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主力軍: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國藥力量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王坤朔)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祖國大地進入全民戰“疫”狀態,全國人民時刻關注著疫情消息:口罩、防護服緊缺怎麼辦?試劑盒夠用嗎?重症患者如何救治?何時會有疫苗?……在這些關鍵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家央企衝鋒向前的身影——作為中央醫藥儲備單位的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

近日,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在新華網專訪中表示,國藥集團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國家隊、主力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戰時狀態做好醫用物資應急調撥、診斷試劑和藥品疫苗研發生產、醫療救治和防疫保障等各項工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國藥智慧和力量。

战“疫”主力军: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国药力量

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

先鋒隊——保障前方“彈藥”供應

湖北作為主戰場,防護物資一度緊缺,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中央醫藥儲備單位,長期承擔著國家搶險救災藥品、生物製品、中藥材、醫療器械的中央儲備和緊急調撥、供應任務。疫情突襲,國藥集團第一時間為一線提供保障。

“作為中央儲備單位,在平時必須儲備各種醫藥物資庫存作為保障,包括防護用品、藥品等,出現緊急情況能夠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劉敬楨說。

據悉,工信部自1月23日接到聯防聯控機制轉來武漢物資需求清單後,立即通過中央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配各類應急救援物資。“中央的調配指令於1月23日深夜下達,我們在1月24日凌晨開始將物資運往武漢,1月27日完成調配任務。這是我們調配的第一波物資,有防護服1.4萬件。”劉敬楨介紹,國藥集團在16個企業派駐專業隊伍進行保障,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分配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保障武漢是重中之重。

面對疫情防控,時間就是生命,國藥集團所屬各級公司爭分奪秒,迅速向湖北輸送抗疫“彈藥”。截至2月20日,國藥集團累計供應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100萬人份,組織貨源緊急提供醫用防護物資,其中各類防護服289.96萬套、護目鏡40.79萬個、各類口罩8408.38萬隻、手套4150.08萬副、手術服40.27萬套、消毒產品300.36萬瓶;運送各類醫藥用品11394.05萬盒。

能在短時間內調配大量物資,除了作為中央醫藥儲備單位的責任,也離不開國藥集團的超前謀劃和統籌部署。劉敬楨介紹,在1月15—17日國藥集團的工作會議上,對包括中央醫藥儲備在內的各項工作進行了盤點和部署。1月22日,專門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央醫藥儲備應急供應總指揮部,對全系統進行動員和安排,開始部署醫藥物資的應急調配準備、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等工作。

“我們部署得非常詳細,要求全系統值班,24小時保持通信暢通。正是前期周密的部署,所以中央的指令一下達,我們便按部就班地全面啟動工作。”劉敬楨說。

調配能力還需要強大物流體系的保障。國藥集團在全國有43個省級物流中心,460個地市級物流中心,7000餘家零售藥店遍佈全國。疫情防控期間,各地交通管控措施給跨區域物資籌集帶來困難,國藥控股各地子公司相互支持、密切協作,採取多種辦法解決跨區域籌集物資遇到的物流難題。

1月28日晚,國藥控股湖北公司緊急赴山東德州廠家自提消毒用品的物流車輛,因交通管制被滯留在德州高速出口。國藥控股德州公司立即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和生產廠家,於當晚協助將物資運送至高速入口並交接給國控湖北車輛,為解武漢醫療消毒物資燃眉之急節省了寶貴時間。如此傳遞火炬般的運送物資接力賽,只是15萬國藥人“千里馳援”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國藥集團擁有生物製藥、化學制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四大領域生產企業90家。根據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上海、湖北、廣東等地的用藥建議,推薦的主要用藥品種共計49種,國藥集團能夠自主生產其中的40個藥品,同時可以提供全部品種的供應保障。疫情發生以來,國藥集團所屬生產企業緊急復工復產,開足馬力、擴大產能,為抗擊疫情提供源源不斷的醫藥物資保障。

攻堅隊——“硬核”研發力量阻擊疫情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國藥發出了“全員動員、全線出擊、全域作戰、全力以赴”行動指令。這樣的底氣來自於全產業鏈的積累,在高度依賴科研力量的醫藥行業,國藥集團擁有13個國家級研發機構和4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萬餘名科研人員。疫情發生以來,國藥集團迅速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治療性血漿、抗新型冠狀病毒免疫球蛋白、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單克隆抗體等科研攻關。

“作為全產業鏈企業,從研發、生產、製造、物資配送、醫療救治、消毒滅菌工作,我們全部都能承擔。我們全系統1400多家單位,15萬國藥人第一時間站出來參加戰鬥,這是醫藥健康企業的性質和央企的使命責任的體現。”劉敬楨說。

用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試劑盒,第一家獲批的企業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以下簡稱“國藥中生”)下屬上海捷諾,也是其率先成功研發出檢測試劑盒。中國疾控中心正是使用上海捷諾生產的22重呼吸道檢測試劑盒在第一時間排除了已知病毒,為最終判定本次肺炎疫情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探明瞭方向。接到有關指令後,企業開足馬力保障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和供應。經過近日緊急擴產,檢測試劑盒產能已經放大至每日4000盒(20萬人份)。截至2月15日,已累計生產檢測試劑盒100萬人份,迅速供應國家疾控、湖北省疾控和各省市疾控用於一線檢測,為後續病毒檢測分離及疫情防控處置奠定了基礎。

由國藥中生率先提出並緊急攻關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法,為危重症患者救治帶來新的希望,試行第五版和試行第六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都納入了此療法,多位專家和政府部門都呼籲康復者捐獻血漿救治危重症患者。康復者捐獻血漿後,還需要進行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工序,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據瞭解,目前製備的康復者血漿已成功用於多名危重病人的治療,臨床中顯示出良好效果。

中醫藥在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國藥集團中國中藥在現代中藥領域亦有佈局。旗下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透解祛瘟顆粒”(即“肺炎一號方”)已獲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全省30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該方具有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臨床症狀和可能減少重型肺炎發生趨勢的療效。

據悉,國藥中生所屬武漢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分別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研發任務;國藥中生研究院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合成,正在進行重組質粒構建和工程菌篩選工作。

“對於新冠肺炎,還沒有特效藥,疫苗研發需要時間。國藥集團目前在阻止輕症向重症轉移,用康復者血漿挽救重症患者方面都提出瞭解決方案。我們同時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有多條研發線路在同時推進。”劉敬楨說,多條線路研發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但是作為央企必須要有不計成本、不計代價來完成使命的底氣和責任。

國家隊——勇擔央企使命責任

在戰“疫”最前線上,展現著“中國速度”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也有著國藥身影。

國藥工程公司參與了火神山醫院設計,提供了諮詢服務和技術建議;國藥潔諾醫療服務公司負責醫院複用器械消毒滅菌任務,處理感染的醫用物品等任務;國藥控股湖北公司被指定為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醫療物資和藥品主配送單位,承擔了火神山醫院藥品和醫療器械配送任務。國藥衛勤服務保障有限公司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正式啟用後,於48小時內將ECMO等急需的醫療核心設備的調撥、運送到醫院並完成安裝和調試工作。

在醫療救治方面,國藥集團所屬60餘家醫療機構和1.5萬名醫護人員全部參戰,尤其是湖北地區的6家醫療機構及4200餘名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第一線。截至2月13日,國藥集團所屬醫療機構累計收治確診病例192例,發現疑似病例共441例,治癒患者53例。湖北國藥東風總醫院先後收治2名9個月大的嬰兒,在醫務人員的科學救治和精心護理下,分別於2月11日、15日康復出院。

劉敬楨介紹,為了疫情防控,國藥集團設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目前已累計投入近40億元,預計投入超過150億元。

疫情發生以來,國藥集團及下屬公司捐贈了大量物資。1月24日,國藥集團旗下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防控藥品。2月13日,國藥集團旗下國藥外貿捐贈的4.5萬套防護服抵達武漢,保障抗疫一線急需。劉敬楨介紹,國藥集團已捐贈市場價值5,793萬元實物物資。

“國藥集團是唯一一家以醫藥健康產業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央企作為‘共和國長子’,是黨和國家、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同時,國藥集團的宗旨是‘關愛生命,呵護健康’,我們急黨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急人民之所盼,充分發揮先鋒隊、突擊隊和攻堅隊的作用。戰‘疫’還將持續,國藥集團將繼續在醫藥物資供應、科研攻關、醫療救治和綜合保障等方面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劉敬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