率有個15%,甚至更高。

我沒有花很多時間在視頻號上,只是隨便播隨便玩的,前6條的視頻非常粗糙,隨手錄完之後,就發佈,沒有字幕、沒有標題,但是後來迭代速度還是挺快的。到現在為止,發了十幾條,開始加標題了,也會有字幕,用的是剪映的APP,也沒有什麼燈光,沒有濾鏡,沒有剪輯,一臺手機一錄一發,操作完也就十幾分鐘的樣子。完全是發朋友圈的狀態,沒想到這個數據還衝起來了。 大家都知道,張小龍認為的產品哲學是什麼?就是王陽明說的那句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我琢磨了很長時間,一開始沒看懂,但是這兩天,又有一個新的感覺。

我的理解,是張小龍希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他希望你自己去用,用完之後就明白。也包括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的理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現在的視頻號,可以寫一段描述,可以插入一個話題,也可以掛公眾號鏈接,你為什麼不掛呢?現在我的感受是,我的公眾號躺著在漲粉,一個星期漲了一千多粉。發視頻號如果你不掛公眾號文章,就相當於你開了一個轟炸機沒有掛炸彈。打個比方,視頻號有點像運載火箭,公眾號上的內容是火箭上面的衛星,運載火箭可以把你的內容發到外太空去。外太空是微信的12億公域流量。理解嗎?可以吸引大量的公域流量給你評論點贊,我視頻號的評論,很多人都不認識,原理就在這。

對視頻號的理解,我不太去關注這個,我就按照我的理解在做,我不關注這個視頻號是不是承載了微信商業化的戰略,我也不太關心視頻號會不會發展成另外一個微視。

我只想知道我在視頻號裡面,怎麼用好這個工具?怎麼取得更好的發展?所以不要去想騰訊高層去考慮的問題,我也不想去猜測,就是想把這個工具用好。

我今天準備了,我做視頻號以來的8點感受,分享給大家: 第一 ,是拉下臉拉下面子。真人、素顏、隨手發,所以我覺得真實是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你的素材在全網沒有,所以不要去搬運。真實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勇氣,不要臉。

不敢露臉的人本質上是自傲,放不下自尊,把自己放的太重了。我存在,我表達。放下的底層我覺得是真實。之前有人跟我說,他說,我有點傳教士的氣質,太熱血了,一個東西不斷的渲染,不停地呼籲。我為什麼這樣幹,因為這是我自己的真實感受,應該把它說出來,傳遞出去,僅此而已。

創始人的面子是企業最貴的成本,創始人的面子是廣大公關總監,市場總監面前的一座大山。如果創始人都太要面子,很多事都沒法幹。其實很多老闆沒有這個認知。當然,這也能理解,因為大佬們說話,很容易被解讀。所以,我也能理解他們。

第二,我覺得我做視頻號以來,激活了整個朋友圈,像打了雞血一樣,在各種地方刷。有一箇中歐的師姐說,她說我真的很坦誠,活力四射,冒藍火,太毫無顧及了。

微信,是一個連接工具,很多人把它當成是一個通信工具在用,用來發發消息,這其實是巨大的一個失敗。我特別希望朋友圈是很真實的,你是幹嗎的,我是幹嗎的,很清楚。 第三,是真實。真實最重要的前提是真誠,不是割韭菜。真實是微信追求的東西,追求這種脫離低級趣味的東西,這是我的猜測。活在濾鏡裡的小哥哥、小姐姐沒有意義,看完就忘了,而真正能夠引發人一些思考的東西。真人出鏡,原汁原味的素材,不要精加工。就是雜糧飯比精緻的大米飯,肯定有營養的多。

我記得龍哥之前公開課上有說到,他說這是一個套路的世界,不要活在濾鏡裡面,要玩就玩高級的套路,什麼是高級的套路呢?我的理解就是真實,真實本身就是最高級的套路。

到底什麼是真實呢?真人出鏡絕對是真實的,錄視頻的時間和上傳的時間,時間差越短,我覺得就是真實的表現之一,視頻出生的日期就是5分鐘之前。跟拷蛋糕一樣,蛋糕趁熱吃掉,是最好的。

第四,是

內容的輸出最關鍵。其實很多人都在問我,怎麼做視頻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定位,所以還是要去思考你自己到底是幹什麼?你用視頻號來幹什麼?不要去討論一些無意義的話題,視頻號有什麼未來?這個話題太大了,跟世界全球經濟該怎麼走向一樣的。

討論大環境有什麼意義呢?視頻號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有自己的價值。要把它沉下來,所以你千萬不要去猜測微信的一些規則,規則隨時在變。

更不要去信有人整理出來的微信的推送規則。我只能說你對專業的力量一無所知。現在雲、大數據等等,發展到爐火純青了,任何做假的東西都不要去弄。無論你做什麼,龍哥就在廣州靜靜的看著你,大家就是想辦法把內容做好,讓大家看了你的視頻,看了還想看,看了一條不過癮,繼續刷,把看你視頻的朋友留下來、關注你。20分鐘過去了,學習到了一些東西,挺好。就跟市面上的網紅景點一樣,變成了打卡的地方。

所以我在想求贊這個事,會不會求贊過度反而不是很有利,我有段時間也在群裡面、求關注,求關注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一點開就贊,贊完就走,這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視頻的停留時長,可能是一個權重很高的關鍵。內容是好內容,停留時長一定是很長的,所以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掏心掏肺的去做內容,重度垂直的去做內容,這個很關鍵。沒有必要被瀏覽量迷失。 第五,是單,隨手錄隨手發。我記得龍哥以前也說過,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極簡主義。 視頻號給我的感覺,花的時間太多,你必然對它有高期望值,然後你就失望了,最後就不用了,不能持續。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把視頻號當成發朋友圈,因為微信已經把它做成了和朋友圈一樣,凡是高門檻的事都不能持續。

為什麼我們去健身房健身很難堅持呢?因為很麻煩,換衣服,再跑過去,練完之後洗個澡再回來,太麻煩了,就很難繼續。

微信這一次把視頻號做的這麼極簡,我覺得背後是有生意的,因為幾乎99%的互聯網產品,最終死在複雜上。這次這麼極簡,它的意義也不亞於移動支付,不亞於移動支付對於整個中國互聯網的意義,一下子整個生態就繁榮了。 第六,

是“長槍、短炮”搭配,威力無窮。視頻號是運載火箭,公眾號就是你發射的衛星,用火箭把衛星發射出去,就到了外太空,也就是微信12億公域的流量。前面我打了一個比方,發視頻不掛公眾號文章,就相當於開轟炸機不掛炸彈,所以微信讓你用的你一定要去用。 第七,叫做未完成,不要把視頻號跟抖音比,跟快手比,沒有意義,不在一個維度裡面。我自己也沒有認真玩過抖音和快手,我總覺得自己在那個地方是一個過客,我在圍觀大家的表演,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我很孤獨,不知道我的朋友在哪裡?

但視頻號給我的感覺就是很親近,它就是一幫朋友去公園裡面帶著燒烤、啤酒,即興表演一下。為什麼叫未完成呢?之前馬總說,微信是騰訊登上移動互聯網的一張船票,我覺得再往後發展,是不是要造船了?

第八,不管那麼多,先玩起來再說。自己要去獲得第一手的體感,先錄起來,錄個一分鐘看一看,怎麼在一分鐘之內把東西講清楚,先做鍛鍊,親身經歷真的很重要。

我再講講我認為的視頻號的本質是什麼?微信生態系統對於短視頻內容,是供應鏈端的一個升維打擊。這個過程不是一次,一定是持續的,只要微信的內容生態在擴張、豐富,升維工具就不會停止。所以,不要去跟其他的東西去比。

微信是社交屬性,比微博更符合人的習慣,我隨手發一個朋友圈,就可以獲得點贊,內容生產的門檻進一步下降,整個封閉的結構就被打開了,所以這也是一次升維的打擊。所以你看視頻號很簡單,很容易上手,量起來了,內容起來了,就會拉動更多的人進去,這個事情就搞起來了。

所以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必須站出來發聲音,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我也看到創業的圈子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寫公眾號了。我覺得以後是標配,也是職場人的標配。

我已經不發名片了,直接就是左手公眾號,右手視頻號,“雙槍老太婆”。介紹一下自己,非常豐富,別人一看你的公眾號,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不是願意跟你產生深度連接,如果發一張名片太LOW了,小程序名片也太LOW了。 所以,必須要去秀出東西來,

王興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CEO不能被人代勞的職責是什麼?第一個,設計公司的願景,並且把這些願景傳達給管理層、管理部門、公司內部外部、股東、消費者、商戶、合作伙伴、供應鏈端等等,那麼這些所有的人,怎麼去傳達?我覺得站出來,通過內容傳出去,這是最佳的方式。

做內容是最好的營銷方式,“東風快遞,使命必大”。很多創始人不瞭解這個,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通過公眾號、視頻號,在說這個事情。因此,我和我們同事之間的連接方式也變了。

CEO们是怎么入局视频号的?据说用这些姿势躺赚粉丝

十點讀書CEO林少 直播間

見實小編注,林少實錄文字已優先通過十點讀書公號發出,因此選出三個話題,繼續在見實公號發出。

數據顯示,微信如今仍是每天最多人使用的產品。

但是,快手3億日活,抖音4億日活,短視頻的沉浸式收看體驗,佔領用戶不少使用時長,微信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它需要做一個最壞的打算——被抖音快手奪走更多的流量和使用時長,同時也準備迎接一個最好的未來——視頻號與抖音快手三足鼎立,甚至一馬當先。 視頻號這一仗,是輸是贏,對微信來說尤為重要

一直以來,微信都沒有獨立的視頻入口。這次視頻號產品出來,擁有極好的入口,讓很多內容創作者期待已久。

微信裡的創業者有公眾號圖文、音頻、視頻作者,也有微商、電商、知識付費等從業者,還有大量的從業者活躍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但是很多其他平臺活躍的大V在微信裡並沒有活躍起來,比如很多明星、名人,在其他平臺用戶很多,但是其中的部分人要麼沒開公眾號,要麼用戶很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我認為,要先從微信目前產品的特性說起。

在微信生態,從好友、群聊、朋友圈,都屬於熟人圈層社交,即便圈層逐步擴大,從好友1對1、到500人群聊、到5000人朋友圈,都還是偏私密的社交,而公眾號,仍舊是偏運營者跟用戶之間的交流。

比如十點讀書,有將近3000萬用戶。最開始,也是運營者跟讀者之間在對話框交流,之後開放評論,有部分評論可以經過運營者精選,而後放出展示互動。

這就意味著,這類產品模式不如廣場式的產品那麼適合明星大V等。

視頻號是什麼呢?跟微博,抖音更像一些,是廣場式的開放產品,這是視頻號產品很大的一個不同。我認為還是微信想通過視頻號,來豐富自己的短視頻內容和生態,彌補公眾號產品上的缺失,這是核心原因。第二,視頻號和公眾號有哪些聯繫與區別?

在官方介紹裡,對視頻號的定義,每句話都值得琢磨。

“它是一個人人都可記錄和創作的內容平臺,可以發最長1分鐘視頻或者最多9張圖片,不僅能被關注你的粉絲看到,還能通過個性化推薦,社交推薦,讓你走出微信好友的小圈子,進入超過11億用戶的大舞臺,全程在手機端完成,高效便捷記錄真實生活,優質原創內容。能快速吸引大量粉絲關注,公眾號到小遊戲小程序跟視頻號結合,會展現怎樣的想象力。”

視頻號要“記錄真實生活”,抖音要“記錄美好生活”,快手是“看見每一種生活”。 跟抖音、快手比,視頻號的產品更簡潔,沒有多餘的剪輯、濾鏡、美顏、特效等功能,希望高效便捷記錄每個人真實的生活。

再與微信其他產品比,視頻號和公眾號的聯繫與區別,很核心的點在於公眾號是訂閱機制,我訂閱你,看你推送的內容。而視頻號是推薦機制,在訂閱的基礎上,加上了社交推薦和個性化推薦的機制。

如果說抖音、快手在個性化推薦機制做得很好,那麼視頻號未來在社交推薦這塊,擁有最強大的好友關係鏈,會爆發出更強大的力量。

而在運營方面,找下兩者相同點。

首先,公眾號和視頻號都非常重視封面圖和標題。其次,有趣、有用、有共鳴、勵志、熱點,這些內容在視頻號和公眾號上都很受歡迎。載體會變,表現形式會變,但用戶對好內容的需求和痛點不會變。

再說說不同點。 首先,比起公眾號,視頻號的門檻更低,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創作的載體。

其次,兩者傳播機制有較大不同。視頻號主要是平臺推薦機制,點贊評論數據越好,就越會被推薦給更多用戶,尤其是朋友圈用戶。

大家可以看下我的視頻號近幾條數據,有一條分享視頻號紅利的,因為很多讀者點贊,數據就高出其他不少。當然視頻號也可以通過用戶主動轉發分享,而公眾號主要是靠讀者的分享進行傳播的。

第三,我為什麼要做視頻號?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是,有的人只能影響身邊的幾個人,而有的人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甚至數千萬人。

美國管理學者湯姆·彼得斯說:“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個人品牌的建立,不僅幫助我們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價值在哪裡,進而更好地做時間和精力的管理,同時也會成為個人和企業發展的加速器。

但是這幾年,除了接受一些採訪,我比較少花時間在個人IP的打造上。這次受見實的徐志斌老師邀請,來內測視頻號,本是想玩一玩試水,沒想到發了十幾條後,越發上癮

雖然用戶只有2000多,但是每條視頻的點贊、評論、分享、反饋都不錯,於是我便萌生了借視頻號來打造自己個人IP的想法

目前發的東西還比較發散,有美食、音樂、公司、過往採訪內容,也有我分享視頻號的思考。從僅有的數據來看,美食、音樂較一般,個人對視頻號的分析是比較受歡迎的。這說明,我對視頻號的觀察和思考能幫助和影響更多人。

未來,我希望通過視頻號,把個人品牌建立起來,分享更多我對行業的思考,以及對做十點公司和我們新產品的思考,也藉此機會跟行業裡的朋友們做更多的分享和交流,幫助和影響更多對新媒體感興趣的人。

那麼,怎麼做視頻號?短視頻的興起,造就了一個人人皆可創作,樹立個人品牌的時代。 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做,到底該如何做。 那麼我的建議是,先做起來,然後逐步確立自己的方向。

一開始,我隨意發內容,而後逐步清晰定位,發佈的方式也逐漸豐富起來,開始插入話題、鏈接、地址,近期也認識了一些新的做視頻號的朋友。 目前視頻號都是我用手機拍,然後用剪映來編輯、加開頭、結尾、字幕、調整時長、分割視頻,我還挺享受這個創作過程的。

這種興奮感,跟我大學的時候做PPT、編輯視頻,與八年前剛做公眾號的時候那種興奮感相似。 這幾年隨著公司同事越來越多,我更多承擔著管理的責任,通過視頻號重新甦醒了創作的手感。 我定了一個小目標,看看今年有沒可能把自己的視頻號,從現在的2000位用戶,做成一個百萬大號。

小編注: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歡迎加入見實新組建的微信視頻號研究基地

CEO们是怎么入局视频号的?据说用这些姿势躺赚粉丝

「見實推薦見實和夥伴們用2周時間完成《風險與轉型:疫情下的私域流量機遇》白皮書。大家可通過如下方式免費獲取:方式一:向“見實”公眾號發送關鍵詞【白皮書】即可獲取下載鏈接;方式二:也可下載查看。

↘6位CEO4小時直播視頻號分享實錄:

第一篇:從交易的角度看,視頻號的勢能大著呢!

第二篇:你想大作視頻號?背後這幾個規律值得先看看!

視頻號會怎麼爆發?這裡看週四直播的嘉賓都是誰?

見實建了一個視頻號研究基地,快來加入一起玩!

↘2020年微信生態還會爆發哪些機會:

一個季度賺了1000億的騰訊,財報裡可看到這幾件事情

來聊一個關於20年發展的天:2022年企業服務市場會越發大!

1000個品牌同一天直播賣貨,現在數據出來了

視頻號爆出四大創業機會:現成的10億人群在等你服務!

現在,大家開始提前搶雲遊戲這個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