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宣传部长这样讲战“疫”故事,上思政大课

近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印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引导学校师生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与人民共命运、和时代同步伐。

河南高校宣传部长纷纷响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上好疫情这堂课,种好校园责任田

河南高校宣传部长这样讲战“疫”故事,上思政大课

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明钦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活动在教育系统扎实展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疫情特殊教材,我们要用心上好这堂思政大课,把危机变契机,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留守家中,远离喧闹,多了审视不足和补习“功课”的机会。河南大学利用网络平台上好了4堂课。一是“知识”课,不断科普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法学相关知识,引导师生科学防疫。二是“生命”课。教授隔着屏幕教学生练太极拳、八段锦,做健身操;向假期留校的外教和留学生及时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和措施,深化师生对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立体认知和敬畏感。三是“责任”课,做好学校驰援武汉52人医疗队和后方85名青年志愿者典型报道;精心组织“开学思政第一课”,推出《王立群从历史视角看瘟疫》《祖国强、人民安:新时代经典战“疫”纪实》等网课、《长江长江,我是黄河》等系列战疫微视频,推出家常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为父母捧上爱心餐等,强化师生家国责任感。

四是“信念”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校外媒体发文80余篇,评论时事,弘扬河大精神,坚定师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内容有温度,课堂有深度,育人才有力度。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所失去的,会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但,补偿不会自动降临。继续上好疫情这堂课,我们将在6方面着力:

一是阵地抓“新”,用好互联网新阵地,线下线上协同开课,在时代潮流中成长。

二是队伍抓“广”,发挥好网红教师、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和学生干部作用,讲好战疫故事,在危机应对中成长。

三是产品抓“变”,树典型,让师生写、读、拍、画疫情故事,组织先进人物进校园巡回演讲,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在多元互动中成长。

四是质量抓“深”,

将战疫故事与学校抗战办学历史、学科专业特色结合,将科研文章写在战疫一线和中国大地上,推出引领性科研成果,在传承发扬好河南教育精神、河大教育精神中成长。

五是效果抓“准”,围绕国家、省和学校发展大局,抓准育人主题、热点和时机,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长效抓“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组织展示成果,向管理要长效。

在各界人士、各条战线共同参与和努力下,灾难总会过去,迎来春暖花开。用关爱善待他人,以尽责主动作为、自加压力,种好责任田,与祖国共成长。(河南省教育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