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与纪晓岚大家更喜欢谁?

刘婷婷5709


对于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是从《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了解到的。电视剧里面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并且时常被纪晓岚等人所戏弄,仿佛除了贪钱之外,一无是处。

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所误导了,真实的和珅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面那样"肥头大耳",相反还是一个美男子。而且和珅也不像电视剧里面那班无能,相反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军机大臣,帮助乾隆皇帝处理了许许多多国家大事。


因才而用:和珅的入仕之路

和珅生于钮钴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后在咸阳宫官学读书。后来和珅参加乡试,却不幸落第。没能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入仕的和珅,敏锐地察觉到不是自己的才能不行,而是科考场上的腐败才是导致他未能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看破了这一点的和珅,意识到了倘若自己要想入仕成功、飞黄腾达,最后的办法就是要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让皇帝直接钦点才是自己入仕的捷径。之后和珅继承了父亲"轻车都尉"的职位,得以常伴乾隆左右。

近水楼台先得月,乾隆四十年,乾隆出巡山东。这一次出巡乾隆恰巧安排到了和珅当跟班。在出巡路上,旅途漫长,无聊的乾隆便跟和珅聊起天来。乾隆问和珅是否参加过科举,和珅将自己参加却不中的经历一字不差的想乾隆说明。乾隆便让他背当年的应试文章,很快和珅就将当年的文章一字不差的背出来。听完和珅的应试文章后,乾隆觉得和珅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开始起用他。


揣摩圣意:和珅的升迁之路

得到乾隆起用的和珅,虽然得以进入仕途。但是出身低微的和珅深知,要想得到乾隆重用扶摇直上,不能只做不说,只有不断的揣摩圣意,才能让自己不停的升迁。关于和珅揣摩圣意,最出名的两件事,就是背《论语》一事跟西域秘咒一事。

据《郎潜纪闻》记载:"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 《论语》 '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 '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汝读 《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善于揣摩圣意的和珅深知,此时乾隆不高兴,所以借《论语》里面的话的迎合巴结乾隆。《论语》一事之后,和珅便得到了提拔。

西域秘咒一事发生在乾隆晚年,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禅位当上了太上皇。有一天他叫上了和珅跟嘉庆皇帝,三人共处一室,靠在椅子上的乾隆喃喃自语,说这嘉庆皇帝听不懂的话。

突然乾隆问:"其人何姓名",正在嘉庆皇帝不知如何回答之际,和珅回答说:"高天德,苟文明"。听闻和珅回答之后,乾隆又喃喃自语起来。

事后,嘉庆皇帝问和珅,为何回答"高天德,苟文明"这六字。和珅回答说,当时太上皇所说的乃是一种西域秘咒,是诅咒他人的咒语。而在当时能够让乾隆诅咒的人,只有白莲教了,所以才回答出"高天德,苟文明"这两个白莲教头目的名字。


真才实学:和珅的重用之路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单单靠揣摩圣意,和珅断断不能达到位高权重的高度。事实上,和珅是个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

据《八旗通志》记载:"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的和珅,成为了乾隆皇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人选。

不仅如此,和珅在武学、统兵上的才能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武将。这点在他年轻时就能够担任御前侍卫和步兵统领就可见一斑。而且后来和珅也参与了安抚、镇压甘肃撒拉尔番回民起义以及台湾林爽文起义,并因此被晋封三等忠襄伯,赐紫缰。

其实乾隆皇帝最看重和珅的一点,就是和珅的善于理财。乾隆的 "十大战功" "六次南巡",耗资巨大,几乎造成了国库的衰竭。在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下,和珅充分利用自己理财能力,为腐朽的大清王朝增加了大笔财源。虽然这些钱财大部分都落入了和珅的口袋,但是不可否认正是有了这些财富,才支撑起了乾隆皇帝所谓的 "十大战功" "六次南巡"。

除了文治武功、理财能力之外,和珅的外交才能在当时的大清朝也是不可多得的。他曾先后多次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缅甸等国的使臣。特别是在接待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时,和珅的外交才能让马戛尔尼都折服。


煮酒君


在现实中我想大家更喜欢的是跟和珅这样的人打交道,纪晓岚虽然能言善辩,聪明睿智、清正廉明、机智勇敢等等有各种优点,可放在现实中,还是跟和珅打交道没那么累。

和珅善于察言观色,他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懂得把话说的好听,起码算得上是一个随和的人,至于他贪污之类的暂且放一边。

纪晓岚让贪官污吏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清官、好人、才子得到保护,受到重用。所以看了电视剧以后让人痛快、过瘾,也喜欢上了纪晓岚。这是小时候喜欢纪晓岚的原因,然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在社会中摸打滚爬,直来直往难免有所碰壁,待头破血流棱角磨平之时,才明白做人没那么简单。

和珅聪明伶俐,善于。他总是知道皇帝喜欢听什么,喜欢做什么。他把皇上侍候得舒舒服服,懂得拍马屁。他知道得到了皇上的欢心,就更有机会、更有胆子贪。其实皇上的角色不正是我们现实中的老板或者客户吗?当然不是让你整天拍马屁不干实事,和珅固然贪,但把事情给皇上那是办的妥妥当当的。

乾隆中后期的官场风气不是和珅造成的,而是和珅选择进入这个圈也算是无可奈何的,人到达一个高度时就会向另一个高度挺进,而那时风气已经是腐败了,和珅进就得遵守,不进也就止步于此了。不是为和珅洗白,只是就事论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喜欢和珅就去学他做人处事的方式,但不要学着坏的地方。喜欢纪晓岚就去学他的刚正不阿,但不要死守做人的规矩。得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实历史上晚年的纪晓岚性格收敛了很多,为人处世也变得圆滑,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对于和珅,纪晓岚不攀附、不得罪,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集之外,尽量与和珅保持距离。二人当时地位不是一个量级,纪晓岚不可能与和珅有多少直接较量。所以历史上的和珅和纪晓岚并非像电视剧上所描述的一对活宝“冤家”关系,电视剧只是某种迎合市场的杜撰,他们的关系其实是很好的往年交。



精彩片段剪辑让你看完


我感觉是小时候会喜欢纪晓岚,长大开始慢慢喜欢和珅

小时候喜欢纪晓岚是因为我们还比较单纯,认为纪晓岚是正义的化身,和珅就是个大恶人,贪官污吏,不顾百姓死活,自己长大也像成为纪晓岚那样的人,为民请命,惩治贪官,为百姓申冤。

长大为什么会慢慢的喜欢和珅呢?因为我们经历什么几年磨练和洗礼,懂得了,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较真和一根筋,要学会内方外圆,学会为人处世要圆滑。去这个时候我们还像纪晓岚一样做事,就可能会到处碰壁,事业得不到晋升,身边朋友也很少,但是如果我们像和珅那样,会察言观色,能言善辩,做事圆滑有方法,就会事半功倍。成功的机会就会高很多。

其实和珅并不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一会贪财,和珅刚做官的时候,是不贪的,而且还努力,还四种需要,办事能力强,所以才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后来随着权利变大,欲望也就变大啦!开始贪财起来,虽然和珅贪财,但是和珅在为皇帝办事,处理国家大事方面,确实有很强的能力,并且处理的也很好。乾隆也很满意。做事也都符合乾隆的心意。这是乾隆不杀他原因之一。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慢慢开始喜欢和珅啦!也许还有是王刚老师演和珅演的太好了,把和珅演出了可爱的感觉,让我们喜欢。


托哥


我更喜欢和珅,此人虽是贪官,但同时也是能臣!

事实上,不仅仅是和珅,历史上那些奸臣弄臣,或多或少都有两把刷子!

比如东汉大外戚窦宪,虽然心术不正,但打仗厉害的很,当年把匈奴追得怀疑人生,还留下了“勒石燕然”的佳话!

还有唐朝奸相李林甫,虽然都说他口蜜腹剑,小人行径,但他能力毋庸置疑,安禄山最怕得就是他!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贪也是要能力的,不比清官一身正气便可举世称颂,贪得不好,那就是人头落地啊!

和珅是清朝历史上第一大贪官没错,毕竟抄家抄出了那么多的东西。但他有能力也是真的,不然乾隆不会如此看重他!

其实和珅的出身并不算好,父母早亡,不受家族待见,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

和珅是个有才华的人,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吟诗作对,那也是信手拈来。当年能得到了乾隆赏识,也是因为其才学。当然,他更厉害的还是其业务能力!

从乾隆三十八年当上乾隆亲侍到乾隆四十一年担任军机大臣,和珅只用了4年,就做到了位极人臣。凭的是什么,仅仅是陪乾隆写打油诗吗?

不,是他超强的业务能力!

无论是在哪个位置上,他都能得心应手,做出很好的成绩!

比如最开始乾隆让他当管库大臣,管理布库,结果布库在他手上,存量大增!

当然,最能直白表现和珅能力的就是他的官职,要知道和珅最高可是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处领班儿,那是清朝事实上的宰相!

《清史稿》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而在其后还有这样一句话:

“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滯,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

这是对于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其能力的最直观评价!

其实乾隆不傻,关于和珅的行径,他多少有些耳闻!

但是他为什么依然重用和珅?还不就是和珅有能力!

当年乾隆下江南,耗费巨大,但是和珅每次都能给他办的妥妥的。

记得以前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看到过这样一段:

时逢天灾,乾隆派和珅赈灾,而放粥之时,和珅却往里面放沙子!

这种举动虽然有些可恨,但却也有智慧之处,因为当时朝廷赈灾放粥,其目的是为了能让灾民有口吃的。可是当时有许多人不是灾民,家中尚有余粮,但他们为了着免费的粥,业混到灾民队伍中来。而和珅加了沙子以后,他们便不吃了。

而那些灾民,都快饿死了,哪还会去管有没有沙子!

如此一来,灾民反倒是有了更多的粮食,活下去的几率更大了!

虽然这是电视剧虚构情节,但却是对于和珅这样的人的一个形象刻画。

或许他没有什么高尚品德,没有兼爱天下,一心为民的胸怀,但他绝对是一个实干家,可以把事情做好。

有时候,这样的人往往要比那些只会喊口号的高尚之人,更好!

其实历史上的纪晓真的一般,远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形象高大,他不仅爱抽烟还好女色,一天没有女人就受不了。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最后还有一点,他颜值不行,长得没有和珅帅!


白话历史君


和珅,一个大名鼎鼎的贪官,纪晓岚,一个能言善辩的大才子,两者之间,不用问,喜欢的肯定是纪晓岚,没人会喜欢贪官。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州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一年,曾兼任多职,封号为,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郭、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要职,和珅甚至还是皇帝的亲家翁,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曾被指定为皇帝最宠爱的十公主多额驸,相当于前代的驸马。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第二天,嘉庆帝便将和珅逮捕入狱,最后赐和珅狱中自尽,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两亿两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更是不计其数。民间有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在文治方面毫无建树之才,也不会治国统军,没有什么功业。但他善于玩弄权术,懂得揣摩乾隆的心思,并且能为皇上聚敛钱财,以便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所以深受皇帝宠信,是乾隆帝的唯一心腹和代理人。有皇帝的宠信和庇护,和珅身兼数职。他聚敛的财富之多,在历代大臣中绝无仅有。据有人估算,他的财产有十一亿,当时清朝的国库每年才有七千万两收入,和珅当政不到25年,因此,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乾隆五十五年到六十年的税收被他贪掉了一半,真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贪官。不过和珅虽然贪,但他从不犯上,这就是他的聪明点。





飞天ZY漫雪


谢悟空!和珅与纪晓岚都是乾隆皇帝喜欢和依重的臣子,两人均博览群书,才花横溢,但从做人做事堪称完美看,我认为大家可能更喜欢纪晓岚。



纪晓岚,名昀,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等职,一生博览群书,喜骈文工诗,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经后人搜集整理被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大家了解和喜欢纪晓岚,一是纪晓岚敏而好学。纪昀才思敏捷,博学多识,他之所以受到乾隆喜欢,成为与和珅一同被乾隆倚重的朝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纪晓岚博学多问,才华横溢。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铁嘴钢牙纪晓岚》,乾隆喜欢吟诗作对,而和坤、纪晓岚都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二人无不出口成章,尤其是纪晓岚,才思敏捷,应对自如,立意高远,雅俗共赏,每每让乾隆惊奇万分,令和珅自愧不如。



二是纪晓岚风趣幽默。纪晓岚诙谐滑稽闻名于世,与其同朝为官者,无不领教。《雨窗消意录》(牛应之):"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履园丛话》(钱泳):“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国朝汉学史承记》(江藩):“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而名言也"。特别是和珅和中堂,没有少挨纪晓岚戏谑,这一点我们在电视剧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纪晓岚骂人不带脏话,讽人风趣幽默,实在让和珅哭笑不得,这可能是大家喜欢纪晓岚最重要的原因。



三是纪晓岚得相对于和珅是个正面人物。乾隆喜欢纪晓岚,不仅仅因为纪晓岚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纪晓岚是可用之才,乃国之栋梁。纪晓岚为人坦荡无私,做官清正廉洁,办事让皇帝放心,正如嘉庆帝对他的御赐碑文所讲:“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纪晓岚八十二岁去世,正应了大家"好人有好报"的信念,中国人一惯喜欢和敬重正面人物,这也是大家喜欢纪晓岚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家喜欢纪晓岚,是由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决定的,毕竟纪晓岚相对于和珅是一个清官。


知未是也


无论在影视剧还是正史中,说实话,喜欢和珅多一些,不是喜欢他的贪,而是才气和会办事!

影视剧中,和珅纪晓岚死对头,平时斗嘴,和宝宝总是被纪晓岚欺负,历史上的和珅,才学造诣比纪晓岚高出很多,而纪晓岚刘墉这些文人也是惺惺相惜的,跟和珅之间是上下属以及文人之间的敬佩,至于乾隆死,嘉庆要扳倒和珅时,刘墉纪晓岚跳到新皇帝的旁边,只能说明一点,文人不仅是东倒西歪的墙头草也是落井下石的危险者!

其次就是和珅的贪,作为一名从大内侍卫荣升到一品大学士的这个高度,他不贪行么?乾隆中后期的官场风气不是和珅造成的,而是和珅选择进入这个圈也算是无可奈何的,人到达一个高度时就会向另一个高度挺进,而那时风气已经是腐败了,和珅进就得遵守,不进也就止步于此了!不是为和珅洗白,只是就事论事!

再者就是和珅的经商头脑,他能做到17世纪的首富,那可不仅仅是贪,而那么多财产就是做生意来的,官商勾结,手里有那权力,还得做着生意,和大人脑子太够用了!乾隆皇帝知道他贪,也知道他忠心,之所以留着他没杀,就是给嘉庆留了一个小金库!和大人聪明一世,都活在乾隆的手心里头,这也算是他的命吧!吃着皇粮还得给皇家做个忠心的守财者!

纪晓岚,从历史上来说,就是四库全书的攥官,而和珅是总攥官,说纪大人清流,那或许是文人的追捧吧!


农民看笑话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和珅吧!会讲话,情商高,当面给人留有余地,跟这种人聊天我会比较舒服,放松,没什么压力,不用拘着自己,要不然乾隆也不会一直舍不得杀他。

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片段是描述乾隆求纪晓岚不要杀和珅,道出了和珅对乾隆的重要意义,非常经典。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内容:

朕今天是想求你了,别让和珅为难了,现在那些御史言官摩拳擦掌,朝廷内外沸沸扬扬,朕没法收拾了。

朕也知道皇上不应该求臣子,皇上尤其不应该求臣子去做那些不符合朝廷法度的事情,可是和珅是朕的朋友。
朕当皇上这么多年,身边就这么一个能聊天的朋友。有些话还只能跟和珅说,唯独和珅不像你们,天天盯着朕,告诉朕,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他跟着朕,朕心情好。你们要是把和珅折腾死了,朕就孤单了。你不希望朕身边连个朋友都没有,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吧?
“臣也愿意做您的朋友,我们也可以做朋友啊!”
朕不要你做朕的朋友。你跟和珅不一样,你是科甲正途出身,是朝廷选拔出来的人才,你是读书人,你和朕之间没有恩情。
元朝和贵戚番僧共天下,明朝和朋党宦官共天下,到了本朝我大清和读书人共天下,所以朕希望你永远是纪晓岚,在朕的身边告诉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了你这个读书人的纪晓岚在身边,朕才敢有这个能够陪朕聊天的朋友和珅。

咱们交朋友还是轻松愉快的好,做自己想做的,和珅这种人天生就很讨喜,就像让人和他做朋友!


我叫盐汽水


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的。

如果单从影视剧中的形象来看。纪晓岚刚正不阿,敢于批判权贵,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正派的形象;而和珅呢,油嘴滑舌,贪污腐败,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立志要做一个纪晓岚一样的人,直言进谏,维护公理正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得其实和珅这样的角色,才是社会的主流。



和珅虽然贪财,但他不贪权。他能拿别人的银子替别人办事,但始终是以帝王利益为中心的。乾隆皇帝也正是清楚这一点,和珅这个人虽拢财,但是他确实是能够办事的,这一点让乾隆很舒服,所以才让和珅活那么久。到了嘉庆,为了树立威信,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当时的国库让乾隆造的也差不多了,急需外来补充,所以和珅落马了。



如果不论结果,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挺欣赏和珅的。


土豆夜谈


关于问题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相比之下,从我个人来说,更喜欢纪晓岚。原因如下:

和珅这个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有着不能被谅解的弱点,就是贪污,而且当时被称为贪污之王、贪官之王。这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被监管和打击的行为,因为对于国家和其他人民的利益是有不好的影响,这也成了他的致命之处,关于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他年轻时家庭环境所致。据记载,和珅三岁失母、九岁失父,得他父亲的偏房和一位老家丁的照料,想来日子在当时也是清苦的,或许正式这种经历,在他发达了以后,有更多的机会的时候才会收不住手。

第二,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放在和珅身上也是合适的。和珅除了贪污之外,其他方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和珅初期为官时为政清廉,比较精明强干。比如和珅在文学和书法上是有一定造诣的。《清史》记载:和珅精通四书五经,因为常与乾隆一起作诗,自己也是下功夫学诗、写诗,这一点,从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可知一二。据说名著《红楼梦》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和珅才得以保留下来。

纪晓岚的成就在于文学、政治、书法,他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古训。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留有《阅微草堂笔记》,诗文被后人搜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在政治上关注民间疾苦,比如,乾隆五十七年,北京附近遭水灾,他就及时上奏赈灾。比如,提倡酌乎因势利导,对于一些迂腐和虚伪的学说有批判,维护妇女权益,都有一定的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