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希望學生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保護好奇心這幾點非常重要


鍾南山希望學生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保護好奇心這幾點非常重要

沒有好奇心的人,雖生猶死。


最近,鍾南山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媒體的採訪,除了聊到疫情之外,鍾南山還談到了自己關於教育和學習的見解,並寄語莘莘學子。


關於學習和教育,鍾南山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學好基本功,同時還要保持好奇心。我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以及這幾次抗擊冠狀病毒的過程中,我都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和敢於提為什麼的精神。

鍾南山希望學生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保護好奇心這幾點非常重要

好奇心太重要了,因為它是人去探索的驅動力,而探索又是人進步的一大主要驅動力。


每個人幾乎都是帶著好奇心出生的。


舉個例子舉個例子:有10袋金幣,每袋10枚,其中只有1袋是假幣,真幣每枚重10克,假幣重9克。請問最少必須秤幾次,才能找出哪袋是假幣?


這個時候,如果具備好奇心的話,就會開始想答案。


然後我告訴你答案:


其實是“1次”。


你又會好奇為什麼是1次。


不給答案是一種折磨。給答案,卻不告訴說是怎麼算出來的,是另一種折磨。


為什麼會覺得被折磨,因為人天生具備好奇心,想知道答案。


一、兩類好奇心


好奇心其實有兩類,分為:消遣性好奇和認知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對一切新奇事物著迷,無止境的喜新厭舊。激勵人們去發現新事物,讓人視野更寬。但也讓人在走馬觀花中浪費精力和時間。


我們經常說的三分鐘熱度,就是消遣性好奇在起作用。


認知性好奇相對更深入和專注,激勵人向一個方向深入的探索,激發創造力,使好奇心產生真正的價值。


認知性好奇需要在一個方向瞭解足夠多,直到做出了一些成果才會產品。


一個自己僅僅是感興趣的,另一個是自己擅長且持續熱愛的,兩者的差別就是一個只是單純的感興趣,另一個是需要積累了足夠多的相關知識,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


從“消遣性好奇”和“認知性好奇”的轉換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成長和進步的過程。


二、好奇心與生俱來,是進化給我的財富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當中,身邊各種毒蛇猛獸。對他們來說,對周圍的環境瞭解的越充分,生存的幾率就會越大。


人本能的恐懼不確定性,因為這種位置就是那個時候生存最大的阻礙。所以好奇心其實是我們消除不確定性的一個工具。


為了更好的生存,好奇心會驅動人走出去瞭解環境,所以人天生就有探索的慾望,想要了解更多。


好奇心是我們個人進步,甚至整個人類進步的一大驅動力。


在科學領域,因為好奇心帶來的發現不勝枚舉。牛頓因為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燒水壺研究蒸汽機推動了工業革命。


達爾文發現海鸚特徵的不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研究物種的遺傳與變異,提出了進化論。


鍾南山希望學生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保護好奇心這幾點非常重要


愛因斯坦因為好奇光速能否疊加,經過研究提出了相對論。他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在商業領域,迪士尼剛剛工作的時候對動畫製作的新技術產生了興趣,他就開始著手嘗試,製作了動畫短片《小歡樂》,發展成了世界最大的娛樂帝國。


鍾南山希望學生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保護好奇心這幾點非常重要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對世上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比如包豪斯運動、垮掉派詩歌、東方哲學、商業的運轉方式、鮑勃·迪倫的歌詞、消化系統的生物學原理等。喬布斯在大學期間上了一門關於字體的課程,不為了別的,僅僅出於自己感興趣。


三、好奇心與生俱來,但也是脆弱的


人有探索的本能,這會促使人行動。同時也有偷懶和怕麻煩的本能,這會促使人逃避行動。如果一個東西,我們理解起來太困難的話,那人就會傾向於放棄。


比如我現在問一個問題:8×18等於多少?


這個時候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算出答案,那你就很願意去做這個事情。


但是如果我問你88×18等於多少?


那這個時候,心算起來就會覺得比較困難,我們不想要去算這道題了,想要放棄。


一個東西我們稍稍努力就能解決,好奇心就會驅動我們去想,但是如果太複雜,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和能力範圍,這個時候就會很想逃避和放棄。


所以人的好奇心是非常脆弱的,需要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


四、怎麼保護自己的好奇心


1、不強迫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情


一個朋友立志開始讀書自學經濟學理論,選了一本《國富論》,導論都沒有看完就放棄了。如果想開始培養讀書的習慣,可以讀一些簡單的開始。


我學琴的時候,剛開始也是很難,但是後來我告訴自己保護好興趣很重要,然後降低了難度,每次練習只學一個八拍,反倒進步得更快了。


2、保持開放的心態


喬布斯說:求知若渴,虛心若愚。要對新知保持飢渴和敬畏,而不是隻要看到和自己觀念不一樣的事物就本能的排斥。


很早之前就有一個朋友拉我一起學習寫作,但是我們沒去,覺得寫作沒啥意思,回過頭來才發現錯過了很多。


3、廣泛的涉獵


人的大腦有一個特點,就是用已知的去理解未知的。比如我看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字都認識,但就是讀不懂,其實就是很多概念自己不瞭解,沒有背景知識。


如果有廣泛的涉獵,在接觸到新的東西的時候,接受起來就會容易很多,讓知識在大腦裡面產生複利。


就像看《國富論》那個朋友,因為沒有基礎的背景知識,很多概念都不知道什麼意思,讀起來就會異常困難。如果之前有涉獵這方面的一些東西,有一個基礎認知,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4、保持質疑、追問原理


小時候我們經常問“為什麼”,那是我們對世界認知進步最快的時候。不過後來慢慢的就沒有了這個習慣,因為經常問這個問題會顯得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很笨。


常見的行為和理論我們可以保持質疑,常見的事物我們可以學著多問一下為什麼,找找原理。


有一次我在一家店裡吃飯,發現他們的凳子很高,平常我也不會去問為什麼,但是那天突發奇想查了一下,才知道凳子高一點,客戶吃得更快,而且吃完傾向於走開,而不是坐在那裡閒聊。原理一般比較小的店面會這樣做,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客戶流動的效率,提高收入。


5、知行合一,平衡思考和行動


很多問題是需要在做的過程中才會體現出來的。


比如我在學寫作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就只是學沒有寫,然後很快就覺得寫作不就那麼幾個要點麼,挺簡單的,看到一些寫作的技巧也不削一顧。


但是後來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寫個開頭就要折騰半天,這才又激發我強烈的好奇心,想要繼續去學習寫作方面的東西。


所以呢,學了東西一定要行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問題才會暴露出來,讓問題促發的好奇心引導你去學習,是非常好的方法。


結語:


擁有好奇心的人,眼睛會發光,照亮進步的方向。


愛因斯坦說: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


好奇心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必須好學會保護我們的好奇心,保護好奇心有5個方面:不做超出能力太多的事,保持心態開放,廣泛涉獵,追問原理,平衡思考和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