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新大风歌


一直以来,俗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展现了它广泛的特征。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把这些俗语作为口头禅,也正是这种普遍的流传性,使得俗语渐渐成为大众普遍认知的一种文化,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对于俗语应该都有所了解。今天说的俗语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那么这里的七十三是什么意思?

首先这两句话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也就是说人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那么就将面临一道大坎。这里的七十三和八十四都是指的年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这句话是从前人观点出发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以前医疗水平没有现在发达,人要是生病受伤了,可能医生也都无能为力,加上历史上战争不断,男子多数都被送上战场,能活到白首的估计也没有几人,因此老人们才会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鉴于这种情况,人要活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那肯定是到了迟暮之年了,可能就离黄土不远了。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特殊年龄?其实这也是借鉴了两位历史人物。

这两位历史名人就是孔子和孟子,孔子和孟子一直都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他们也算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孔子人被人们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

孔子就是在自己虚岁七十三时去世,而孟子就是在自己虚岁八十四离开人世,因此大家也就把这两个年龄作为这句俗语的观点。

当然今天看起来这肯定是很不科学的,毕竟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也没什么固定年龄限制,不过大家看待这句俗语也就当做是了解古人生活习性,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句俗语还是颇有意义的


齐齐教


我亲身经历:

今年(2019)是猪年,恰逢我的本命年。我是四七年生,(猪年),又刚好七十三岁。前一月突遇一氧化碳中毒,紧急抡救冶疗已痊愈。

还有我村邻居,男性,去年狗年.(2018年),也是他的本命年,(1946年生),他长我一岁的一个老人,(今年已74岁)去年他也七十三岁,因得急病昏迷,抡救脱险。

还有比我大两岁的本村老妇人,她属鸡的,前年(2017年),她也七十三岁,(1945年生),2017年也是她的本命年,也同样一氧化碳中毒,经抡救恢复,但左手半瘫,也是七十三岁,也同样也是她的本命年。

我是一个不信迷信,神鬼的人。这三件事是迷信吗?我也不会解释了!是巧遇吗?是科学吗?谁能解答呢?这三件事是我亲自遇到的真实记戴。

我很迷茫,深思不解!


liujianweng


古人所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在古代来说并不是并无道理,因为古人的平均年龄甚至还不到一甲子,而现在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全国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7岁,尽管这样我还要说一下这句古话在我奶奶的身上应验了。

2016年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毕业后忙着找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很少,每次回家会先去看看我的奶奶,因为她老人家在家经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奶奶是大年三十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是八十四岁,然而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征兆,就想睡着了一样,记得那天天还不亮,大家都准备着早起去拜年,这时大门忽然被急促的敲响,开门后却发现是大娘,她说奶奶走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连忙跟着家人去奶奶家,一进门发现奶奶躺在床上,像在睡觉,只是没有了呼吸。于是就赶紧通知姑姑和亲人们,因为太突然了,新年的喜悦一下全无,代替的是哭声和泪水。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奶奶,而奶奶的生命也定格在84岁。

寿终正寝,没有受疾病痛苦的折磨。

奶奶走了4年了,愿天堂的圣莲伴您左右

子孙康健 勿念


农村阿豪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在以前的农村,老人都非常害怕,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如果过不了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的那一年,那就会去世,如果过了这两个年龄段,就会很长寿。

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1、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思想的坎。

对于老人这个思想的坎,是有来历的,因为古代的伟大的两大思想家,孔子的寿命是73岁,那孟子的生命是84岁,在古代,这两人的寿命都是很长的,老人们就认为,这么伟大的人,这么有远见的人,都只活过了73岁和84岁。

自己肯定不能超过他,在思想上就给自己设了一道坎,认为自己不可能比他们两人活得更长远,所以就有73岁和84岁,阎王不叫自己到的说法想法,认为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就会去找阎王报道去了。

2、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身体的坎。

在以前的那些年代,因为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医疗水平不是很高,有些人有些疾病发生了,也没有那么多钱去治疗,因为在以前,没有新农活等这些惠民的措施,所以对于老人来说,73岁或84岁就是一道身体的坎,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会有各种疾病产生,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身体反而会越来越好,可能会活到99岁。

总结

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就是以前老人,对自己是思想设的坎,和自己身体上设的坎,在以前可能有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性,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改善,只要有老人们加强运动,放平心态,戒烟限酒,相信一定能活到99岁。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

以文温暖三农


答:73 、84,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家乡是这样叫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古人经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

一、12年为一个坎

古人认为12岁为一个结坎,也就是一个生理循环往复的周期,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大12岁,其实就可以说,长了一辈儿。

以前,12岁之前叫少儿,12岁到24岁,叫弱冠,或者叫青年人。24到36岁,即青壮年,36岁到48岁,叫壮年,48岁到60岁,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逐步跨入老年行列。

二、机体原因

人生古来70稀,72岁,在古时候其实比较少了,可以说是风中的蜡烛,瓦上的霜了,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世间。

人每过12年,身体机能和心理系统,就会调整一次,就好像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或者说像女人的经期一样,出现一系列综合症。

三、身心变化

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动物生肖属相,这些东西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人体器官是比较唯美和奇妙的,人体的变化和细胞的死亡与再生,我们人的身体,自己不会有明显感觉和体验的。

总结

当然,现在生活好了,医学也更发达了。人的平均寿命也整加了不少,但是73~84~96这个生物周期坎,身体,心理变动,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年龄段,很有可能无疾而终。

文章乡村健康生活大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删除,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都看到这里了,还愣着干嘛呀?赶紧点赞关注啊!每天都会有精彩与您呈现。


乡村生活健康大纲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第一次听说这句话,是在郭德纲相声上,当时还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会疑惑,73、84为什么会被古人认为是人生命的两道坎,难不成越过了73的坎,就能多活11年,那么多死于73-84之间的人又怎么解释呢?而且,在古代来说,60岁已经算是高龄,为什么这个门槛设置这么高?另外还有那么多超过84岁的老寿星,甚至百岁、百二十岁都有记载,他们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七十三、八十四

说起来,73岁和84岁,确实是古人为生命设置的两道坎,为什么呢?

托儒家学说的服,中国历史上出过两大圣人,分别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继承者亚圣孟子。据传说,圣人孔子活了73岁、亚圣孟子活了84岁,你想想,思想道德无比高尚的两位圣人,才活了73、84这个年龄,你一个普通人,何德何能超越他们,活更多的年纪呢?

再者,圣人都跨不过去的坎,你普通人又凭什么跨过去呢?于是乎人们就认为,你一个破普通人胆敢超越圣人,连阎王爷都看不过去这种自大的行为,所以你不死是吧,阎王爷亲自去抓你,嫩死你。

这当然是玩笑嘛,其中也包含着后人对两位先圣的崇敬之情,但话是这么说,也没见谁到了84岁,坚持着不能超越圣人的思想,上个吊什么的。话说回来,孟子亚圣84岁,超越了圣人孔子73岁,亚圣能超越圣人,普通人为什么不能超越亚圣呢?

所以说,这句话当个乐儿听就行了,没人会傻到把这话当做治党方针,严格执行,更多是在民间故事、评说演义中较为常见。

古人的寿命

在古代,无论中外,人类的平均寿命都不长,要知道,古代人到47岁,就称“晚途”了,一听就是个夕阳无限好的称呼,杜甫有诗“晚岁迫偷生”,那年他才46岁而已,苏轼更夸张,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实际上他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才38岁,可见,在古代,40岁左右的男人,就能自称老夫了。

放到现在,男人四十一枝花,老杜才刚刚绽放,老苏还是花骨朵。

为什么古代人类平均寿命不高呢?主要是受限于医疗水平,病毒这种事儿,自古就是清理人类的核武器,一场瘟疫下来,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平等,全国人口骤降;其次,生活水平也是个问题,古代新生儿死亡率超高,好不容易熬过了新生阶段,还要面临家里吃不起饭被卖掉或者饿死的命运,最黑暗时期出现过易子而食、人吃人的恐怖景象。直到全球进入工业化,解决了粮食生产力的问题,饿死人这一现象才逐步缓解;第三就是自然灾害了,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大自然威力无穷,人类千万别与自然抗衡,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

种种问题综合起来,人类平均寿命自然就不高了。

杜甫诗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看,70岁已经是个超级了不起的高手年龄了,对大多数故人来说,73、84是一种奢望,既然达不到,那生命之坎随便设置到哪里,不都一样嘛。

别说古代,就《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6年预期的人均寿命也不过从76.5提高到了76.7岁,刚刚超越了圣人,距离亚圣还有老长一段距离,但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都有下降,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所以说啊,与其杞人忧天,去担忧什么73、84的坎,不如加强身体锻炼,先活到73岁,再考虑其他问题吧。



也可自话


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传统俗语的原因。自古就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

其实,这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为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则是周83岁,虚84岁去世。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因为古时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二、神话传说的原因。传说黄帝大战蚩尤,接连九败,乃至泰山祈祷,天乃降下六十甲子,用于纪时,又命九天玄女传授奇门兵法,故能擒杀蚩尤于涿鹿。这六十甲子分别是:例如某人若出生于甲子年,那么,他的八字头两个字(即年柱)必定为“甲子”;若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他的八字为:“甲子 XX XX XX” 命主年柱为“甲子”。

等到他七十三岁的时候,即到了“丁丑”年,“丁丑”为太岁,此乃凶神,太岁中“丁”泄年柱中的“甲”,导致命主精神不振,而地支“丑”直克命主年柱中的“子”,导致命主肉体遭受凶克,所以对于甲子年出生的人,“丁丑”年是个凶太岁!即人在十三岁的时候,七十三岁的时候,八字容易被克。七十三岁是个关口。

同理,某人甲子年出生,属鼠的,到了84岁时,即到了“戊子”年的时候,太岁“戊子”更是不详。“戊”与“甲”抗争,导致“甲”战斗不止,疲于奔命,大伤元气。而地支“子”则与太岁“子”比肩对抗,实乃凶年也!故84岁对一般来人说,也是凶年!

三、从科学研究看,其实73、84都不是传说中的那样。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旅行笔记ysj


农村老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啥意思?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年人的一个坎,这两个岁数老人去世的非常多,要引起重视和注意。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久,直到现在,很多老年人到了这个岁数,心里都疑忌的害怕心理。其实,这两个岁数,来自于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去世岁数。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年,周岁为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在民间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73岁死的,孟子是84岁死的。而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迈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在古代,人过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活到七十七八十四,那就更不容易了,人们在对圣人崇敬的情形下,也对圣人去世的年龄有了畏惧,于是一代代流传下这个说法。其实细一想,这根本没道理嘛,亚圣敢比圣人多活了11岁,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就不能比圣人多活呢?人的寿命有长短,这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和圣人实在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事实上,民间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在这两个年纪去世。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其实也不是。我以为,其一,有了这句经久传诵的老话,就会对老年人心理上造成影响,怕死的心理每个人都有,人到了这两个年龄,自然会想到这句老话,难免心理害怕,这种恐惧和忧虑,无疑会影响人的健康,正所谓楚神有鬼,使这两个年龄成了老人心理上的坎,也成为生命的坎。

其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这个周期大约为11年,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成为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人活到这个岁数,本身处在生命低谷期,再加上那句咒语似的俗语影响,在这个岁数去世的人难免会增多。

其实,虽然古时人们平均寿命较低,但古人们似乎也知道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百年左右,所以古人们把死后称为“百年之后”。而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影响,导致人类平均寿命还远远达不到100岁。从以上两句话和古人今人对于人生百年的论断,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聪明和先知。

尽管有11年一周期的说法,73和84也确实是人生低谷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体质起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早已不再适用,老年人们没有必要守着这句俗语吓唬自己,抱着平和的心态,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是了,毕竟一句俗语再有道理,也决定不了每个人的生死。


齐东晏子


农村老人到了七、八十岁,往往会经常自言自语,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已到”。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农村老人的两道坎,过去了就可以继续往前走,可是一旦过不去,就会倒在这道坎的下面。

这是一种旧时农村老人的自我嘲弄,因为那个时候,农村老年人群中极少有人能够活到七十三或者八十四的。如果有哪个老人真的活到了七十三或者八十四这个坎,他们也会认为人生已经值了,就算阎王现在来带他们走,他们也不亏。

因为旧时农村人本来平均寿命就不长,再加上天灾人祸年年有,各种意外时时出现,使得农村老人对于把握自已的命运有一种无奈感,听天由命。能够活到六十岁,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当然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社会和谐,物质丰富,医疗水平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人都巴不得自己能够活到一百岁,而且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很多人都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遍地都是,而且这些百岁老人还不是瘫痪在床要人伺候,而是个个能下地,能干活。

接下来我们要说一下为什么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而不是其它数字。其实我们中国最值得尊敬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就是分别在七十三和八十四岁去世的。

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没有人能够超得过孔子和孟子两位先生,所以人们就以他们去世时的年龄为坎。如果能够活得比他们还要长,那就可以额手相庆了。孔子和孟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设定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为界限,实际上也是对两位圣人的敬重。

当然人人都怕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隔壁有一个老爷爷,好大年纪了。显然他还没有活够,七十岁的时候,他就一直在不断地念叨,念叨什么呢?就是上面那句俗语。他想活呀,他想跳过七十三这个坎,然后再跳过八十四这个坎,他认为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就十分圆满了。

越是临近七十三,他的内心就越焦虑,精神就越紧张。你猜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居然真的死在了七十二岁,于是他又被人当成了典型,说怎么样,他就是过不了七十三这个坎吧。

其实他是被自己给吓死的,一个老人,越是到了晚年生活,越要看淡生死,放松心情。哪怕睡一觉就再也醒不过来,也不要过于焦虑。人生自古谁无死,阎王不请自己去,垂幕之年,内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对生命的坦然。

人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没有人能长命百岁,既然生死都无法自己掌握,那还不如不要纠结于此,无论是七十三还是八十四,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一切顺其自然。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了,我们也要坦然面对,笑对人生。

说句戏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来,而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走。


小小嬴政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是我国民间关于人寿命的一句俗语,并且农村老人们上了年纪后也会经常这么说,并且调侃自己能不能活过这个岁数。

我认为其实大多数老人是比较豁达的,对于这种说法也只是那么一说,不会真正的害怕,放在心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七十三,八十四的由来


之所以说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主要和我国古代两位圣人有关,分别是孔子和孟子。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实岁七十二;孟子出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卒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实岁是八十三岁。但是古人习惯于说虚岁,因此,他俩分别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就是两数字出处。

古人认为两位圣人都活不过这个岁数,那么他们自己肯定也挺不过这个坎。到了这个年龄以后,即使黑白无常不找自己,自己也会去阎王那边报到。

02战争,医疗,生活方式导致古人寿命不长


在古代,战争频发,让人口数量短时间极速下降。再加上医疗水平不发达,连最简单的阑尾炎都束手无策,人们一旦患大病,很难康复,从而丢掉性命。此外,还有生活方式落后,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古人寿命平均不长,超过六十岁就算长寿了。

所以,古人一旦活到七十三和八十四,自己就觉得这辈子值了,心里也比较豁达,更不会去害怕。

03这句俗语并没有科学依据


有关数据表明,七十四和八十三这两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并没有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的寿命受自身基因,细胞,生活方式,体质,心理,饮食,职业等等方方面面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这句俗语。

总的来说,我认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句俗语主要是受古代两位圣人的影响,并没有科学依据,大家也不会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