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00元养鸡起家,制造43个过亿富豪,一个养猪27年身家超千亿

文|三三

来源|九流财经


养鸡养猪,对于八九年代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件很平常普通的事,几乎家家都会养几头猪,养几只鸡。现在养猪的少了,但养鸡的农村家庭仍很多。

对于他们来说,养鸡、养猪,可以让剩饭剩菜不浪费掉,还能在逢年过节时改善一下伙食,卖了能补贴家用。

然而,一样的养鸡养猪,不同的人结果不一样。今天三三来举两个例子。

一个用8000元以养鸡起家,让40多个原本普通农民,如今财富过亿元;另一个养了27年的猪,如今财富超过1000亿元,跻身中国富豪榜前10位,把做地产的王健林、产汽车的李书福、做IT的黄峥等全国知名富豪甩在身后。

一个8000元养鸡起家,制造43个过亿富豪,一个养猪27年身家超千亿

1、八个人凑了8000元,办起养鸡场

1931年10月,广东新兴县簕竹镇石头冲村一个姓温的家庭,一位男孩呱呱落地。

这位叫温北英的男孩,长大后不辱温家书香门第称号,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这是书香门第子弟一个很正常的路径。

但是,在特殊的年代,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1957年,温北英被错划为右派,校长不敢再留他,让他回家种地。

温北英回家务农后,开始钻研养鸡,而且技术很好,10年后还被公社借调去,指导全社各队办养鸡场。这为他日后牵头办养鸡场打下基础。

一个8000元养鸡起家,制造43个过亿富豪,一个养猪27年身家超千亿

1983年,他和7户一共8个农民,其中一户是2人,自己和儿子温鹏程,凑了8000元,办了一个小养鸡场——勒竹畜牧联营公司,多年后逐渐变成“公司+农户”模式,由于是他们首创,又叫温氏模式,之后又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

几十年后,小鸡场变成大养鸡场,同时还衍生出了养猪场,这就是后来的温氏集团。

2018年,温氏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共270多家公司,2018年上市的生猪达2229.7万头,肉鸡7.48亿只。

大家可以算算,如果按全中国14亿人算,平均每2个人1年要吃他们养的一只鸡;一头猪200斤肉,2229.7万头,就是44亿多斤肉,平均每人每年吃他们的猪肉超过3斤。


制造出43人身家过亿富豪

全国人民都吃温氏猪肉、鸡肉的背后,是巨大的财富。2018年,温氏集团的营业收入达572.36亿元。

2015年11月,温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则让财富变得更加可视化。当然,温北英已于1994年去世,无法看到自己和当年一起创业的伙伴成为亿万富豪的一天。

当时温氏集团注册的股东是6789人,其中包括温北英儿子温鹏程等45名自然人,所持的股份达49.677%。根据当时16.3元/股的发行价,有43人所持股份的市值超过1.7亿元。

这些人中基本是在温氏干20年以上的元老级创始人。

据说,6700多个股东中,很多财富超过1000万元,因此也有新闻说,温氏还制造了6700多个千万富豪。

而目前,温氏股份的股价几乎发行价的2倍,为31元左右。

一个8000元养鸡起家,制造43个过亿富豪,一个养猪27年身家超千亿

在最新的2019胡润百富榜上,共有9位来自温氏集团的富豪上榜,其中温鹏程家族最高达,达190亿元,其他8人45亿元到65亿元不等。

不管哪个数据,当年从养鸡起家的一批温氏集团的人,很多已经成为亿万富豪,包括最初一起创立的农民。


3、靠养猪杀进中国富豪榜前10,身家1300多亿

温氏集团这种制造群富的模式,很传奇。

同样传奇的还有如今的河南首富、牧原集团创始人秦英林、钱瑛夫妇。


一个8000元养鸡起家,制造43个过亿富豪,一个养猪27年身家超千亿

秦英林、钱瑛夫妇大学学的都是养殖相关专业,一个是畜牧专业,一个是兽医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国有食品企业工作了3年左右,1992年,他们辞职回到秦英林的老家,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开始养猪。起家是22头猪。

27年后,2019年,秦英林、钱瑛夫妇俩控股的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1025万头。

2019年,猪肉价格飞涨,在深交所上市的牧原股份股价也一路上涨,夫妇俩的财富随之大幅上升。目前牧原股份的价格是116.7元,总市值是2573亿元。秦英林、钱瑛夫妇持股比例为58.53%,仅所持股票的市值就达1506亿元。

根据不久前胡润发布的全球富豪榜,秦英林、钱瑛夫妇的财富是1330亿元,在包括李嘉诚在内的中国富豪中,排第10位。前富豪王健林、新锐富豪拼多多的黄峥等,均在他们身后。在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秦英林、钱瑛夫妇排第9位。

毫无意外,秦英林、钱瑛夫妇稳坐河南首富宝座,也因为被称为中国“第一猪倌”。

当初,他们辞职回家的时候,包括秦英林父亲在内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十分不理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怎么又回来和老家的农民一样养猪。

他们不知道,一样是养猪,但养法不一样,结果也大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