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種早稻1000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晴 通訊員 許德軍

春雨淅瀝,田野裡瀰漫著新翻泥土的氣息。3月22日,臨湘市坦渡鎮定湖村花紅咀的長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育秧基地一派繁忙,轟隆隆的旋耕機穿梭田疇,農民們忙著鋪盤、撒種、覆土、蓋膜。

“今天請了35個人幹活,一天工錢就是3600元!”合作社理事長、坦渡鎮種糧大戶黃長林在田間調度人馬,“每天光是接送車就安排了3臺,農時誤不起呀!”他介紹,今年合作社流轉稻田3600畝,分佈於坦渡鎮的長嶺、定湖、紅旗、韓橋、大河、聯合、坦渡7個村(社區)。

黃長林積極響應國家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的號召,將今年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680畝,較去年淨增1000畝。他說,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國家惠農政策給力,是他擴種1000畝的底氣。

在黃長林的農機倉庫裡,記者見到4臺嶄新的農機。“這是去年底購買的高速拋秧機,每臺141800元,國家共補貼110300元。”對於這4臺“新寶貝”,黃長林寄予厚望,“1臺1天可拋秧60畝,相當於以往40個工人。”他算了一筆賬,利用4臺拋秧機,1680畝早稻7天就可完成拋秧移栽。

對於國家給予種糧大戶的各種惠農補貼,黃長林更是讚不絕口:“以前都是種糧補貼直接給農戶,真正的種植者拿不到。從2018年開始直接補貼給種植者,並向規模種糧大戶傾斜,今年每畝雙季稻綜合補貼接近170元。”

目前,黃長林的合作社擁有旋耕機11臺、插秧機4臺、高速拋秧機4臺、收割機13臺、植保無人機3臺、電動噴霧器28臺、水稻催芽恆溫室1座、全自動播種流水線1條、稻穀烘乾倉儲中心1座,實現了水稻種植從翻耕、育秧、移栽、植保、收割、烘乾、倉儲全程機械化作業。

“今年春天育秧天氣不錯,開了個好頭!”對於今年的水稻生產,52歲的黃長林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