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怎么不量产1.0L排量以下的车?

说随你


国内SUV卖的很火爆,为什么?动力强劲,空间大。买车最经常讨论的就是空间动力颜值。不带T的都看不上眼。1.5L左右的家用车都被觉得肉。1.2L左右的早就停产了。原因就是大家都偏好动力强的车。1.0L只适合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方,比如日本。中国很大,除非车买回来真的只是城市代步,一次高速都不上,或者高架桥都不走。要不1.0L很鸡肋,不够用。还有就是1.0L的车肯定都很小,在两厢车都卖不好的中国车市,1.0L更不会有销量空间,没销量的车,车企肯定不会愿意去生产。除非是量产,售价很低,落地价格一两万,才卖的出去。 如果卖三四万就没市场了。因为一两万一辆的新车,还是有人愿意买,这部分人可能是想买二手车代步的。对标二手车才有市场。所以不是不量产1.0L,是有市场才有可能去生产。


哦噶急冻


中国车企怎么不量产1.0排量以下的车型?唉,其实并不是不量产,而是在目前这个时代没有1.0升以下的排量出现。早在贵州云雀、来长安奥拓那个年代,0.8升的发动机是很吃香的。

而现在即使是最低排量的三缸发动机也都是在1.0升以上,主要是因为国人对于排量与经济性的这个平衡,最佳的平衡点点在1.5升左右。说白了就是低于1.5升以下的非涡轮增压车型不好卖,低于1.2升的涡轮增压车型绝对卖不出去。

1.0升以下车型自吸跟不上时代,涡轮动力增加不明显

当然不量产1.0升以下的车型,主要还是因为在动力的匹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1.0升以下的自吸车型,目前它的动力只适合微型车辆。而1.0升左右的涡轮增压车型虽然说在国外很受欢迎,但是在稳定性上还是欠佳的,如果要引入国内,肯定会在涡轮增压的压力上进行调整,所以说增压的动力也就不会有多少提升。


国外kcar只是个别地区产物

肯定会有车主会说国外不是有kcar吗,为何在国内就不能引进了。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车型只是属于日本这种地区的特征产物,它在安全性以及巡航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与我国国情不太相符。

微型车市场不受欢迎

应用于1.0排量以下的车型,它首先都具有一个特点,那肯定是属于微型车辆。微型车辆在我国就是类似于五菱宏光神车这种车,相信很多车主也是不会选择这种车作为家用车的。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一本车


排量≤1.0L的汽车是微型车——此问题应为车企为什么淘汰微型车

首先来分析排量与车身的关系:内燃式发动机的排量指发动机进气或排气流体体积总和,进气量的大小决定了喷油量的多少。空气与燃油混合的总量大小决定了发动机的扭矩高低,也就是说发动机排量越小扭矩越小;而衡量一台车性能强弱的主要指标为发动机的功率(马力),马力的计算公式为【(N·m×RPM÷9549)×1.36=PS】。

PS为马力单位,RPM是转速单位,量产代步车的转速基本在同一范围,日常代步的发动机转速基本都在1000~4000转之间。参考公式:转速相当,常数与倍率不变,那么决定发动机输出马力大小的核心则为扭矩——扭矩是发动机优劣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尤其是面对最高120km/h的车速限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0L发动机本就不应该存在,除非还有微型车或更夸张的K级车。


为什么小排量微型车会被淘汰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从经济学方面进行分析,然而不懂……所以只能概述为“消费升级”对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改变,实际这也是消费心理学的范畴。通俗的解释为消费能力差的阶段没人在乎车辆的品质,比如车辆性能如何、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参数如何,以及车辆的配置水平如何等等——只要它是一台汽车就好,是汽车就要比主流的摩托车和自行车通勤体验好——有面。

第一批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汽车就是这样的微车,比如双缸菲亚特126P、三缸的大发面包车、铃木快乐王子(奥拓)、通用乐驰、乐驰逆向车QQ等等。这些车如果从2020年“穿越回”这些车大热的阶段,相信内心总会想这都是些什么车啊……怠速共振连带车门都在颤,羸弱的动力加速感实在很差,粗糙的内饰与简陋的配置令人不忍直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消费升级-习惯了优秀工业产品

在消费能力只能普遍接受5万级汽车的阶段,126P也好铃木奥拓也罢,这些车没有更优秀的且普遍存在的高品质汽车去衬托其水平之低,则消费者对车辆的普遍认定则为这些车就是“汽车标准”。但在消费能力能普遍接受10万级汽车的阶段,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考虑这些车是否需要产品升级;而车市的竞争又加入了生力军自主品牌,在没有有效品牌影响力(溢价能力)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只有进行越级的产品升级才能体现产品竞争力,于是汽车的形态出现了变化。

今天的普遍消费级汽车不再是曾经的低价车,这些车由于价格的倍数级升高,带来的是综合品质的倍数级升高。在“综合”的车辆品质分析与消费心里分析中,C端市场需要的是大空间、强动力、高配置的汽车,其中“大车”又迎合了传统文化中“高头骏马”的审美延续,所以某台汽车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必须做的很大——汽车越来越大。而大车等于大重量,因为汽车是用金属钢材打造,用料越多自然车身越重,车身越重自然对发动机排量要求越高。

米制马力的概念:1PS可驱动75公斤物体以一米一秒的速度逸动。如果物体重量增加至150公斤,则1PS马力只能驱动其以一秒半米的的速度移动。微型车就像是“75公斤级”概念,车重真的只是750~850公斤;而当下主流的消费级汽车则为“150公斤级”概念,车身用料扎实的国产主流SUV和小型MPV至少会在1.5吨左右,那么这些车再用小排量发动机就会降级为“一秒半米”的水平,想要提升性能则需要将曾经主流的1.0L换成2.0L发动机;当然NA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很落后,利用Turbo技术可以让1.5T发动机实现2.5L发动机的动力,所以目前的代步车黄金排量是1.5T。


总结:消费升级让汽车用户对汽车可以“提要求”了,于是更大尺寸、更大排量、更加智能的汽车也就越来越多。而曾经风靡的微型车因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多以三缸和双缸为主的低端发动机也确实体验过差,这些技术只能在特殊的阶段被短时间接受,随着经济发展而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像数十年前能吃玉米面到吃饱就会很满足,而今天有消费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丰富食物,谁还会回头去吃玉米面呢?




天和Auto


你好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们先了解下现有车型中比较有名的是五菱使用的1.0排量发动机 ,而后期换代都以改进成1.5升发动机,现如今国内主流的1.0都已经带了T比如福克斯1.0t版本和思域1.0t版本而且现如今的1.0t都以三缸机为主.节能减排符合国家要求,但是三缸机以及小排量发动机遇到的问题是 1.抖动 2.动力弱3.噪音在市区代步1.0t车型频繁的停顿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感会比较差,经过市场检验1.oT或者三缸机型逐渐被大众淘汰是必然的.

我们再说1.0以下发动机,之前比较常见的是比亚的F0,奥拓,QQ.车型 而这些车型在各自企业的产品线里基本消失了,总结原因有两个,1.小排量发动机无法满足人们对车辆的需求的增加,小排量车型决定了车身不大都以A0及或者更小为主,这样的车型受众群里会比较小,再者出行动力无法满足快节奏要求.2.小排量发动机车型利润率低. 小排量会让车型价格在3-5万左右 ,相对于1.5以上车型利润率在高也不及其他车型,相同的生产线在控制成本和产出上就需要计算利润率,1.0以下排量车型肯定没有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现阶段1.0车型都举步维艰,更何况企业去研发和量产1.0以下车型呢. 感谢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祈祷][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车流会


因为那是部科学的,违反物理定律的。

合资之所以弄这个,都是为了排放标准。

现在清一色的1.5t和2.0t,这都是为了达到国六标准

就像三缸机一样,根本不是什么技术提升,这是技术不再进步、遇到瓶颈后的一种胡搞,三钢比四缸先进吗?

1升以下的排量变态的压榨发动机,势必影响发动机寿命,并且小马拉大车,根本不科学。

成本一样的情况下,国产当然选择更加成熟的1.5T。

实在不行就混动,让1.5t爆发出450牛的扭矩,这个更香


道森汽车V哥


中国设计师是小学生文凭!看日本小面包车太漂亮,实用。


手机用户6030070


1.6的都嫌动力肉更别说1.0的了,怀念原来家用车自吸1.8-2.0起步的时代[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