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圣经《国富论》,对于如何增加个人财富,讲得很清楚

一个欧洲君主虽然比一个勤俭的农民享有生活用品多,但这个农民享有的生活用品却比非洲国王多得多。

最难的是如何赚取最原始的起步资金。

最恰当的增加财产的方法,莫过于从收入中节省一部分,储蓄起来。

这些观点出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之作——《国富论》。

这部被称作市场经济学“圣经”的著作,从1776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西方世界奉为圭臬。

经济学圣经《国富论》,对于如何增加个人财富,讲得很清楚

《国富论》

《国富论》虽然是一本经济学书籍,但并不晦涩难懂,其中列举了大量十八世纪欧洲的真实事例,也是从侧面了解欧洲历史的一本佳作。

这本传世两百多年的著作,不论是当做经济学专业读物,还是作为丰富知识的科普读物,一直享有极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不同的人读《国富论》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关于劳动分工。

制作一枚钢针需要大约18个流程,10名技艺熟练的工人分工合作,每天能够制造出48000根。但假如是10名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的人独立工作,恐怕一根也造不出来。后者的产值不足前者的1/48000。

无论是职业技能的精进,高效率机械的发明还是免除工作转换间的时间损失,都离不开分工。

分工的产生,起于每个人利己的心态。当人们发现专注于一种工作,能够通过交换满足自己绝大部分需求时,分工也随之产生。

经济学圣经《国富论》,对于如何增加个人财富,讲得很清楚

随着分工越来越精细,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因此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要比道路闭塞的地方率先发展起来。运输贸易将成为巨额国民财富的自然结果和象征,这个行业的前景无限,它能够吸收的资本量也最大。

随着交易的频繁,作为交易中介物的货币随之产生。与水的使用价值巨大,却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货币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但极具交换价值。

社会分工的存在,各行各业的产能都大幅增加,专业的铁匠生产的农具质量更加精良,专业的纺织工制作的布匹更加耐用,职业军人更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在一个安定的时代下,社会将会普遍富裕。

在十八世纪,一个欧洲君主虽然比一个勤俭的农民享有生活用品多,但这个农民享有的生活用品却比非洲国王多得多。

关于劳动工资和利润。

分工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变小了。不管劳动者的工资数额是否增长,由于商品价值降低,他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总量都会增加。

依赖劳动工资为生的人,受到外界的影响最大。当国家出现动乱时,灾祸最先在这类人群中泛滥,接着殃及所有阶层。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如同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必然支配商品的生产一样,社会对人口的需求也必然支配人口的繁殖。要么加以促进,要么加以抑制。

苏格兰的市场利率无法低于5%,但更加富裕的荷兰利率是2%。有些人会抱怨,利润的减少是因为商业衰退。事实并非如此,利润的减少正是商业繁荣的结果,或者是资本加大的必然结果。大资本的利润虽然低,但比高利润的小资本增加更快。

经济学圣经《国富论》,对于如何增加个人财富,讲得很清楚

所以,钱生钱,最难的是如何赚取最原始的起步资金。

在极度富裕的国家里,资本的纯利润会降到最低。但十八世纪英国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实行的奴隶种植园,却是利润最高的一种模式。

关于资本的积累。

个人改善自身,最常见、最明显的必要手段就是增加财产。

相对于投资好吃懒做的人聚集的地方,投资勤劳做事的人聚集的地方,资本获得的的收益更多。但如果仅仅只有勤劳,那么就只能获得却不能保留,资本肯定不能增加。

奢侈浪费的人随意使用资本,不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限度,结果就导致资本一步步被占用。最恰当的增加资本的方法,莫过于从收入中节省一部分,储蓄起来。因此,节俭能使资本增加,而勤劳则并不一定。

尽管每个人都免不了会有浪费的欲望,但在人类漫长的生命过程中,节俭的心里不但经常占优势,而且还占有很大优势。

在一个长期富有的国家,民众虽然不能自己出钱修建楼房,但往往拥有楼房。购买比较耐用的物品,不但对积累更加有利,而且又易于养成节俭的习惯。

经济学圣经《国富论》,对于如何增加个人财富,讲得很清楚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购买耐用的物品是一种善行。这种花费,尤其是用在购买珠宝、衣服等琐碎的物品上时,不仅表现出一种轻浮的行为,而且也表现出卑鄙自私的性格。

结语

《国富论》总共五章,由于后三章内容更加偏向于国家层面,本文章只列举了书中前两章的内容。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请阅读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