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圖文解讀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單元知識點

5.草船借箭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羅貫中(約1330-約1400) 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鼻祖。其主要作品為《三國演義》。其他作品:《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書中人物介紹: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我會寫: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賢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顧忌 肆無忌憚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監督 督戰

委:委派 委託 委婉 委曲求全

懲:懲罰 嚴懲 懲辦 懲前毖後

魯:魯莽 齊魯 魯菜 粗魯

遮:遮掩 遮蓋 遮蔽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無私 公私分明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營紮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吶:吶喊 吐納 嗩吶 吶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隊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護(保護) 委(委託)季(季節)

懲(懲罰)徵(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賽(比賽) 吶(吶喊)納(接納)


多音字:

調:diào音調 tiáo調節

擂:léi擂鼓 lèi擂臺


近義詞

妒忌——忌妒 商議——商量

推卻——拒絕 委託——託付

預計——估計 緊急——緊迫

懲罰——處罰 吩咐——囑咐

遲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義詞

推卻——接受 懲罰——獎勵

齊全——短缺 秘密——公開


理解詞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

【推卻】拒絕;推辭。

【委託】請人或機構等代辦。

【遲延】耽擱;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懷疑困惑。

【調度】管理並安排(工作、人力、車輛等)。

【虛實】虛和實,泛指實際情況或內部情況。

【支援】用人力、物力、財力或其他實際行動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軍隊中負責射箭的兵土。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

【軍令狀】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接受軍令後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受罰。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詞語擴展: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刮目相看

如魚得水 單刀赴會 舌戰群儒

鞠躬盡瘁 樂不思蜀 吳下阿蒙

妄自菲薄


課內詞語:

妒忌 軍事 委託 照辦 預計

緊急 懲罰 探聽 私自 佈置

調度 水寨 吶喊 軍令狀

神機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

課文開門見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諸葛亮挺有才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事實。“妒忌”正是周瑜與諸葛亮發生矛盾的起因,為故事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2、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這是周瑜設好的圈套,明裡共商軍事,暗裡設陷阱害人。他明知故問,意欲加害諸葛亮,表現了他的險惡用心。而諸葛亮的簡潔回答,表現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4、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這裡用了排比的句式,語氣強烈,渲染出故事的緊張感。情況如此緊急,諸葛亮表現得超乎尋常的沉著冷靜,側面烘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智慧過人。


5、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這一句環境描寫突出江上霧大,其作用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他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無誤。只有這樣的天氣,才會讓疑心多慮的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讓弓弩手射箭,這是借箭成功的條件之一。


6、五更時分,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一字擺開”既便於行動,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這些都表現了諸葛亮的思慮縝密、安排巧妙。


7、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語言描寫,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魯肅吃驚,害怕曹軍出來進攻,而諸葛亮鎮定自若,成竹在胸。

諸葛亮談笑風生、鎮定自若與魯肅的吃驚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他對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謹慎的性格瞭如指掌。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勝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勝利的笑),笑魯肅忠厚老實(幽默、寬厚的笑)。從諸葛亮的笑中,我們能體會到他的從容自信、寬容大度。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機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是為了能兩面受箭,也為了保持船體平衡,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掉頭的時間。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充分顯示出來。

諸葛亮敢逼近曹軍水寨,不是貿然行動,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霧天氣,讓曹操不敢輕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開河,而是他周密考慮、巧妙安排之後的行動,所以才不費吹灰之力,借走十萬支箭。這不僅顯示了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表現了他高超的軍事智慧才能。


問題歸納:

1、周瑜讓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故設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為由,意欲加害諸葛亮。


2、諸葛亮為什麼答應造箭?

諸葛亮為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3、當週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裡為什麼很高興?

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為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4、周瑜既然想加害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徵求諸葛亮的意見呢?

周瑜看似在徵求詢問諸葛亮的意見,表示對諸葛亮的尊重。實際上他的話語中充滿殺機,用心險惡。


5、諸葛亮為借箭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真是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6、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麼諸葛亮敢於向他求助?

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7、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曉地理)。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識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⑥佈置周密、準確。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

第二部分(3~ 9):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周瑜:心胸狹窄、陰險狡詐、嫉賢妒能、不顧大局。

諸葛亮:神機妙算、顧全大局、豁達大度、足智多謀、才智超群、有膽有識、知人善用。

魯肅:忠厚守信、顧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


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企圖陷害他,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展現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課後習題答案:

1、默讀課文。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主要內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意欲加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志,立下軍令狀,做好準備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萬多支,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周瑜瞭解經過後,自嘆不如。


2、 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裡的問題。文中還有一些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萬支箭這麼難的事情,諸葛亮為什麼主動立下軍令狀?他立下軍令狀後,周瑜為什麼很高興?)

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主動立下軍令狀,是因為他已經識破周瑜的奸計,對如何獲得十萬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說胸有成竹。諸葛亮這樣做,可以打擊周瑜的銳氣,讓他心服口服。通過讀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所以周密策劃,安排了這番對話,假借公事,步步為營,想把諸葛亮逼到“死無退路”的境地。這“高興”,是周瑜自以為是、得意忘形之態。他為諸葛亮沒有識破他的計謀而高興,為自己陰謀得逞而高興。


3、讀課文前,你對課文中的人物有什麼瞭解?讀課文後,你對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你還想了解哪些關於他們的故事?

讀課文前,我對文中的人物是通過電視劇和爺爺講的三國故事瞭解到的。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能言善辯,張飛勇敢粗魯等。學完課文,我對諸葛亮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面對周瑜的陷害,他沒有斤斤計較,而是顧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萬支箭。

我還想了解諸葛亮的“空城計”、“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等故事。


4、讀讀課後“閱讀鏈接”部分,找出課文對應段落,說一說原著與課文相比,語言有什麼特點?

答:“閱讀鏈接”對應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我發現,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是簡潔凝練,多為書面語;而現代文淺顯通俗,富有表現力。


課外拓展:

與諸葛亮有關的古詩:

《有感》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有關的歇後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諸葛亮徵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比喻來之不易)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吃豆芽——小萊一盤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6景陽岡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文章第九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躲”。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一是表現了動作的準確。


文中寫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寫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處,而每一處所用的動詞均不一樣。這些動詞,用得無一不是恰到好處。請看:“靠、提、拖、插、拿、掄、劈、丟”,這些動詞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經過一場惡鬥,打死了老虎之後,武松的精力已經耗盡,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後,便“一步步挨下岡來”。一個“挨”字,可以說比用任何一個表示“走”的意思的動詞更合適不過了。它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鬥後,手腳酥軟、筋疲力盡的狀態。武松畢竟是血肉之軀,經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後,他疲勞了,睏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樣的描寫,非但無損於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逼真、可信。


施耐庵(約1296-約1370) 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的作者。


書中人物介紹:

武松 山東清河縣人。排行第二,人稱“武二郎”。他於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因此遠近聞名。在反擊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鬥中,他勇敢堅定,是梁山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我會寫:

岡:山岡 景陽岡 岡巒起伏

飢:飢餓 饑饉 飢寒交迫 飢不擇食

恰:恰巧 恰當 恰到好處 恰如其分

府:官府 政府 王府 府第 城府

榜:紅榜 張榜 榜文 榜樣 光榮榜

謀:計謀 謀略 謀財害命 出謀劃策

詭:詭計 詭辯 詭異 詭計多端

拖:拖車 拖延 拖沓 拖泥帶水

墜:墜地 墜落 下墜 天花亂墜

膛:胸膛 爐膛 槍膛 上膛

洩:排洩 洩密 洩露 發洩 宣洩

截:截斷 阻截 堵截 截止

拳:拳頭 握拳 太極拳 赤手空拳

喘:喘氣 喘息 咳喘 氣喘吁吁

酥:酥軟 酥麻 酥鬆 酥油 桃酥


形近字:

飢(飢餓)機(機會) 恰(恰當)拾(拾起)

府(政府)符(符合) 榜(榜樣)傍(傍晚)

謀(計謀)煤(煤炭) 喘(喘息)端(端正)


多音字:

挑:tiǎo挑戰 tiāo挑選

泊:pō湖泊 bó停泊


近義詞

奇怪——古怪 滋味——味道

嚇唬——恐嚇 詭計——陰謀

恥笑——嘲笑 酥軟——鬆軟


反義詞

恥笑——讚揚 敞開——關閉

光滑——粗糙 酥軟——僵硬


理解詞語:

【篩酒】斟酒。

【晌午】中午。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店家】舊時指旅館、酒館、飯鋪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一飲而盡】一口全都喝完。形容喝得豪爽、暢快。

【篩酒】斟酒,倒酒。篩:斟(酒或茶)。

【客官】舊時店家、船家等對顧客、旅客的尊稱。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結夥】跟人結成一夥。

【半夜三更】深夜。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

【詭計】狡詐的計策。

【印信】政府機關的圖章(總稱)。

【酒力】飲酒後,酒對人的刺激作用。

【踉踉蹌蹌】形容人走路不穩的樣子。

【說時遲,那時快】形容行動迅速、動作快捷或事發突然等。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掀他不著】掀不著他。

【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築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

【平生氣力】全身的力氣。平生:生;終身。

【定睛】集中視線。

【咆哮】(猛獸)怒吼。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詞語擴展:

出自《水滸傳》的成語:

半斤八兩 不足掛齒 不計其數

打草驚蛇 大刀闊斧 大街小巷

調兵遣將 赴湯蹈火 高談闊論

龍潭虎穴


課內詞語:

性命 詭計 破爛 恥笑 胸膛

拳頭 酥軟一飲而盡 半夜三更


句子解析:

1、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進來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壯,可以看出他勇敢無畏、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兩個“不怕”把武松渾身是膽的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性格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為做了鋪墊。


2、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裡去歇。我怕什麼!”

“笑”說明武松看到樹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陽岡上有虎,還認為是店家的詭計,真是固執己見。“我怕什麼”表現了武松的無所畏懼,膽量過人。


3、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

這句話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武松這時才相信岡上有虎,但是一點也不害怕。武松畢竟是英雄好漢,也出於自尊和麵子,他不願下岡。表現了武松的倔強、固執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4、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洩了一半。

般:這裡是指種、樣。武松三“閃”,消耗了老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表現了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寫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聽店家的勸告,執意要上景陽岡。

第二部分(5~7):寫武松上岡,看見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恥笑,決定繼續上岡。

第三部分(8~12):寫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寫武松打死老虎以後,一步步挨下岡來。


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問題歸納:

1.酒家為何給店取名為“三碗不過岡”?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為什麼還執意上岡?

因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

的山岡,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武松之所以執意上岡,一是怕店家恥笑自己,二是對自己戰勝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現了武松的倔強固執和英勇無畏。


2.老虎是怎樣進攻武松的?這樣詳細寫老虎的目是什麼?

老虎的進攻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詳細寫虎是為了寫人,以虎的兇猛襯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閃”這個動詞,你覺得能不能換成“躲”?為什麼?

面對老虎的兇猛進攻,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一個接一個的“閃”字,乍看起來,好像輕描淡寫,又是重複雷同,其實,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不能換成“躲”字,因為“閃”字一是表現了動作的準確。武松在遭遇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二是“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裡,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三是“閃”指主動地躲過,如果換用“躲”字,則會顯得很被動。


4.從“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這段話具體詳細地描繪了武松赤手空拳勇鬥老虎的經過。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顯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樣塑造武松這一人物的?

作者通過武松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來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開始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麼關係?

1-4自然段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這些內容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對武松的語言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打虎作了鋪墊。


7.武松打虎是為民除害嗎?為什麼?

是。因為這隻吊睛白額大蟲一到天晚就出來傷人,已經傷了二三十條大漢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說是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寫老虎撲人,武松沉著應對,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表現出了什麼?

答: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撲”“掀”“剪”是老虎進攻的三招,這些動作把老虎的兇猛、讓人生畏的氣勢顯露無遺。武松用三“閃”沉著應對,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體現了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9.通過全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通過全文,我看到了一個機智勇敢、武功高強、豪爽倔強、無所畏懼的武松。


課後習題答案:

1、默讀課文,如果還有不懂的詞語,可以猜一猜意思。

【篩酒】斟酒。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2、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主要內容:講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

武松見了大蟲,驚嚇不已,忙從青石上翻身下來,閃在青石邊。大蟲從半空裡攛下來,向武松撲去,武松閃在大蟲背後。大蟲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躲,躲在一邊。大蟲又一剪,武松閃在一邊。武松掄起梢棒劈向大蟲,不料卻打在了樹枝上,梢棒折成兩截。大蟲又撲過來,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勢把大蟲的頂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後朝大蟲的面門上眼睛裡亂踢。大蟲邊咆哮邊扒身下的泥,扒了個土坑,武松把大蟲按下坑裡,左手揪住大蟲,空出右手,使勁打大蟲。打了好多十拳,大蟲七竅流血,不再動彈了。


4、 對於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麼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

我認為這兩種評價都有道理。武松明知山有老虎,卻無懼無畏,而且最終打死了老虎,這是他勇敢的一面;另外他不聽店家勸阻,有些固執,而且看到官府的榜文後,不肯返回,說明他很要面子。

7 猴王出世

一、作者

吳承恩:明代小說家。(1501--1582)。主要作品:《西遊記》。


二、多音字

闢pì(開闢 精闢)bì(辟邪 辟易)


三、理解詞語

圍圓:文中指仙石的周長,即圍一圈的長度。

靈通:文中指仙石有了靈氣,通了人性。

迸裂:文中指石頭裂開而往外飛濺。

避暑:天氣炎熱的時候到涼爽的地方去住。

造化:福氣;運氣。

頑劣:頑固無知;頑皮不順從。

序齒:按年齡長幼來排列順序。

明明朗朗:明顯,清晰。文中指橋樑看得非常清晰。

喜不自勝:歡喜得自己不能控制。文中形容石猴非常高興。

天造地設:文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文中形容水簾洞裡的景緻令石猴滿意。

伸頭縮頸:文中形容膽小的猴子很害怕的樣子。

抓耳撓腮:形容焦急而又沒辦法的樣子。文中指膽小的猴子亂抓耳朵和腮幫子,不知該不該跳進水簾洞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文中指眾猴進洞後搬弄東西而費盡了力氣。

拱伏無違:文中指眾猴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去做人。


四、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五、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文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機敏、敢作敢為的特點。


2.石猴具備了哪些當猴王的條件?

他來歷非凡,是一個飽受日精月華的石猴,非一般猴子能比;他能與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親民的特點;他有其他猴子沒有的勇氣和非凡的本領以及高遠的眼光,還有很強的演講才能,說話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3.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他出世後過著怎樣的生活?

有一塊仙石,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出世後,在山中過著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的生活。


4.石猴和群猴是怎樣發現水簾洞的?

石猴與眾猴避暑時去山澗洗澡,看到澗水奔流,就想去找尋源流,源流處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奮勇進去尋源頭,發現了水簾洞。


5.群猴是怎樣進洞的?又是怎樣拜石猴為王的?

群猴在石猴的帶領下跳進了水簾洞,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床。石猴提出人要講信用,按先前講的拜他為王,石猴因穿越水簾洞贏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終被擁戴為王。


6.讀完本文後,石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荷香芬芳伴你成長

石猴給我留下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無私無畏、敢作敢為、身手不凡的印象。


六、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8紅樓春趣

1. 句子賞析(一例)。

那風箏飄飄颻颻,只管往後退了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

“飄飄颻颻”在文中指風箏在風中隨風飄動。它的近義詞有飄飄灑灑、飄飄悠悠、搖搖蕩蕩、搖搖晃晃、飄飄忽忽、飄飄蕩蕩等。“飄飄颻颻”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飄飛的姿態美,換成其他詞語不能表達出這樣的意思。

“雞蛋”“黑星”描寫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的風箏的形狀。因為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到的形狀很快發生了變化——變小、變模糊。

這段話中描寫時間變化的詞語有“一時”“展眼”“再展眼”。這三個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突出了風箏隨風而去後,在天空中飛逝的速度快。

風箏被絞斷了線,隨風而去,越飛越高。開始,他們看到的風箏只有雞蛋大小;後來,風箏迅速飛去,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最後,風箏在天空中消失。這個句子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迅速飛去直到消失的過程,抓住了風箏的姿態和形狀,寫得十分生動具體,這個句子反映了賈寶玉等放風箏時異常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賈寶玉等人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2. 紅樓春趣,趣在哪裡?

紅樓春趣的“趣”表現在:

①放晦氣的民俗有趣。風勁過來時,黛玉接過風箏來放,感受放風箏的樂趣,卻不捨得放走風箏。李紈勸她說放風箏也是放晦氣。於是紫鵑絞斷風箏線,也放走了晦氣。從眾人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中感受到人們對黛玉的祝福。

②文中對話語言有趣。細緻的對話描寫中流露出和諧、歡樂的氣氛,也讓人感受到眾人盎然的興致——“寶琴笑道:‘你這個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兒賴大娘送的那個大魚取來。’” 還有如從人物的語言描寫中感受到小丫頭惋惜的心情,探春的善解人意,寶玉的興致高漲——“小丫頭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來。’”從寶玉的語言中又讓人感受到一個可愛的公子哥的形象——“此時探春的也取了來……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著風箏說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

③文中神態描寫有趣。黛玉提議放風箏,小丫頭們急忙七手八腳地去拿風箏,準備放風箏的工具。眾人都拿自己的風箏來放,獨有寶玉的風箏飛到房子那麼高便落下來了,急得他頭上出汗,眾人都笑他。

④文中動作描寫有趣。從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雖然忙亂,但都很歡樂。“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一面撥起籰子來。” 從黛玉的動作描寫中瞭解到黛玉的嬌弱。從寶玉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眾人都高興地把風箏放了起來,唯獨寶玉的風箏放不起來,怕被人嘲笑而著急的心情。

⑤人物性格特點有趣。小丫頭們愛玩——見到別人的風箏掛在竹梢上了,就要“拿下他來。” “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撥籰子的。”寶玉雖是公子哥,但心底善良——認得風箏是大老爺那院裡嬌紅姑娘放的,就叫“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當紫鵑把黛玉的風箏放了後,他同情心突起——“可惜不知落在那裡去了。若落在有人煙處,被小孩子得了還好;若落在荒郊野外無人煙處,我替他寂寞。想起來把我這個也放去,教他兩個作伴兒罷。”黛玉的體弱而又心靈手巧——當寶玉的美人風箏怎麼也放上天時,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頂線就好了。”說明她是個放風箏的高手,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當風力大難放時,黛玉知道線繩會鋸手,就“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就知道“果然風緊力大”,接過籰子來,“隨著風箏的勢”將籰子一鬆,只聽一陣豁刺刺響,登時“籰子線盡”。還有探春的善解人意——探春道:“紫鵑也學小器了。你們一般的也有,這會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諱。”這是為寶玉要送還風箏解圍;探春笑道:“橫豎是給你放晦氣罷了。”這又是為晴姑娘放了寶玉的風箏解圍……

⑥放風箏的場景的有趣。放風箏的起因是別人的風箏掛到竹梢上,有趣。放的地方是“院外敞地”,也為後來與別人家的風箏絞在一起埋下伏筆。“一時,丫鬟們又都拿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送飯的來”——放風箏的一種附加物。風箏升空後,將附加物掛在線上,隨風鼓起,沿線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附有彩飾,你可以想象是多麼有趣。三個風箏絞在-起,眾人一齊收線,結果風箏線斷,飄飄颻颻飛去,熱鬧非凡,十分有趣。

⑦人物關係有趣。


同步練習

一、閱讀檢閱臺

(一)閱讀表格,完成練習。

1.這座圖書館共有______層樓,每天開放時間最長的處室是________。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除報刊閱覽室和自學室以外,其他處室中午均不開放。(  )

(2)電子閱覽室對成年人開放的時間比較短,對未成年人開放的時間比較長。(  )

14.蘭蘭決定去這座圖書館辦個借書證。請你告訴她什麼時間去比較合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空城計

有一次,魏國得知蜀國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弱,只有兩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將司馬懿率(shuài lǜ)領十幾萬大軍前去攻打。以兩千五百名士兵抵擋十幾萬敵人,如同以卵擊石,必敗無疑。可是諸葛亮要從別的地方調集軍隊增援又來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一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身上。諸葛亮也有些犯難,但嚴(駿 峻)的形勢又迫使他必須拿出一個應對的辦法來。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命令城內的平民和士兵暫時躲避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大開城門,等(候 侯)敵人的到來。魏國大將司馬懿不久即帶兵包圍了西城,但令他吃驚的是,本來以為會戒備森嚴的西城卻城門大開,城牆上也看不到一個守衛的士兵,只有二十幾個百姓在城門前灑掃。正當他大惑不解的時候,就看到城樓上出現了一個人,正是他的老對手諸葛亮。只見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張預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來,隨即悠揚的琴聲從城樓上傳下來。魏國的將士都愣住了,在大軍圍城的危急關頭,諸葛亮卻彈起了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對開著的城門和彈琴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可諸葛亮膽敢大開城門迎候十幾萬大軍,這太出乎他的預料了。他想,城裡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馬。這時,就聽得城樓上傳來的琴聲由舒緩漸漸變得急促起來,彷彿暴風雨就要來臨一般。司馬懿越聽越覺得不對勁,他懷疑這是諸葛亮發出的調動軍隊反攻的信號,於是急忙下令讓他的軍隊撤退。就這樣,蜀國的西城得以保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有改動)

3.用“\\\\”劃去文中括號裡錯誤的讀音和不恰當的字。(2分)

4.根據意思,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3分)

(1)用蛋打石頭,比喻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

(2)指危險就在眼前。()

(3)深沉地思索。()

17.下列對諸葛亮擺“空城計”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諸葛亮知己知彼,思慮周詳。

B.司馬懿生性多疑,用兵謹慎。

C.蜀國的增援軍隊馬上就到。

D.諸葛亮臨危不亂,沉著應對。

5.用“____”畫出文中兩處描寫琴聲的句子,並說說其作用分別是什麼。(2分)

第一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別用一個四字詞語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各是怎樣的人。

諸葛亮:____________司馬懿:____________

7.下面的歇後語中可能與本故事有關的兩句是()

A.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B.半夜彈琴——暗中作樂

C.諸葛亮焚香彈琴——故弄玄虛

D.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習作百花園

讀完上文《空城計》後寫一篇讀後感。意思表達準確完整,語言流暢。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語文園地二》精講+單元知識點+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