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来数字银行的前景如何?

区块新看点


数字银行已经到来,成为新的银行业态。


例如英国的Atom Bank,德国的N26 Bank,中国的微众银行,都是完全数字化的银行。

数字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体现在整个业务体系,完全摆脱了对于线下银行网点的依赖。因此,数字银行对技术的依赖大大提高,也体现在银行员工的构成上,技术人员的占比远远高于传统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银行就是拥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


数字银行通过互联网触达用户,对用户进行风险识别,也更加依赖数据的获取和运用。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数字银行在经营上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互联网巨头已经向我们展现了数字化的巨大威力,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也不例外。虽然智能手机和4G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突飞猛进,但依然有巨大的人群仍然未能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数字银行无边界的服务,具有推行普惠金融的先天优势。另外,随着年轻一代伴随着互联网长大,数字银行必将成为他们的首选。


因此,数字银行无论在国内外,都将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数字银行


何谓数字经济呢?实际上,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技术或区块链等新技术,还是金融科技、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从广义角度分析,所谓数字经济,简单地说就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这与传统经济提供以现实技术为支撑具有很大的区别。


数字经济已成为目前及至未来经济主要驱动力的趋势,一方面来源于不断成熟的新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之所以说数字经济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原因在于数字经济各行各业新业态,拥有实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一个社会的经济创新,将由3个维度因素来决定:(根据《经济发展理论》上的基本思想)

  • 金融的创新
  • 科技技术的创新
  • 经济体系下的制度创新

在经济学范畴,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形成了最初的创新理论。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科技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你的生活,因有了数字银行,将进入无区域限制的国际全球村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日益被用到社会民生与商业化生态中,互联网巨头已经早早布局了互联网银行整体业态,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和众邦银行,其实目前中国互联网银行已经与政府进行着深度合作探索和试验,为数字银行系统及形态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化应用支持。

而未来数字银行到底在数字经济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为社会民生起到多大的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和生存带来如何的效果呢?下面由编者从在互联网银行基础上进行革命性的创新,进行简单而通俗的分析:


  • 清算结算
  •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将其大部分的交易后结算和结算转移到一个区块链系统。美国,DTCC正在与IBM,R3区块链联盟和Axoni合作,在明年年底前将单名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交易结算转移到一个区块链系统,该计划还将拓展到美国大型清算交易所。

  • 数字货币
  • 数字银行中将支持国家主权性数字货币,如我国今年将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内整合的数字钱包将可以支持DCEP与市场上主流的数字货币如BTC、ETH、USDT等进行兑换,甚至将来国与国之间不同法定数字货币的比例兑换;而且不同地域间支持法定数字货币的数字银行能跨境支付和转账等。这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缩短时间。而消费者进行出境旅游、公务出差等活动时,只要通过数字银行APP指定的数字货币即可完成支付和消费,而且不再担心需要手机网络问题即可支付。

  • 贸易融资
  • 贸易融资将打破传统的纸介质提单或信用证,不再通过传真或邮寄向全球用户传递,数字银行采用的就是区块链带来的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可以满足众多相关方需要访问相同的信息。如提单的流程数字化,记录到区块链系统中,使得整个贸易生态系统数字化,“真正改变游戏规则”。

  • 身份(KYC)
  • 验证银行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建立一个共享的数字应用程序来记录客户的身份并保持更新,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案。由于数字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保护以及不可篡改,以及与多方分享不断共同更新记录的能力,数字银行将可以为身份识别验证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技术让银行能够掌握更加动态的用户信息,并建立全面的消费者资产管理档案,包括信用度,债务偿还能力,风险接受度。

  • 企业融资
  • 贷款区块链技术与数据技术融合到数字银行系统中,企业的经营情况、股东变化、产品市场销售反映、市场环境分析、资产价值状态等各项因素,都实时记录到企业在数字银行系统中,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为企业在数字银行后台中得到企业实时征信与融资评估报告,再不需要通过多层的风控人员与实地调查即可为企业提供最及时的融资贷款资金。

  • 金融财富管理
  • 为客户提供真实而及时的资产变化状况报告,这是比传统银行更可靠的数字资产管理服务,区块链技术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如房地产项目的资产投资计划,准确而真实监察房地产项目实时数据变化,投资人管理投资计划背后的资产项目再不会盲目听从投资经纪的投资建议;数字银行最大的魅力就是打通各国的金融投资衍生品,有了数字银行,多个投资品种交易所都整合到数字银行系统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数字货币等,买多、买空等,都有专业的投资顾问帮你给出专业的分析报告,而投资顾问也同样是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个人征信与职业专业度分析,使得个人投资更安全、更多元性。

区块新看点


互联网企业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创新服务形式,开启了各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在复杂的形势下,数字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也充满了种种挑战。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数字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可从客户、产品、渠道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数字银行未来将会实现渠道一体化,品牌差异化的发展。数字银行将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直销银行、自助设备、销售终端(POS)收单等渠道实行一体化经营,结合线上预约、线下扫码、虚拟柜员机(VTM)等服务,整合所有渠道信息完成客户行为分析,继而应用在数字银行的不同服务中,从而实现产品、客户、服务以及线上与线下的全面融合与互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构建起全方位、一体化的客户体验方案与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例如,银行一方面通过各渠道信息得出客户基本情况,比如曾经来网点的次数,用过手机银行的次数,响应过的市场活动等,通过学习和发现客户的喜好,利用客户画像技术,给不同的客户推送其感兴趣的银行信息和产品组合,从而做到精准营销;另一方面,采取内部渠道数据的深入挖掘,获知该客户为对公客户还是对私客户,如果是对公客户,则借用外部渠道(网络分析如社交媒体、朋友圈)数据追踪和分析,追踪到该客户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伙伴、贷款和担保关系,总结得到资金链流动图。在众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且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崛起的今天,品牌差异化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微信、支付宝、大部分银行都能实现缴费、充值等多种服务,若想在这么多缴费平台被客户列入常用工具之一,一定要树立品牌化,被客户记住并便于让客户使用,光大银行云缴费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差异化的范例。

其次,数字银行未来将更加重视产品的场景化和生态化。银行的传统业务与数字银行业务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产品场景化,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要综合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的因素,且这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要基于场景化。例如,很多银行想要给客户营销发卡,但是从发卡到获取卡片并使用,缺乏场景的有效衔接,相比而言,数字银行更易于制造场景,可通过视频发卡方式引导客户领取卡片并提供账户查询、在线理财购买甚至是贷款服务。因此,选准合适、恰当的场景,是数字银行将客户与银行紧紧黏合在一起的重要方式。同时,数字银行充分体现了金融服务生态化的一面,具体将表现在将银行、证券、保险、支付、基金、信托、征信等服务集为一体。例如,数字银行不仅提供转账等银行基础交易,还支持包括证券、基金、保险的购买,线融资服务则利用征信查询完成客户资质调查并为其贷款。另外,远程银行是未来数字银行场景化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服务模式。远程服务将从全新的理念、模式、体验、技术四方面打造未来的数字银行,即远程视频服务方便快捷的服务和柜台亲切体贴的服务将融为一体,由远程理财专家通过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零距离的服务,结合高度集约化、流程化、智能化的银行交易系统和客户经营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实时、全面、快速、专业的各类银行服务,例如大额动账交易、网络融资、顾问式投资理财、产品销售和增值服务等。

最后,数字银行未来将实现跨界合作。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日益弱化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功基本功能,蚕食银行传统的支付领域垄断地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与竞争成为未来趋势。未来数字银行将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通过跨界合作,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整合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等功能的基础上,提供银行金融服务入口;同时在合作的基础上,整合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呈现共赢局面。例如,在微博、微信、论坛、邮件、社区等通道上创建直面客户需求的平台,创造全新服务功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同时还能借助平台入口获得更多的收入;又或是很多银行借助支付宝整合其无法覆盖的众多持卡人和小商户,而支付宝则借助银行增加活跃用户的数量和忠诚度;第三方平台还推出刷卡或直接付现金为账户充值以及为淘宝交易付款等服务,银行则通过网上银行与商户直接支付以及在银行网站上兴办网上商城;若客户个人在微信发布与银行互动的信息,其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会在朋友圈中产生群体效应,银行还能发现客户的伙伴群体的特性,如喜欢购物,打高尔夫等。

在如此情境下,商业银行通过O2O模式将客户、产品与渠道有机串联,实现了渠道统一化、产品场景化、资源整合化,建立起了数字银行自身的运营体系与价值体系。但是,数字银行的发展与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仍旧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全渠道信息的整合。客户会通过不同方式与银行接触,利用柜台、电话、互联网、应用软件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交易或互动的目的。银行跟踪和分析客户单独使用的某一个渠道相对直接且简单,但如果用户使用了多个内部渠道,比如打电话咨询、手机银行查询、柜台交易,银行则很难实现跨平台无缝跟踪、分析并推荐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具体来看,是由于历史原因,银行的基础架构是实体的分支网点加上ATM机的设分批处理交易信息,银行关于活动、产品、账户的统一信息的内部渠道尚未完成整合,如果再加上互联网关联信息等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以及来自比如微博、微信等可实时反馈信息的社交产品,对这些不同通道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困难重重。与之相比,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规模更大、维度更广,且在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更多的新技术,且发展速度与银行相比,不可小视。

第二,提升个性化服务定制能力与用户体验。在信息渠道整合的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不同客户日常交易行为,通过个性化定制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同时银行需要把数据与商业实践和消费者行为结合起来,即基于客户过去的消费行为寻找到客户最新的消费意愿并将其作为选项给到消费者。在用户体验方面,银行需通过位置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即银行的系统可以感知到客户所处的位置。例如,当客户在金融购物中心的屈臣氏购买生活用品时,银行的系统可感知到用户在这个位置使用了该行信用卡,并直接向客户推送一条信息,“您附近的屈臣氏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如果使用该卡消费,可以获得20%折扣。”这对客户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客户体验。而对于银行和屈臣氏来说,双方的业务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数字银行个性化服务相较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无论是分析判断能力还是准确性上来讲,都严重落后。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的开发、应用及业务人员上都投入了很多,获取的数据数量和质量都之高、客户分析模型之全面、每个模型算法之精准都远远超过数字银行,且金融科技公司对数据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早于数字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量往往远超于数字银行,能够更有针对性和精准性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三,留住客户并实现单体利润增加。现在大量的信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发送出去,但客户几乎很少阅读,大量客户仅使用一次数字银行服务后便不再使用该行服务,因此当银行实时看到客户行为发生一些预警性的变化时,要通过积极主动方式,比如特殊产品来留住客户。例如,客户登陆手机银行或网银,看到一系列针对他行为的个性化服务推荐后,继续使用该行服务。留住客户极为关键,还因为拥有客户的时间越长,得到数据就越多,越容易实现单个客户的利润率,如果客户流失到竞争对手,比如支付公司,那获得数据越少,利润越低。与数字银行相比,金融科技公司在获客上可以快速的、大规模的获取用户;其次是在用户标签的使用下,可以更精准的找到特定的目标用户,提升转化率;另外在批贷环节,在大数据风控体系下,发放贷款方式也更加灵活,省去了人工审核步骤,实现了随借随还,实际融资成本比银行低很多。

数字银行面对日益崛起的金融科技产业,若想在众多金融科技公司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保持生存,需在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服务创新、重塑客户体验,主动做出改变与转型,积极地寻找客户、等待客户、了解客户、服务客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