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

本規劃由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負責完成,聯合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編委會、濼尚有道文化創意諮詢研究院等組織合作完成。規劃由現任文化產業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主任、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昝勝鋒擔任規劃編制組組長。規劃課題組邀請校內外文化產業學者、文化企業家和相關主管部門領導,開展規劃編制指導和思路顧問,在前期深度熟悉地方文化產業實際、國內外先進城市優秀經驗基礎上,先後經歷多輪調研撰寫修改座談論證,廣泛徵求多部門各級意見,召開多輪系統性規劃論證會,最終提交完成,並獲得規劃評審論證專家和甲方高度認可。現將規劃摘錄如下:

【產業路徑】

緊密結合全市十大產業振興提升計劃,充分發揮萊蕪文化資源與產業基礎優勢,依託產業融合發展興市“新業態”,依託創意創新培育強市“新動力”,依託文化品牌塑造立市“新形象”。

(一)產業融合興市

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與工業、農業、互聯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傳統優勢農業向體驗農業、創意農業轉變,推動鋼鐵等傳統資源型產業鏈向文化體驗、創意設計價值鏈拓展延伸。助力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做大做強文化電子商務,提升金融服務文化實體經濟能力。

(二)創意創新強市

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以文化創意驅動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衍生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以科技創新提升發展質量,加強文化及相關行業應用技術研究和孵化平臺建設,提高重點領域技術水平。以商業模式創新提高市場效益,擴大文化消費規模。

(三)文化品牌立市

依託齊長城、長勺之戰、冶煉文化、嬴秦文化等歷史文化遺產和魯中抗戰、萊蕪戰役等紅色文化遺產,打造反映萊蕪文化定位、文化價值的城市文化品牌系統。以品牌的凝聚力驅動產業升級,匯聚各種配套產業、優質企業、專業人才,以品牌的輻射性提升區域文化向心力,顯著提升萊蕪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發展戰略】

(一)標準經濟戰略

貫徹全市標準經濟發展部署,圍繞特色文化生產領域和服務領域,制定具有標杆效應和符合萊蕪特色的行業標準、技術標準與服務標準,以標準引領產業轉型提升、培植新型產業業態。

(二)項目帶動戰略

圍繞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搭建文化產業發展的高位平臺,力爭每年引進一批、建設一批、優化一批產業項目,發揮重點項目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引領示範作用,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相發展的園區格局。

(三)產城一體戰略

全面對接萊蕪“一體兩翼、一帶四片”的城市發展總體佈局,構建與覆蓋中心城、重點鎮、一般鎮、農村新社區的新型城鎮化體系相適應的文化產業空間佈局,強化萊城區之於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心地位,打造雪野、鋼城南北兩翼,打造東西兩大產業組團,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園區。


《萊蕪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