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兩當縣蜂產業:“延鏈提值”向“甜蜜事業”要效益

記者 牛新建

春天裡,走進兩當山鄉田間,綠色的大地襯托著紅白相間五顏六色的花朵,蜜蜂採花攜粉。微風吹來,清新的花草氣息帶著一絲甜意,使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甘肅兩當縣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將中華蜂養殖作為全縣農業特色產業重點發展,形成農旅結合的道路,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用“甜蜜事業”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將種養旅遊相融合,兩當縣按照“三線、兩環、一路”種植佈局,在沿線平視及俯視範圍10米以內,所有能夠栽種植蜜源的公路路肩板塊、耕地,都種植上蜜源植物和景觀花卉,把養蜂、蜜源植物種植示範點打造與鄉村旅遊、休閒觀光、採摘體驗、健康養生等統籌推進,現在的兩當蜂產業與休閒觀光、鄉村旅遊、健康養生等達到深度融合,群眾在“甜蜜事業”中收穫希望,獲得幸福感。

“綠色、優質、生態、安全”是兩當縣堅持的蜂產業發展理念,遵循蜂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金洞鄉、張家鄉等鄉鎮佈局養蜂基地,形成“一縱一橫”蜂產業發展帶,合理配置資源,科學布控放養點,不斷推進中蜂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

為進一步擴大中蜂養殖規模,調動養殖戶積極性,兩當縣制定出臺獎補辦法,將扶持蜂產業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為貧困戶及非貧困戶給予適當資金補助。通過加強政策獎補扶持,僅2019年,全縣共養殖中蜂5.7萬群,參與農戶2178戶,蜂蜜產量570餘噸,產值達3420餘萬元,蜂農年戶均增加收入0.95萬元,人均增加收入0.24萬元。

“我養了118箱中華蜂,現在正是春繁期間,縣鄉的工作人員來給我們進行指導,如果繁育好,天氣正常的話,每箱蜂能打25到30斤蜜,預計能創收8萬元。”說起養蜂收成,張家鄉太渠村村民伏九文樂不可支。

如何實現農民可持續性增收?讓中華蜂養殖形成“甜蜜事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蜂產品的附加值?兩當縣給出答卷。先後培育了秦南、環宇等4家以收購土蜂蜜為原料的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種蜂繁育基地、標準化養蜂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其它鄉鎮發展,形成以富民公司、聯合社、合作社、養殖戶為主的四級架構體系,對全縣蜂產品統一原料標準、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品牌建設、統一價格體系,並直接帶動千餘戶群眾參與中蜂養殖及其相關產業。先後成功研發出蜂王漿、蜂花粉、蜂蜜發酵酒等蜂產品,註冊“狼牙”、“蜜相蜂”2個蜂產品商標。

“我們來兩當都要喝一喝蜂蜜酒,口感好還不失酒的醇厚,現在在蘭州也能買到兩當的蜂蜜酒,家庭聚會時喝蜂蜜酒也是老少皆宜的選擇。”蘭州來兩當的陳女士說。

其實不止在蘭州,近年來,兩當縣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加蘭洽會、西交會等重要節會,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在青島市、萊西市、廣州市等地舉辦農特產品推介會,有效提升了以蜂蜜產品為主的兩當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同時,按照“企業+電商+農戶”的銷售模式,依託全縣400多個電商網店,拓寬蜂蜜產品銷售渠道,使全縣蜂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狼牙蜜、土蜂蜜、蜂蜜酒等產品電商線上銷售177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