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 漆軍藝作品欣賞


潘天壽      漆軍藝作品欣賞


潘天壽畫語“繪畫,不能離形與色,離形與色,即無繪畫矣,”

宇宙間之萬物萬事,均可為畫村、劇材,然無畫家、戲劇家運用而表達之,則仍無以成藝術,原宇宙間之萬物萬事,本不為畫人,戲劇家而存在,特畫人、戲劇家從旁借為素材而已。

畫者,畫也。即以線為界,而成其畫也。筆為骨,墨與彩色為血肉,氣息神情為靈魂,風韻格趣為意態,能具此,活矣。有萬物,無畫人,則畫無從生:有畫人,無萬物,則畫無從有;故實物非繪畫,攝影非繪畫,盲子不能為畫人。法自畫生,畫自法立,無法非也,終於有法亦非也。故日:畫、在有法無法間。

潘天壽      漆軍藝作品欣賞


中國繪畫不論人物山水花鳥等等,均特別注

重於表現對象的神情、氣韻。故中國畫在

畫的構圖安排上,線條的組織運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變化上等方面,均極注意氣的承接連貫,勢的動向轉折。氣要盛、勢要旺,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奏、韻味,以達到中國畫特有的生動性,畫事之佈置,極重疏密、虛實四字,能疏密,能虛實,即得空靈變化於景外矣。實,有畫處也。須實而不悶,乃見空靈,即世人‘實者虛之’之謂也。虛,空白也。須實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虛者實之’之謂也。畫事能以實求虛,以虛求實,即得虛實變化之道矣。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也就是擺實。空白處理不好,實處也搞不好。所以中國畫對虛實問題十分重視。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可以借用作畫理,就是說黑從白現。對空白有深入理解,才能處理好畫面的黑實之處。"大的重的東西,可放靠支點近的地方,而小的、輕的東西,可放在離支點較遠的地方。此理亦即平衡。這種平衡不是靠相等

的重量得到的,而是靠不等的距離得到的"在佈線時,常常利用不等邊三角形。這樣有變化,有疏密:一是線相交時成不齊的角觚,二是線相交而延長後可得三角形的直線也不等邊。不僅線條如此,就是花、石、樹等一切都可依此理經營。"在構圖中以不等邊三角形來表現主客體才有疏密關係,遠近距離感。以等邊三角債來構圖,則無疏密而顯得呆板。賓虹先生所講三角形的構圖方法,不僅指畫面的主客關係,還指點與線的主客關係。把距離不等的三點連接為三條線,形成不等邊三角形,構圖就有變化了,在一張長方形的畫幅中,利用斜線來佈置物體,使物體與畫幅邊線不平衡而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