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小麥返青期是產生春季分櫱、形成春季新根的關鍵時期,如果管理不當,容易導致地上生長與地下生長之間的矛盾,以及有效分櫱與無效分櫱之間的矛盾,影響到麥苗的健壯生長。為了培育壯苗,應以保墒、增溫為中心,再輔以施肥。主攻目標:促分櫱、促根、控旺、保證足夠的有效穗數,達到穗大粒多的目的,為豐產高產打好基礎。

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小麥在國內發芽

農業專家指出,小麥施肥應採取基肥與追肥並重原則,追肥應分2-3次在小麥提苗返青期,噴施紅霸、火到底、用多收增產套餐即可促進小麥根深苗壯,提早返青,增加有效分櫱,為後期穩產高產打好基礎。

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與新鮮作物農業土地

時下正值北方小麥返青期,是澆返青水,施返青肥的最佳時機,但有些田塊澆水施肥後會出現暫時返青,而後繼續黃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原因之一:澆水量過大,且地勢低窪引起的鹽漬,相對漬水狀態在5天以上。有機質分解緩慢,養分不能及時吸收,致使麥苗葉色發黃,生長緩慢,根系發育受阻,紮根淺,嚴重的還會出現爛根死苗現象。

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原因之二:缺鉀黃苗,且大量施氮。與缺氮苗弱不同,缺鉀發黃常發生在砂質土壤的田塊,而且畦邊重於畦中,發黃的麥苗一般先從葉尖開始,然後沿著葉緣向下伸展,黃斑與正常部分界線明顯,成為鑲嵌型黃化,黃葉往往軟化,後期貼於地面。

清明節前後 小麥返青期如何提高分櫱,讓小麥更高產?

微單相機拍攝,幾年前的作品,多謝欣賞

  

  原因之三:缺鎂或缺銅,缺鎂小麥中下位葉脈失綠,殘留綠斑成串。缺銅小麥上位劍葉黃化、變薄、扭曲披垂成頂端黃化病,老葉片彎折,葉尖枯萎成螺旋狀,葉鞘下部有灰斑。

  原因之四:小麥根腐病或是小麥黃矮病發生,小麥根腐病全生育期均可發生,苗期引起根腐病會伴隨葉斑出現,小麥後期發生根腐病會引起小麥早衰癟粒多、穗腐、黑麥胚,嚴重時會減產。 


綜合最近農戶反應小麥發黃的問題,請抓緊時間噴施配合使用紅霸、火到底、用多收增產套餐,即可確保小麥迅速返青,長勢良好,促生根,促分櫱,分櫱率提高2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