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是由各種細菌,特別是肺炎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經過呼吸道、腸道和皮膚侵入人體後,經血液循環到達腦膜,而在腦膜上引起的炎症。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又簡稱“流腦”。

化膿性腦膜炎多發生在1歲以下的寶寶,患病的早期大多有高熱,而無其他特異性表現。由於嬰兒的前囟門沒有閉合,發生腦膜炎時前囟門會擴大和隆起,以緩解顱內的壓力升高,因此,與較大兒童不同,寶寶一般沒有頭痛,嘔吐也較少見,如發生嘔吐,嘔吐呈噴射性,吐前無噁心,但這無特異性,因為嬰兒在一般情況下的嘔吐常常沒有噁心。不久,寶寶出現對外界反應不靈活,嗜睡等症狀。這是嚴重疾病的表現,儘管不能提示是腦膜炎,但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對於小年齡的嬰兒,腦膜炎發病的症狀常不典型,甚至可沒有發熱也沒有嘔吐,而僅有拒絕吸乳,目光無神,整日嗜睡,不哭不動等,因而不被父母所注意。如病情進一步發展,即出現驚跳、驚厥,兩眼凝視,甚至出現昏迷和休克。因此,在疾病的早期,父母如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可發現寶寶有皺眉、手打頭或不時尖叫等症狀,並可發現前囟隆起或有飽滿感。讓孩子仰臥位時,將一側下肢抬起與軀幹成直角,然後將下肢於膝關節部位伸直,寶寶可以出現伸直受限;或者用竹籤沿足底外緣由後向前劃至趾關節部轉向內側,可見寶寶的拇趾翹起,其餘四趾向下並呈扇形分開。這兩種情形都是腦膜受到刺激的表現。

摘自《0-1寶寶養育天天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