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陳佩秋,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河南南陽人。自幼酷愛繪畫,1944年考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受業於黃賓虹、潘天壽、鄭午昌等大家。當時在國立藝專的學生均對西方藝術非常向往,憧憬著西方的寫實主義為中國未來藝術發展的唯一途徑。然而,陳佩秋卻不為同輩所影響,她早已醉心於傳統的中國繪畫,專注於鑽研古代大師的藝術,並深信前人的藝術能啟發她的藝術創作。她由宋代花鳥及山水畫開始,無論是工筆或寫意的風格皆細心探究。在用心揣摩了工筆技巧後,陳佩秋轉向探究較為粗放、寫意的風格。一般來說,畫家的情感和精神較能以寫意畫法表白及發放出來。她汲取明代徐渭概括簡約的造型與富於情感的水墨運用技巧。數年後,她的潑墨技巧配合了新的技巧組合,她以生動的筆觸和潑墨去描寫大自然的每一景物,而最成功之處莫過於她能夠混合工筆和寫意的技法,令作品更呈儒雅優美。

陳佩秋認為藝術創造貴乎“新”和“難”。她本身的藝術根基立足於傳統,她對創新的觀念是相對而言的――沒有舊就沒有新。她細心鑽研國畫的繪畫元素,用精煉的線條和傳統的筆墨,配合啟發自西方繪畫的色彩運用去描繪景象的質感、體積和動感。她認為“新”是要經過知識和技巧的累積,而經驗的累積和駕馭技巧是費時費力的,這曲折艱難的過程就是“難”。作為一個傳統中國畫的繼承者,她賦予自己一個使命――對傳統國畫在現代藝術發展的貢獻作重新的定位。

1956年,她的《天目山杜鵑》獲上海市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和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從而引起畫壇的重視。1986年,她的《紅滿枝頭》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或聯展。她能獲得如此成就,沒有仰仗謝稚柳,而是全憑自身的努力。出版有《陳佩秋畫集》《謝稚柳、陳佩秋畫集》。

在中國書畫歷史長河中,夫唱婦隨、比翼齊飛的丹青伉儷枚不勝數。但在成就上能頡頏雁行、並駕齊驅的筆者認為古有趙孟頫和管道昇;近有謝稚柳和陳佩秋。

《畫覽》、《畫言》、《畫學》、《畫史》作為草竹道人與諸位畫友開設的四個專題,與書畫同仁分享古今名師名畫名典名術,歡迎指點交流。投稿我們:[email protected]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畫覽:師從黃賓虹、潘天壽等名家,“丹青伉儷”陳佩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