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好不是你的错,放不下原生家庭就是你的错”,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原生家庭不好不是你的错,放不下原生家庭就是你的错”。

首先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放弃原生态家庭。



1、虽然年轻儿女已经结婚想去享受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但是老人生活经验比较多。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不会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少吃亏。

2、有些年轻人结婚后嫌弃老人问着问那的他们会丢失很多。比方说亲情、家人的温暖等。年轻人婚后很多靠外卖度日,首先不卫生其次还吃不到热乎的。对身体不好

3、老人和你们一起居住的话可以帮忙带娃,他们有经验。而且还高兴给年轻人带娃,这就是隔辈亲。这样年轻人就会双双去工作。赚取更多的生活资金。

4、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在很多时候会给与我们指点,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告诉我们人情世故让我们有出息。虽然我们长大了,但是我们在父母眼里面永远是孩子。父母喜欢儿孙成群。



5、一般儿女结婚后父母年级也大了,有很多事情他们也做不了啦。比方说搬个重点的东西!“都说养儿能防老”这句话可以不是说说的,百善孝为先。子不嫌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古话不是说说就行了。

6、如果你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别人眼里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是个值得依靠的人。这样对你在事业发展上也会有帮助。谁也不会要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还是支持原生态家庭。谢谢!


胖妞兮兮


我赞同,因为总拿别人的错为难自己的人,是想不开且无能的表现

我有一位女发小,从小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几乎都是留着给弟弟,从来都没有她的份,家务活也基本是她在做,后来早早辍学,挣钱养家,直到供完弟弟高中毕业

后来她自己谈了个男朋友,直到结婚生子,都没有告知父母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渴望家庭的温暖,却又排斥父母的面孔

明知道父母不在意自己,争宠也只会得到父母的训斥,所以不如学会看开,放过自己,努力去寻找新生活

现在的她经常在网上晒她的幸福生活,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看得出,她已经在心里与原生家庭和解,不纠缠,不争论,各自安好

佛教经常讲,总是执着过往的人,注定烦恼不断,唯有放下执念,才能得万般自在


读懂已是过来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受到比尔·盖茨的特别推荐,推荐语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的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故事:一个剑桥大学博士塔拉在前十七年从未上过一天的正规学校,每天不是跟着父亲在垃圾场工作,就是跟着母亲制作各种草药。一直到十七岁才开始通过考试入读杨百翰大学,接受正规教育。刚开始是一个学渣,什么都不会,凭着自己坚持苦学,先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哲学硕士学位、以及剑桥历史学博士学位。
读罢都为作者所取得的成就拍手叫好,但让人震惊的却是她童年的生活环境。
连出生证明都没有的塔拉,生于爱达荷州的一个山区巴克峰。不仅地处偏远,连家庭生活也偏离正常社会轨道,美国政府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这都得益于她有一个摩门教派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忠诚的摩门教徒,一直拒绝医院、学校类的政府体系,认为这是在洗脑。根据教派教义,他相信2000年会是世界末日,到时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而他在为此做准备,储存粮食、汽油甚至枪械。他认为是在为自由而战。
母亲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在行文做事时总是听从于父亲。开始母亲不想当助产士,父亲说学会助产,就能在孙子孙女出生时接生了。只要不依赖政府,这些都是上帝的召唤。母亲从开始的害怕到成为一个熟练的助产士,甚至渐渐有了不少的收入。她在助产时成为掌控局面的人,但从来不能掌控家里的局面,她是父亲的信服者。
家里有七个孩子,四个男孩三个女孩。大哥托尼二哥肖恩先后离开家,三哥泰勒是第一个离开家去上大学的人,父亲对此坚决反对,强势又绝望的反对。离开后的泰勒极少回家,却在塔拉十五岁时突然闯入,告诉她可以自学考试去上学。这是引领塔拉离家上学的一道光。
如果说泰勒给了塔拉一束希望之光,二哥肖恩则把她置于地狱之火中。虽然也曾救她于发疯的马背上,带她去剧场,一块在载货长途中玩文字游戏,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了一个魔鬼。最开始仅仅是因为没有给他倒水便被辱骂,塔拉气愤将水倒在他头上,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暴虐之路。他对塔拉进行殴打、拽头发、将头埋进马桶……做出这一系列恶行之后又开始道歉。塔拉接受了这一切,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反抗,也不可能逃离。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明明已经受到伤害,却说“它没有影响我”,而这本身就是它的影响,不能接受遭遇的暴力,习惯性冷漠,放弃反抗。
十五岁的时候,在肖恩再一次施行暴力时,泰勒回来了,并看到这一切。他苦力劝说塔拉离开,“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在哥哥泰勒的劝说下,塔拉开始买书自学,研究泰勒的笔记,甚至向爸爸求解过一个数学三角问题。在陌生的世界里,一个白纸黑字充满逻辑和秩序的世界,塔拉开始理解了,理解语言写下的信息。尽管现实世界仍旧一团混乱,肖恩摔破了头,父亲仍不让就医。之后的肖恩骑摩托车,再一次出了车祸,倒在血泊中,塔拉虽然一直犹豫,但最终将肖恩送往了医院。
对父亲来说,塔拉去上学意味着背弃上帝,”弃绝他的祝福,去无耻地追求人类的知识。他的怒气因你而起,不久就会降临。“塔拉差点就要放弃,她不想去杨百翰大学。这时候的母亲说,你不要留下,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十六岁的时候,塔拉参加了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没有通过。此时父母要求她搬出家。第二次考试通过,泰勒帮忙提交了大学申请并被录取,塔拉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家庭。
塔拉对于自己的离开感到十分困惑,她有时确信上帝希望她去上大学,因为赐给她二十八分通过考试;有时又确信自己会被拒绝,上帝会惩罚她的弃家人而去。一直伴随塔拉成长的家庭,一方面无法割舍,一方面又和山以外的现实世界脱节。到最后终于能说出“我来自爱达荷州”,这是一种心理语言的转变,对家乡的放弃。
2001年9月世茂双子大楼倒塌,三天后姐姐奥黛丽结婚,在婚礼上,塔拉本来对肖恩的愤怒变成了恐惧,恐惧家人注定离去。所以原谅了肖恩。后来肖恩从托盘上摔下来,塔拉自动将此归为肖恩变得暴力的原因。以此来解释自己受过的伤害是意外。
塔拉把自己在旧世界里所遭遇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应该接受。在进入学校时,面对新世界的环境,她没办法融入进去。室友都把她当怪物一样看待,从来不用香皂,上卫生间后从来不洗手,屋子里总是一股异味,冰箱里的烂桃子,水槽里的脏盘子……对于这些“异常”,塔拉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也没想过采取行动改变。学校的课程有序进行着,每个学期结束,在往返于家校之间时,塔拉总是会经历一种世界观的撕扯:别人的父亲谈论足球流行乐队,自己的父亲只在等待世界末日;别人的父亲即便是摩门教徒,生病了也会倾向于看医生,而不是如父亲这样,即便遇到生命危险也只等自愈。因为父亲总是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
有时相信父亲的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但在经过一段时期学校生活的浸染,塔拉开始觉醒,对哥哥、对父亲、对自己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知道父亲的爱,是以他的方式,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式。知道自己感知的边界在扩大,很难再回到山上,回到厨房。
尽管如此,塔拉仍未完全放弃原生家庭。在获得学位时,渴望父母的参与,尽管他们出现在山以外的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教育上取得各项成就时,却在反思教育让其付出的代价,让他离开了父母,并对此心生怨恨。依然让父亲所给予的真理来建构自己的思想。
为什么拥有剑桥哲学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到哈佛访学的塔拉仍不能彻底与原生家庭决裂?有有毒的父母,就会有中毒的孩子。毒效之深,非一时之力。根深蒂固的观点会影响一生,时时回想,时常矛盾。如果不能寻求到一种完全信服的新生活方式,没有一个新的立足点,即便知道之前的生活很糟糕,也很难放弃。所谓“不破不立”。

所以走不出原生家庭,并不是你的错。直面惨淡的过去需要勇气,勇敢的寻找新生活更需要勇气。


A空白A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句话我是完全赞同的。

生而为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的,不管他是穷也好,富也罢,都是我们的家。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我们不管生在哪种家庭,都不能忘本,就算家庭条件再不好,没有给予我们想要的生活,但至少给了我们生命,如果没有父母,那就没有我们自己,更别提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了。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大部分人都已为人父母,如果孩子嫌弃我们,你会难受,那你是否也会想到我们的父母是什么心情呢?我们的出身改不不了,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去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一种修行。

百善孝为先,不要埋怨父母,更不要离开父母,在我们抱怨父母时,为何不去努力,来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过上幸福生活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自己一时的埋怨和狠心,追悔莫及,趁着父母在,我们还年轻,让父母过的好一些吧。


小丁丁爱生活


你好呀!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是宋崎骏,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我会每天分享一些读书感悟、想法,我擅长的领域是个人成提升类书籍,欢迎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前半句我是同意的,但后半句稍微有待商榷。来给你分享下我的个人观点。


原生家庭不好是你的错吗?


首先,原生家庭好与不好,根本是一个降生在该家庭孩子根本无力改变的,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的根源不是孩子造成的。


苏珊富沃德撰写的《原生家庭》里这样说道:原生家庭的毒素并不是家庭成员中的某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整个家族世世代代所继承的一套整体的感受、观念,行为。这种有毒的观点和行为,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一样,会世世代代继承。


只要是孩子接触到这种“有毒”的原生家庭,他必然不能独善其身。


你想,孩子还那么小,他的心智还不成熟,没有是否对错的判断能力,“有毒”的父母会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操控,摆布,孩子根本无力反抗。所以说,孩子绝对是无辜的,因为他们自身难保。


另外,通过孩子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原生家庭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有毒”的家庭模式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是相当难以改变的。千万别忘了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一旦习惯了一种行为模式,就很难再改变。


所以,原生家庭不好,不是你的错!


放不下原生家庭就是你的错这句话呢?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首先来说说它对在哪里。


上面我给你说明了,原生家庭是极其难以改变的,所以,最有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方式,就是从父母给我们造成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给自己树立信心,摆脱与他们的情感纠缠。所以说,你应该努力让自己走出来,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报复。


你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比如建立新的家庭,和原父母保持距离,建立新的交往关系;再比如,你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做一下心理治疗,通过外力来帮助你疗愈童年伤痛。


所以说,如果你清楚的认识到了原生家庭的危害,也身处原生家庭的漩涡之中,却不想走出来,一直躲在舒适区里面,害怕改变,那这就是真的怪你自己了。



说完了对的一面,我来说说为什么这句话有问题。


放不下原生家庭,起因确实是你本人,但是千万别忽视了环境给人造成的强大力量,如果你的“有毒”父母逼你太紧了,也许真的会让你一生都无法摆脱童年阴影。


我们都会习惯这样看问题。如果你看到一辆车横冲直闯的过了十字路口,别人多半都会认为这个司机是疯子,不遵守交通规则,活该被罚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来那辆车里有一个病危的人,需要马上治疗。


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基本归因错误”,我们会认为一个人犯了错,就是这个人道德有问题,或者这个人本身能力不行,完全不考虑环境或者其他因素。


所以说,如果那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真的特别恐怖,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无法得到帮助的环境,思想也会得不到升级,做出改变行为也就难上加难。


就例如,明明“有毒”父母正在不断的伤害你,而你却意识不到,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忍忍就可以了,一点儿也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时候,哪怕你能接触到一个所谓的“明白人”给你指点下,你就可能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捋清楚,你就会认清“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但关键是,如果你都没有开窍,又怎么能想到摆脱原生家庭这个问题呢?


这就好比,你在2009年的时候从来都不知道有比特币这个东西,但到了2020年却后悔那个时候为什么没买,这样想就有问题了,这样的后悔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说,一个人在无知上犯的错,不能完全归结到他本人身上,这里面也会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关系,毕竟把什么事儿都怪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世界就显得太简单了,也不符合复杂世界的客观规律。


总得来说,原生家庭的牢一定要被打破的,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一定会把“毒素”传给下一代,这样一来你的孩子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就会永无止境。


你需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这种毒素的通道给堵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多读书学习,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多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相信人一定会好起来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动起来,把事情做出来。


最后还是那句话,平时多读书,没差。



宋崎骏


承认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且与之和解,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任务。

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或是家庭氛围给自己造成了心理阴影,或是被原生家庭所榨取。

那面对这样的原生家庭,逃避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

血缘关系,不是一句“断绝关系”或是不再来往,就能撇的清的。

你身上流着父母的血液,遗传着他们的基因,童年的回忆是在故乡,我们做梦可能回到的地方。如果我们逃避,以后想起来都是不可触摸的伤痛。

与原生家庭和解,不是一味的接受原生家庭。

是我们都在心里有彼此时,放下过去,拥抱亲情。

是在关系无法修复时,坦然接受过去,接受过去是早就自己的一部分。

过去缺少的爱,不代表将来我们不配拥有。

过去有的伤痛,不代表要跟随我们一生。

放下原生家庭在心头的重负,微笑着从心底接受它们,我们才能轻松的拥抱本来属于我们的未来。


东坡谷


我是看了一下所有人的回答才进来的,感觉提问者有点不近人情!

原生家庭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无论贫穷或者富有都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感。都会从性格到潜意识给你全方位的影响,有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是毕生的、深入骨髓的……

请问如何放下????

你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清清楚楚的写着你的出身、教养、性格……

当然,后天的素养能弥补很多。但你潜意识的东西会如影随形的伴你一生……!!!


没耐何


原声家庭不好不是你的错,放不下原声家庭就是你的错,不完全认同

1.原声家庭不好是我们谁都没办法改变的问题,没人不想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但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我们的父母也大多是普通人,我们没办法挑选我们的出生,这点我们固然没错

2.那么放不下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错吗?我不这么认为,儿童时期的我们接受的就是原生家庭教育,这种影响对我们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很多三观的形成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以至于不好的地方我们自己可能是察觉不到的,即使我们发现这样的问题,多年的习惯让我们再去改变也好难[捂脸]


路小曼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父母无法选择,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东野圭吾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多多少少的都会受到一些伤害,有一些阴影和创伤,扎根在我们内心深处,即使能隐藏,却也很难根除。而这些,也确实有一大部分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或其他的家人带给我们的。

就像嵌入我们的血液里一样,这些伤害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往往会跟随我们一生,很难摆脱。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抹不去的烙印,真的仅仅只是让你痛苦,让你失去希望一直沉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我的身边,几乎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受到或曾经受到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活的很精彩,很有意义。当然,也会有一部分无法走出心底的牢笼,就那么踉踉跄跄地走下去。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曾遭受过的痛苦,埋怨社会的不公,总是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在一个好的家庭,他们怨恨父母,兄弟姐妹,把自己所经受的一切都归结到原生家庭。

同样是受害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我想,心态的正确与否有很大作用。无论你经历了什么,都不要自暴自弃,生而为人,就应学会自尊自爱,要学会与过去告别。充实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学会自信和自我疗伤,学会摆脱和划定界限,要善于发掘,学会寻找原生家庭对自己好的影响。当然,最好的结局就是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

原生家庭不好,不是你的错,而放不下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也不是你的错,错的不是你无法根除,而是你任由其生长,最后吞噬了自我。





卿小百


我是认同这句话的

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一生有两个家庭:

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也就是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选择的建立婚姻关系的家庭。

出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的原生家庭是被动接受的,是无法完美的。

而很多人,也更愿意用原生家庭的因素,来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解释。

因为这会让她心里更舒服:终于找到问题的原因了,这不是我的原因,是我父母的原因。

不可否认的一点:一个成年人,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只是你和你父母关系的投射。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们的人格塑造的来源,就是家庭。

从小到真正离家之前,我们每天无时无刻的被父母的语言塑造,所以,每个孩子大概有90%的语言是来自父母。

于是,包括我身边的人,把原生家庭看作是“洪水猛兽”,觉得它是自己没办法逃脱掉的宿命。

就好像,如果自己出生在一个比较穷困的原生家庭里,这辈子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逃离原生家庭。

有的父母也经常聊到“我的父母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忍不住对孩子也这样”,身边也有朋友也可以条条事理地分析出“我的原生家庭让我无法控制自己”。

可见,专业或不专业的,懂或不懂的,我们都知道从原生家庭中寻找问题。

那么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啊?你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你仔细想一下,难道要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在原生家庭的漩涡里挣扎吗?所以放下原生家庭的的锅,理解父母当时的环境,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伤害太大做不到原谅,但是可以做到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孩子就不再会受那么大影响,不要几代人都有阴影,那才是大罪。

然后你也要清楚,从“现在的你”到“未来的你”之间,需要有一种信念,即你有非常肯定的看法,并且谁也无法阻挡你。

这个更好的自己是有目标存在的。

并且你要知道怎么去实现它,一步步的来,这个才可以冲破这个“怪圈”,做到真正的接纳自己。

所以,我认为,对待原生家庭最正确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把它当做快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发现不足,然后积极的修正。

在生命的最初,我们借由母体,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

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童年里的那道裂痕,迎接生命中的第二道阳光,让自己获得重生。加油,你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