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導引健身法(原創)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不當之處,比如長期坐在電腦與電視機前面,身體活動太少,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導致肥胖、心臟病、癌證、糖尿病等文明病的產生。因此,適度的、科學的運動對每個人的健康是極其重要的。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鍊的人,壽命就長。這說明一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其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以養形

《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說明運動能夠促進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醫家張子和強調“惟以血氣流通為貴。”人體運動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來進行,且每一處關節部分佈有若干肌群,經常運動,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強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經常從事體育鍛煉,還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能。

2.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說明運動有強健脾胃的功能,促進飲食的消化輸布。而脾胃健旺,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3.運動可加強心臟功能

國外有個心臟病學研究所,曾對20~30歲的健康男子做過一個缺乏運動對身體影響的試驗。他們把試驗對象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規定試驗對象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不準坐起、站立或在床上運動。對照組也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允許每天在床上設置的專門器械上鍛鍊4次。當試驗進行了3~5天時,試驗組的人紛紛訴說背部肌肉痠痛、食慾不振,發生便秘;20個晝夜過後,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極度衰退,不少人從床上一站起來就頭暈目眩,心跳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到危險程度,有的竟處於昏厥狀態,與試驗前對比,心臟功能平均下降70%,起床後,連上樓這樣簡單活動幾乎都無法完成。但對照組的情況全然不同,他們仍保持了試驗前的工作能力與機能水平。另據對哈佛大學17000名畢業生普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經常進行積極的運動,可使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減少35%。

4.運動能增加肺的功能

經常鍛鍊的人,胸圍呼吸差能達到9~16釐米,而很少鍛鍊的人,胸圍呼吸差只有5~8釐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鍛鍊的人,由於肺臟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運動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鍛鍊的人每分鐘可減為8~12次,而一般人為12~16次,其好處在於能使呼吸肌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一般人由於呼吸淺,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則可達600毫升。還有,經常運動鍛鍊,又可增強衛外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疾病。

5.運動能提高腎臟的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代謝廢物大部分通過腎臟排瀉活動,使腎機能得到很大鍛鍊。中醫認為腎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疾病,也可通過經常的鍛鍊,而得以預防。

6.運動使人精神愉快

體育運動可促使腦血循環,改善大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輕鬆的運動,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收到放鬆鎮靜的效果,對神經官能症、情緒抑鬱、失眠、高血壓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正如美國醫生懷待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已經證明,肌肉緊張與人的情緒狀態有密切關係。不愉快的情緒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內臟肌肉繃緊的現象同時產生,而體育運動,能使肌肉在一張一弛的條件下逐漸放鬆,有利於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經絡導引健身法是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適合於各類慢性病人及強身保健祛病防病,該套健身法共分為七套動作,具有簡捷易學,見效迅速的特點,並且可以根據個人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性練習,對於防治心腦血管、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及頸肩腰腿痛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一)抱球站樁

姿勢:1.上身挺直,頭正直,雙眼微閉,嘴輕閉或微張,不要咬牙,舌位自然。兩腳分開,略呈八字形,兩腳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膝蓋不過足尖,臀部如坐凳。

2.雙臂慢慢抬起,兩臂環抱呈半圓形。兩手與身體距離不過一市尺,高不過乳,低不過臍,雙手間距約八九寸,兩手指相對,五指分開,手指微曲不要用力。

時間:根據個人身體情況松靜站立3~30分鐘

要領:自然呼吸,假想兩手抱一個大氣球,兩臂環內似有向外支撐感。思想要完全放鬆後慢慢入靜。

站樁它一方面能使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加強對全身的調節功能;一方面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系統的新陳代謝,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

(二) 浴面梳頭

站立或取坐位,兩眼微閉,將兩手掌相互搓熱後,覆於兩腮及下頜部,五指併攏,手小指貼於鼻側,掌指上推,經眉間印堂,上推至額部發際,然後向兩側擦至兩鬢(掌指部經眉頭、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經面頰(十指沿耳根進行)至腮部、下頜。如此反覆,搓擦至面部有熱感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再用十個手指從頭前髮際梳到後腦為止約60~100次(必須覆蓋整個頭部為佳)。以頭皮有溫熱感為宜。早晚各梳一次。腦力勞動者,當用腦疲勞時,亦可隨時運用此法,以解除腦疲勞。

浴面功效: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常搓擦可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滋潤皮膚,增加顏面的光澤和增強面部皮膚肌肉的彈性,有利於除皺消斑和延緩面容的衰老,並有提神明目和預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梳頭功效:梳髮可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和頭皮的新陳代謝,並可改善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增強腦部的生理機能。因此,常梳髮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聰耳明目、烏髮等作用。


(三)全身拍打

站立,全身放鬆,冬天宜脫掉棉衣。用空心拳或空心掌進行輕鬆而富有彈性的全身拍打,順序如下:

1、拍打頭部:用左手拍打頭部左側,用右手拍打頭部右側,從頭前拍打至後腦、頸部大椎。拍三遍。可防治頭暈、頭痛、腦供血不足。

2、拍打上肢:用右手掌由左肩部開始,從上而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後兩個面,然後用左手掌採用同樣方法拍打右上肢。每側各拍打10次。循環拍打三遍。可預防或緩解上肢肌肉發育不良、肢端紫紺、上肢麻木、半身癱瘓。

3、拍打兩肋:雙手舉起,左手拍打左肋,右手拍打右肋,從腋下拍到腰部,再到臍部結束。左右各三遍。拍打肋部有助於肝膽、脾胃的健康。

4、拍打肩部:坐在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側拍打100次。拍打肩部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以及老年性關節僵硬。

5、拍打胸背部:雙手半握拳,先用左右手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拍打胸背部,拍打20次。接著將左手伸至頭後拍打右背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側各拍打10次。通過胸背部的拍打,有助於減輕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同時可防止中老年人肌肉萎縮,增大肺活量,增強免疫力。

6、拍打腰腹部:雙手半握拳(手掌亦可),腰部自然轉動。當腰向右轉時,帶動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時右上肢及手背向右腰部拍打,反之亦然,每側拍打20次。腰腹部拍打可用來防治腰痛、腰痠、腹脹、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7、拍打下肢:用空心掌拍打大腿和小腿,由臍部開始往下——大腿前側——小腿前側——足背——足跟——小腿後側——大腿後側——後腰——腎部,然後沿著腰帶位置回到臍部。每側各拍打10次。循環拍打三遍。可防治腿部發育不良、偏癱、下肢麻木、下肢無力。

通過拍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強身健骨,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水平,從而起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手型:空心掌,就是掌心稍微凹入,五指自然松直。

(四) 脊柱浪動

姿勢: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用鼻呼吸,口微合,舌輕抵上齒齦,下頜微前伸,上體前俯,腿似直非直。身體稍下蹲,收下頜,依此曲伸踝、膝、髖、腰、胸、頸各關節,節節貫串地浪動。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達於頭頂,下頜的一伸一收,帶動頭部進行劃圓圈的週期性運動,引起脊柱浪動,形成梢節頷,根節催,上下一氣貫通的協調活動。前俯時兩臂同時自然後擺。(見下圖)

要領:動作松、柔、緩、節節貫串,猶如波浪由下而上,又如小蟲蠕動爬行。由小動到大動,再由大動到小動、微動、自動、內動。自動、內動的境界是隨微動而自然形成,不用意念支配。兩臂、頸肩、背、腹、臀和兩腿肌肉同時參與活動。時間約3~5分鐘。

脊柱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目前頸腰的脊柱疾病非常普遍,多數患者的脊柱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伸展,導致很多患者的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消失。脊柱浪動能伸展脊柱、活動關節、改善脊柱血液循環、糾正脊柱不良彎曲的功能。


(五) 原地雲手

姿勢: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兩手慢慢從體側抬起,與兩乳同高,兩手臂灣呈圓弧形,身體向左側微轉動時帶動左手臂慢慢向左下方劃圓形,接著身體再向右側微轉動時帶動右手臂慢慢向右下方劃圓形,如此反覆循環運動。

時間:3~5分鐘。

要領:動作要輕柔、連貫、自然、協調。

(六) 摩腹調息

1.摩腹:取端坐位或仰臥位(自然站立也可),將兩手掌相互搓熱後,以左掌心按於肚臍部,右手疊放在左手背上,按順時針方向按摩36次,然後再按逆時針方向按摩36次。按摩的力量要適度,速度宜緩慢,呼吸要自然,全身宜松靜。一般宜選擇在晚上睡前、早上醒來時進行,按摩前要排空小便。

功效: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摩腹可使胃腸及腹壁肌肉強健,增強胃腸的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具有順氣消積、健脾和胃的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腎炎等疾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2.調息:A.端坐或平臥(初學者最好採取仰臥),周身放鬆,排除雜念,將意念儘可能集中在丹田(肚臍直下1。5寸)。B.用鼻均勻吸氣,使小腹隆起。意念可隨呼吸之氣慢慢達到丹田。C.用口均勻呼氣,腹肌收縮,小腹復原。D.初練時,呼吸頻率保持在每分鐘10次左右,儘量做到呼吸深長細勻(吸氣時間最好大於呼氣時間,呼吸之間時間比大約:吸氣2閉氣4呼氣2),要全身自然放鬆,不要緊張。熟練後呼吸頻率可逐漸減到每分鐘4~5次為好。每天做1次,每次根據自身情況做10~30分鐘。E.如果鍛鍊中發生意念不集中、自然入睡等現象均不影響鍛鍊效果。

生命其實就是連續的呼吸。我們可以在數天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存活數小時,而呼吸呢?你能支持幾分鐘!呼吸不但可以維持我們的生命,還可以通過某一種呼吸法保持我們恆久的生命力和避免疾病。可是知道如何正確呼吸的人有多少大多數都採用很隨意的呼吸方式。如縮胸、屈肩呼吸,它只會讓呼吸系統產生疾病,降低機體免疫力、自愈力,而且還會縮短壽命。正確的呼吸,能活化您的生命。正確的調息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正確的調息可以淨化血液、改善循環系統、鎮靜心臟。正確的調息可以對內臟起到很好的按摩、促進消化和吸收。正確的調息可以使肝臟、脾、胰獲得新生並且可以增強腹肌。正確的調息有助於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從抑鬱症中擺脫出來。正確的調息可以讓你吸入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廢氣、毒素,使肺部完全淨化。緊繃吸飽—吸氣給予肌肉。緊張的刺激—是交感神經的刺激。閉氣使血液充份地利用氧氣和推動淋巴系統活化。放鬆吐盡—呼盡時會變成鬆弛的刺激—是副交感神經的刺激。要改善生命,從改變呼吸開始!

(七)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的時間可以在鍛鍊結束之後,也可以在休息時候如看電視、讀報等空閒時間進行。可以經常性的按摩足三里、合谷、內關、湧泉、腎俞穴五個基本穴位,一般每天一到兩次。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按摩時如能感到酸、麻、脹以及上下竄動的感覺就是有效果。


穴位1:足三里(位於膝蓋的髕骨下外側凹陷的犢鼻穴下3寸,於脛骨粗隆旁開一橫指處)

方法:A。按摩右側的足三里穴,可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位上,其他4個手指握住脛骨。B。拇指垂直下按,力度要大。C。由於足三里穴附近肌肉豐富,手力小的人可用掌指關節扣擊,也可使用保健錘或請別人幫助按摩,均能起到較好效果。

足三里本穴為全身強壯要穴,也是自古以來養生保健第一大要穴,備受古今養生家、醫學家們的重視。“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就是對足三里的讚譽了。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穴位2:合谷(位於第一、第二掌骨之間,在第二掌骨的中點,橈側邊緣處,用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隻手虎口邊緣,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為合谷穴)

方法:A。當按摩左手時,可用右手握住左手,右手的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鬆的按壓。B。按壓的力量要強,穴位下面應出現酸、麻、脹,甚至有竄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覺,即“得氣”現象為好。因此,可在按壓穴位的同時加以揉動,效果會更好。C。按壓的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每分鐘30次左右。D。注意對於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較強刺激,孕婦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是著名的止痛要穴。其對感冒、頭痛,眼、耳、鼻、齒、咽喉、頸、肩、臂部病症及嗅覺不靈等疾病。

合谷穴

穴位3:內關(位於手腕橫紋向上量3橫指,在兩筋之間取穴)

方法:A。用一隻手緊握另一隻被按摩手臂的下端,使這隻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內關穴上。

B.以指尖有節奏地進行按壓。按摩以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為最好。C。指甲要短,防止劃傷皮膚。

內關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嘔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又因這條經脈直接和胸腔肺臟和心臟相通,所以對心臟和肺臟的疾病有特效。

內關穴

穴位4:湧泉(位於足底前腳掌心之凹陷中)

方法:A。用一隻手緊握另一隻被按摩腳底的下端,用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按在湧泉穴上。B。先垂直按壓湧泉穴,再用這三指用力來回摩擦湧泉穴,使其發熱。C。一般湧泉穴按摩可在晚上洗完腳後進行。

功效:常搓足心可補腎強腰、滋陰降火、聰耳明目、頤養五臟六腑,對眩暈、頭痛、頭昏、失眠、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密切的聯繫,佈滿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也是人體的主要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寒溼邪氣的侵襲,因此腳部保健相當重要。湧泉穴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俗語云:“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我建議每晚在泡腳10分鐘後進行按摩比較好。泡腳可以用中藥的一些方子,目前比較多的是用艾葉50克煮沸騰後加入洗腳水中再泡,適合於體內寒溼比較重的人。

穴位5:腎俞(位於第二腰椎之下,脊柱旁開1。5寸處,取穴時由肚臍的高度向後背部水平劃線,距離脊柱正中三橫指,左右各一穴)

方法:雙手握拳,用拳背高起處貼於腰椎兩側的腎俞穴上,再進行旋轉按壓,,也可用大拇指按在腎俞穴上進行按揉,時間約2~3分鐘。

腎俞可以滋陰精、壯陽氣、補腎之精氣、利水消腫、聰耳通竅。

主治:遺精,陽痿,遺尿,月經不調,白帶,腰痛,腰膝痠軟,頭昏目眩,耳鳴,耳聾,水腫,氣喘,洩瀉。現多用於腎炎,尿路感染,半身不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