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静态花开”只用1秒钟,父母磨练出真正的耐心,却要18年

#

说“静态花开”只用1秒钟,父母磨练出真正的耐心,却要18年


说起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父母们都会说四个字:静待花开。

这个短语美好,温暖,流行。可惜,见得太多你会腻,会无法忍受其中的虚假成分:

这么说的父母很多,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有一位妈妈问我:我儿子今天入学一年级,才一天功夫,就搞得所有家委会家长都认识他了,因为他根本就坐不住,老师说什么也不注意听,我一下子就焦虑起来了,这可怎么办?

我跟她说:孩子才入学,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别着急。

那位妈妈又说:不着急不行啊,他上幼儿园这几年一直就这样,真担心他没办法适应小学生活。

我只好告诉她:既然幼儿园就一直这样,也不会上了小学,一天之间就变成一个“新人”,只能是父母一边慢慢引导,一边等待孩子逐渐适应。

但焦虑的父母,通常是等不得的。大家想要的是:

快——孩子能快点成长,快点改掉坏毛病、快点形成好习惯、快点形成自律、快点提升成绩,总之,快点让父母看到开出花来。

顺利——最好不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不需要父母做什么“额外”努力,尽管那些所谓额外的努力,不过是父母份内之事。

超前——原本是6岁孩子才能做到的事,希望3岁孩子就能做到;原本是要经过相当长的学习过程才能做到的事,最好父母只教一遍,甚至只说一遍,孩子就能做到;如果孩子还能自动自发地有超出预期的好表现,那自然最让人惊喜。

速效——最好是别人能提供什么妙招、神器,父母拿来、买来用用,自己不费什么劲儿,孩子的教育就大功告成。

可惜,孩子成长得一定不会像父母期待得那么快、那么超前,育儿生活遭遇各种大小挫折也是常态,更没有什么神器能真的帮父母教育好自家孩子。

于是,“静待花开”就常常成为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其中不包含对那棵正在成长的小苗的任何欣赏、赞美,稍微细品,还能品出对他没能尽早开出美丽花朵的失望和埋怨。

所以,这四个字,真的被用得很假。父母们只是想表现出很有耐心的样子,其实根本没有足够多的耐心可以用到孩子身上。

父母的耐心,以对孩子有足够的理解为前提,知道按照自然、正常的发展规律,孩子到什么时候有能力做什么样的事,才不会但凡遇到一点点自己觉得不那么理想的状况就着急起来,但很多父母,常常缺乏这样的理解。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提问,能把人气乐了:孩子10个月了,总是把书架上的书弄乱,该怎么教育他?

10个月,不是10岁,连走路都还不会,用各种在大人看起来是“捣乱”的方式探索世界,是很自然的事,我们难道有什么法子跟他讲讲道理,请他懂得尊重妈妈做家务的劳动成果吗?

我经常挺奇怪一件事,市面上有无数育儿书,其中很多销量巨大,它们显然都到了读者的手里,各种网络媒体每天都产出无数育儿文章,很多阅读量巨大,显然都是被读过的,但但作者们传播的理念(其中相当一部分对父母都会有所帮助)都去哪儿了呢?

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读了那么多别人的育儿文章育儿书,一直在学习育儿和家庭教育,却无法带好一个自己的娃?

我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只是“读了”,却没有“读到”,没有让那些可能与自己认知有差异的理念和方法进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更没有变成自己的行动。换句话说,是为知而知,不是为行而知。

孩子可能遭遇的最坏的事情之一,是父母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说“静态花开”只用1秒钟,父母磨练出真正的耐心,却要经历漫长的18年,这是踏踏实实、一点都做不得假的努力,你的成果,孩子会在亲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得到。

真正的耐心,会给孩子足够强的支持,让他有信心发展自己;

虚假的静待花开,会给孩子足够的打击,让他经常为自己是那朵“迟开的花”而沮丧、自贬。

所以我想,做父母,我们可能不用“知道”得那么多,也不用熟练地运用那些俗滥的口号,把知道的少数几件真正重要的事,比如爱,耐心,同理心,尊重,真的做到了,再一直坚持下去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