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防控“主力軍” 善做發展“頂樑柱”

我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本報記者林凌

一年之計在於春。塔吊林立、機械運轉,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項目地,近50米高的成都大運會主體育場初顯雛形。同樣的忙碌景象出現在位於川南的東方鍋爐公司,焊花飛濺、機器轟鳴,公司開足馬力搶抓時間,力爭首季開好局。

從重點項目到工礦企業,安全有序的復工復產背後,是全省各地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既抓疫情防控不放鬆,又抓復工復產快推進。截至目前,全省1456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面復工;在省重點項目的484個續建項目和97個已開工新項目中,已復工或部分復工579個,復工率99.7%。

組織引領

精準施策注入“強心劑”

即將迎來複工,四川移柯智創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甘炳輝卻發了愁:300多名員工輪班上崗,防疫物資缺乏怎麼辦?

瞭解到這一情況,聯繫該公司的服務專班多方協調,為企業送去消毒水和3000多隻口罩,並協調了單獨的隔離觀察點。

企業復工復產需要什麼,服務專班就重點保障什麼。綿陽遊仙區成立服務專班35個,已為企業解決金融、就業、醫療、防疫等問題40餘個。

在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過程中,全省各級黨組織堅持組織引領,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成立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完善工作機制,上門幫助企業制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案,協助解決原輔料供應、物流運輸、員工返崗、資金需求、要素保障等緊迫問題。

在雅安,200餘名市縣領導深入工業企業、重點項目等一線現場辦公,10餘個市級部門組建“助企巡迴服務隊”;在內江,市發展改革委黨委成立7個重點項目復(開)工工作專班,“一對一”開展指導幫扶,同時建立復(開)工情況日報制度,動態掌握、實時跟進;在瀘州,龍馬潭區形成“一企業一領導一專班”工作模式,落實區級領導聯繫街鎮、聯繫重點企業(項目)責任分工……

“雪中送炭,這些政策措施幫到我們企業的心坎上了。”四川鼎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郭旭算了一筆賬,僅社保政策措施的落實,6個月內可為公司緩解上千萬元資金壓力。

郭旭說的是我省針對疫情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出臺的13條政策措施,涵蓋減負、金融、財稅、穩崗等方面。

受疫情影響,企業普遍面臨營業收入減少、現金流困難,人力、原料成本上漲壓力大等問題。對此,省市兩級涉企部門黨組織聚焦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現實困難和關鍵環節,送出一攬子“政策禮包”,全方位幫助企業降低疫情影響,減少損失、渡過難關。

例如,成都明確,在全省對部分企業補貼電費的基礎上,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住宿業單位今年二三月份用氣用水價格,按現行政策的90%結算;樂山提出,中小微企業存量貸款疫情防控期間到期辦理續貸或展期,利率按原合同利率下浮10%,新增貸款利率原則上按現行利率下浮10%。

示範帶動

解憂紓困當好“服務員”

“多虧你們發佈的招工信息,我們陸續接到30多個應聘電話,現在人手不是問題。”不久前,面對前來回訪的黨員服務隊,四川省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韋曉丹道出感謝。

為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成都新都區清流鎮開通企業復工“黨員直通車”,組建黨員服務隊。得知鎮上幾家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用工荒”難題後,黨員服務隊通過多平臺、多渠道發佈招工信息,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最近,樂山盛和稀土公司遇到復工難題:11批進口氟碳鈰精礦被暫留在瀘州港。“因為海關按規定需對貨物進行放射性監測後才能放行,公司還等著這批原材料呢。”公司負責人向省生態環境廳“求救”。

得知情況後,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黨委立即抽調骨幹力量組成突擊小組,連夜趕赴瀘州港,實行24小時輪班作業,對採集樣品進行處理分析。15天的工作量縮短至3天完成,並提交監測報告。

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各地黨員紛紛亮身份、當先鋒,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遂寧300餘名黨員“化身”項目(企業)秘書,下沉到聯繫項目(企業),幫助他們解決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一對一”服務。

達州達川區經信、發改、人社、市場監管等20餘個職能部門,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和志願服務隊,幫助企業解決防疫管控、材料運輸、物流配送、用工緊缺等問題。

成都大邑縣選派1000餘名黨員幹部入企駐點服務,既指導企業做好員工防護、生活生產區防疫,又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困難面前有黨員,關鍵崗位同樣離不開黨員。位於巴中的四川泰美克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廠長周志磊介紹,在復工生產中,通過黨員先鋒崗、示範崗的設立,公司黨員都積極帶頭,帶動更多普通職工爭取把時間搶回來。

在多家已經復工企業中,黨員員工都堅持衝在前、做表率,全面帶動職工投身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最前沿。

黨群聯手

科學防控織密“安全網”

“你好!請先測量體溫,再進入車間。”復工以來,四川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黨員每天提前40分鐘到達公司門口,為復工員工測量體溫。

類似一幕出現在德陽。每個工作日一大早,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的黨員志願者來到公司門崗,為入廠職工監測體溫,檢查是否戴好口罩。公司黨政部部長助理、黨員高翔說:“讓職工防護意識入腦入心,保證安全生產,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安全復工復產,把好“內控關”尤為關鍵。對此,多地黨組織打出“組合拳”——

構建企業黨組織、車間班組、一線職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建立員工進出登記、體溫檢測、環境消殺等信息臺賬;以車間、班組為單位對企業員工開展培訓,引導科學防護;對公共區域定期消毒,指導員工規範佩戴口罩,實施錯時到崗、錯峰用餐……

連日來,各地結合實際,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不斷織密織牢防控“安全網”。

建機制。在成都錦江區,分佈著大大小小商務樓宇超過百座。如何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業?錦江區建立“1+N+3”樓宇疫情防控機制,針對轄區每一棟商務樓宇組建疫情防控服務專班,1個樓長負責牽頭組織,N個區級部門聯動監管服務,樓宇物業、入駐企業、企業員工3層責任抓落地。

重聯動。在成都溫江區,屬地社區聯動主管部門和企業協同防控,全覆蓋完成防控信息平臺信息填報;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統一調度下,社會組織、居民組織、志願者隊伍等1000餘支共3萬餘人,聯動園區、樓宇開展社區聯查,建立出入登記、體溫檢測制度。

抓落實。在宜賓江安縣,天竹竹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建立返崗職工“花名冊”,實行健康狀況“一人一檔”管理;在每個出入口設置體溫檢測卡口,由黨員24小時輪流值守;利用宣傳橫幅、公示欄、LED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採取小班制模式,減少單班在崗人數,做到人員少流動、不聚集、不串崗……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雙重考驗中,全省各地堅持黨建引領,正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