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天水”是國家歷史名城,號稱“羲皇故里”,那“天水”得名,是什麼緣由呢?

通常的說法,包括官方網站,一般都會提到“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據說古時有一夜雷電轟鳴,天明就出現一湖,人們認為這是天河的水注入其中,其湖水位穩定,甘冽醇厚。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遂起名“天水郡”。

美麗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查酈道元《水經注》:“上邽縣,舊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可見天河注水的傳說是有出處的。

那到底是這樣麼?我們看看其他方面的問題:

1、天水家馬鼎的問題。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天水家馬鼎,鼎上最右側文字即為“天水”。


1971年,在禮縣永興鄉秦墓中出土的“天水家馬鼎”。其上銘文曰:“天水家馬鼎,容三升,並重十九斤”。“家馬”系秦時官名,可見,“天水”之地名在秦時就有,那漢武帝因為天河注水命名之說時序上就有誤了?

2、天水郡治平襄的問題。

查《後漢書·郡國志》,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郡析治天水郡時,天水郡治是平襄,也就是現在的通渭,而且當時上邽還在隴西郡治內。那麼就算有白龍出水,也是通渭而不是天水麼?

3、東漢改名為漢陽郡的問題。

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漢陽郡武帝置,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可見天水在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從隴西郡析治後,時隔220年,在東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改名為漢陽郡。“漢陽”,顧名思義就是漢水之陽,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天水和漢水相隔很遠啊,有什麼關係呢?

4.查西漢當時郡國名,多是以地理位置、原地屬國名、地形地貌等命名的,鮮有以傳說命名。且一夜打雷閃電,地裂大湖,明顯是較大地震等天災,漢武帝會因一次災害而命名一個地名麼?

綜上來看,天河注水的說法,是有一些疑問的。


天水得名,應源於西漢水之故。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西漢水流域圖

現在的西漢水發源於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齊壽山,流至陝西略陽注入嘉陵江,進而合流至重慶注入長江,故系嘉陵江支流。但在漢朝以前,西漢水和漢水是同一條河,也就是說,以前的漢水源頭在天水,流經漢中、安康、十堰到武漢匯入長江的。只是漢朝初年武都大地震導致山體崩塌,在現陝西寧強縣代家壩附近阻斷了漢水,迫使西漢水及其支流嘉陵江不再東流,而是向南流入四川盆地,至重慶入長江,西漢水反而成了嘉陵江的支流,史稱“嘉陵奪漢”。


這種說法是有依據支撐的:

1.上古地理史籍《尚書·禹貢》記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此段大意是:漢水源頭是嶓冢山,源頭段叫漾水,向東流去名為漢水,又向東叫做滄浪之水,至大別山流入長江。嶓冢山,上古典籍《山海經》中名為“崦嵫山”,相傳是“日落之山”,所謂“日出東瀛,日落崦嵫”。屈原在《離騷》中也提及“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古人認為太陽神的母親叫羲和,每天早晨駕車拉著太陽從東瀛山出來,到崦嵫山日落。這句詩前兩句大意為:“我讓太陽他母親駕車跑慢一些,不要那麼快的落到崦嵫山後面去,表現了一個浪漫主義情懷的文學家對時光流逝的緊迫感。這座上古名山,史學界公認就是現在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齊壽山,也就是西漢水的源頭。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齊壽山頂慧福寺,惜古寺早毀,現代村民又重建了,筆者曾幫工推過幾車機磚。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齊壽山頂村委會大舞臺,卻不知歷史上此地上演過多少大戲。

2.現實地理情況。在古漢水流經的古明水壩今徐家坪鄉地勢較低的山頂,青泥溝和嘉陵江響水溝的分水嶺上,漢江中源漾水與嘉陵江支流的低矮分水嶺—鳳飛嶺以及今寧強漢王山(嶓冢山)南坡等地方至今有河流沖積搬運與選擇形成的直徑3—5釐米大小的卵石和堆積厚度約 0.5米的卵石層、河沙層,山頂偶爾還能撿拾到水生環境下才有的貝殼;在陝西寧強烈金壩附近,水面平常寬不過10米的漾水,平坦的河灘河床竟然寬達2–3千米,兩岸有平緩的谷坡,但沒有一般河流源頭應有的深邃峽谷;支流所在的青泥溝卻是一條寬谷,並且一直延伸至嘉陵江流域的代家壩。這一些事實表明這裡過去曾經是一條大河的中游而不是上游,可見這裡曾經發生過河流襲奪現象,原有的漢水河道因為外力影響而中斷了,原本屬於漢水中游的地段變成了流程變化以後的新河道的上段。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陽平關至安康鐵路修建時,鐵路建設者也發現:“列車由陽平關(車站)出發,跨過嘉陵江後,沿它的支流黑水河向東,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即可越過分水嶺,到達漢江流域。……車過代家壩,穿過一條近兩千米的分水嶺隧道,就到了漢江中源青泥溝。奇怪的是從代家壩到青泥溝,不象一般的河流上源谷地那樣幽深,而是一條寬闊的穀道,寬谷中流水潺潺。就是在分水嶺上也有河流堆積的卵石。表明這裡過去曾經發生過河流襲奪現象。……如今鐵路所經過的地方,就是一條被遺棄的河床。”(摘自《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陽安鐵路》《地理知識》1978年第七期,作者李健超。)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漢嘉分水嶺附近地形圖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古漢水未阻斷前的想象圖

漢水未阻斷時期是遠古大河,秦人祖先就生活於漢水源頭附近,古人一般將天上的銀河和漢水對應起來,稱為“天漢”。如詩經有云“維天有漢,鑑亦有光”,古詩也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天水地名由來辨析。

天上銀河對應地上漢水。

所以漢水源頭,稱為天水。

不過當時的天水不在現在的秦州區,而是在西漢水流域的小天水、楊家寺、鹽官、禮縣一帶。後來行政中心設在了渭河流域的藉河河谷,天水一詞也轉移到了現在的秦州區,這屬於地名漂移現象。當年把禮縣、西河劃給隴南,其實割裂了天水的地名傳承,殊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