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大家常常把名家名作掛在嘴邊,而我卻用了20天的時間讀了張恨水6部不是很有名的作品,每一部都直擊內心。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先說一說《魍魎世界》,故事裡的醫生、教師、博士,這些原本救國的主力卻全部放棄自己的職業去奮力從商,政客更是投機鑽營,他們一起,大肆羅掘國難財,無不唯利是圖。這艱難的抉擇最初只是為了改變貧窮的現狀,不再為斷糧苦惱,因為戰時的陪都,物資奇缺物價飛漲,踏實的百姓往往面臨生存危機,所以主動也好被動也罷,選擇的開始都充斥著糾結與無奈。可是後來慾望膨脹,一切因果難以收拾。所謂醫者仁心,所謂育人為本,所謂家國情懷,所謂氣節道義,全都置之身外,國難財帶來的快感讓他們滿心滿眼只有金錢,只有慾望,只有權利,只有女人,醜惡群像躍然紙上,騙財手法觸目驚心。就連目不識丁的人力車伕和燒水工人也在學會羅掘一空的技巧後大發國難財,躋身富商之列。其間窮人所受的悲苦難以言說,滿腔憤懣最終化為累累白骨,富人兀自笙歌曼舞、金銀滿筐。這樣的世界,魑魅橫行,魍魎遍野。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還好,老太爺對道義的堅守、對權貴的蔑視以及對兒女的諄諄教誨讓讀者看到了一絲希望。二兒子和三兒子先後致富,為眼看就要沿街化食的大家庭帶來了生機,老太爺也因此過上了豐足的生活,而他卻依舊節儉,並用讀書人的良知不斷勸誡兒子們放棄國難財,好好為社會貢獻青春。無奈兒子們野心已大,不聽父言。只是大兒子雖然窮困潦倒,並且每日寫著等因奉此的無聊公文,但仍然謹尊父命;小女兒儘管因窮輟學,還在努力為抗戰做貢獻,雖九牛一毛,可好人終有好報。最後的結局,國難財的大頭目抱得美人歸,小嘍嘍們生死未卜,窮苦的百姓仍然在苦難裡綿延,老太爺用佛儒之道寬慰自己。作家堅信邪不壓正,但終究是沒讓惡人食其惡果,此舉善良,也應了世界魍魎的主題。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上流社會的蠅營狗苟,或為得到名利,或為玩弄女人,一出出荒誕鬧劇確已不足為奇。只是在作家筆下,一些社會底層,如小偷、車伕、落魄書生和清貧才子,他們受人白眼、輕如螻蟻,卻個個做事必行其心之所安,骨子裡充滿著俠義,在朝不保夕的日子裡,哪怕萍水相逢也常常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正是這些小人物在生活的傾軋下表現出善良的本質,才讓四面都籠罩著欺壓與黑暗的社會看得到反抗和光明,才讓那些久久沉浸在悲苦與創傷裡的百姓有所寄託,才讓人性的善惡變得有價值,才讓讀者一遍又一遍的無盡回味。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在其他作品中,作家對女人的刻畫,更是光芒萬丈,可愛可敬。

《秦淮世家》《夜深沉》《落霞孤鶩》《滿江紅》《丹鳳街》裡的歌女、娼妓、丫鬟、棄女以及貧苦女子,她們身份卑微卻無一不美,純良、獨立、剛烈,甚至俠情滿腔,這些都是血脈裡流淌的精魂。自己已然是弱者,卻堅持扶弱;面對權貴,不攀附、不低頭、不畏懼;遇到愛情,勇敢追隨;回報恩人,披肝瀝膽。雖深陷泥潭,卻昂首天外。這樣的女人,試問誰人不喜誰人不愛呢?而作家卻讓她們的命運一再生出波折,沒有才子佳人的圓滿結局,沒有留名青史的豪情壯舉,只讓她們在愛恨情仇間揮灑著人性本善,用生命、用俠義將女性獨特的魅力書寫得淋漓盡致。她們,最乾淨。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只是在故事裡,女人總為男人犧牲,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被一次次澆滅。原本還覺得張恨水也是個大男子主義肆虐的人,其實不然。他讓“大丈夫”這個詞衝破了只詮釋男人的禁錮,讓女人成為紅塵英雄,受街坊嘆息,被朋友緬懷,她們的不屈成為飽受苦難的人民在懸崖峭壁上抓住的稻草,雖然嬌弱,卻足以救命;儘管渺小,卻靈魂永固。

張恨水的作品裡,小人物才是大主角

可是歲月的長河總是被女人的苦難充斥著,人言的可畏、權貴的覬覦、自身的清白、生活的艱難,種種交織在一起碾碎了她們,也成就了她們。可是她們真的需要這樣的成就嗎?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是作家的真心,也是舊社會的沉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