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印第安人死於天花、鼠疫,病菌是如何殺死我們的?

1492年11月5日,這是一個值得被全世界美食愛好者銘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哥倫布首次航行到了美洲大陸,這才讓我們有機會吃到辣椒,玉米、馬鈴薯、甘薯、豆類、等等美食。

除了帶回各種農作物,哥倫布也把豬、馬、牛、羊、狗、貓、鼠等動物帶動了美洲,極大豐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但沒想到的是這直接導致了日後印第安人的滅絕。

800萬印第安人死於天花、鼠疫,病菌是如何殺死我們的?

海地島原本有800萬印第安人,結果到1535年時候已經找不到一個土著人,殺死這些印第安人的並不是精良的武器,而是天花、流感、肺結核、瘧疾、鼠疫、麻疹和霍亂。


傳染病從何而來?


人類的傳染病可以追溯到動物身上,分子生物學可以確定病菌的親緣關係,比如麻疹、肺結核、天花來自牛,流感來自豬和鴨,瘧疾來自禽鳥。

這些家畜在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中,會把攜帶的病菌傳染給人類,但人類也會逐漸適應這種病菌,在體內產生抗體,最終彼此適應。

但是豬、馬、牛、羊這些家畜對於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來說,確實實實在在的野生動物!

800萬印第安人死於天花、鼠疫,病菌是如何殺死我們的?

沒錯,當時的美洲馴化的動物只有5種:火雞、羊駝、豚鼠、家鴨和狗。所以他們對於牛身上攜帶的天花、肺結核病毒,豬身上的流感病毒是沒有絲毫抵抗力。


所以說,不要亂吃野味啊!


就像我們這次經歷的新冠肺炎,以及03年的非典,未知病毒會讓我們一時間束手無策,我們體內還沒有進化出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面對病毒就有致命風險。


病菌是如何傳染的?


病菌從動物病原,轉化為人類之間能夠長期傳播的疾病,要經過4個演化階段


  • 第一階段:病菌處於向人類病原體演化的早期階段,只是偶然地從動物身上轉移給人類,不能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第二階段:病菌能夠在人群間直接傳播,但病菌的長期傳播能力較弱,在傳染更多人之前,感染病菌的全部病人,要麼痊癒獲得了免疫力,要麼死亡。但病菌在這個階段,可能演化出非常高級的傳播技能,例如使感冒病人出現咳嗽、打噴嚏的症狀,從而提高人傳人的幾率。
  • 第三階段:病菌為了擴大傳染範圍,需要降低自己的短期致命性,延長病人的壽命,且人類目前無法消滅它。艾滋病就是這類病毒中比較知名的一種。
  • 第四階段:病菌演化成只能在人類之間傳播,與動物身上的原有病毒已經截然不同,動物不會再成為病菌的宿主。比如在人群間傳播的麻疹病毒雖然與在牛群間傳播的牛瘟病毒關係接近,但麻疹病毒不會轉移到牛群中。


病菌的演化史與別的物種並無不同,總是在向著有利於生存繁殖的方向演化。

一個充分研究的例子是多發性黏液病毒,它被人為引入澳洲來殺死氾濫成災的兔子,第一年受到感染的兔子死亡率達到99.8%,但在第二年降到90%,最後下降到25%,毒性的迅速下降是為了少殺死一些兔子,使黏液病毒的生存最大化。

說到澳洲,順便說一下澳洲人吃袋鼠肉,你可以在超市買到各種原生野味的袋鼠肉,可以炒著吃,燉著吃,烤著吃、醃著吃......

800萬印第安人死於天花、鼠疫,病菌是如何殺死我們的?

但是呢,澳洲人不會吃野外被屠殺的袋鼠,即便是路邊被車輛撞死的袋鼠,也不會有人說把它拖回家吃掉。

澳洲的朋友告訴我說,在澳大利亞,食用袋鼠依然爭議巨大,因為夏日高溫,袋鼠在野外被獵殺後無法立即找到冷庫放置,即使就地處理也會導致大量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滋生。

所以澳洲人寧願去超市買經過冷凍處理,更安全的袋鼠肉。

咱們接著來說病菌的傳播。大家都知道,病菌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存活,一旦宿主死亡,病菌也會隨之死亡,如果病菌想進行大量複製,就必須以人口聚居規模的擴大為前提。

就像這次新冠肺炎的爆發,正好處在春運的時間點,人群密度非常高,病毒傳播的速度自然也非常快,想要查找病菌源頭,控制隔離感染人群就變的非常困難。

說到底,病菌之所以能夠殺死人類,還是因為人類管不住自己的嘴,這個野味就是不應該吃。

800萬印第安人死於天花、鼠疫,病菌是如何殺死我們的?

全世界那麼多種類的動物,最終證明能被放心食用的就那麼幾種,其餘的不能被放心食用,肯定是有原因的。

杜絕野外,讓野生動物遠離餐桌也是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都負責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