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奶妹:六旬畲嫂的“倔強”堅守

雷奶妹:六旬畲嫂的“倔強”堅守

雷奶妹

寧德網

丈夫去世18年,她一個人含辛茹苦支撐著家庭;十年前,婆婆發生腿部疼痛,漸漸失去行動能力;2013年,公公又突發腦血栓全身癱瘓;除了照顧公婆,她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小叔子……對一個農村婦女來說,這是一種怎樣的苦痛?平凡而堅忍的雷奶妹,用瘦弱的身體扛起一個家,用堅定的微笑,跟人生的苦痛較量。

善良女子撐起窘困的家

春日的夕陽斜照在甘棠鎮過洋村一戶農家院裡,一名樸實的農村婦女,用掃帚麻利地掃著院子裡雞鴨吃剩的菜葉。小院子不大,磚房沒有任何裝修,院子卻很整潔,農具規整地擺放在牆邊,幾隻雞鴨悠閒地在院子裡踱著。突然,屋裡傳來一聲聲響,婦女立即放下手裡的活計,匆忙跑進屋內,幫助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大小便。

這位樸實的婦女叫雷奶妹,瘦小的個子,憔悴的面龐,滄桑的皺紋,有些佝僂的腰,65歲的雷奶妹過早地被歲月打磨出了蒼老的痕跡。

20歲時,雷奶妹從賽岐鎮裡林村嫁到了甘棠鎮過洋村。那時的過洋村窮得叮噹響,雷奶妹和公公婆婆全家靠著幾畝茶山和稻田維持生計。

在大女兒鍾希容眼裡,母親沒過過一天好日子。與父親結婚後,由於父親嗜酒好賭,母親是家裡的主要勞力,照顧公婆,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她總是忙得團團轉,有時還要忍受丈夫的指責和謾罵。25年前,叔叔還因遇意外癱瘓在床,照顧他的責任主要由父親承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8年前的一天,雷奶妹丈夫突發急性肺炎去世,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是雪上加霜。雷奶妹起早貪黑操持家務,料理農田,生活過得沒有一點光彩。公婆勸她:奶妹啊,實在不行,你帶著三個孩子和別人去過吧。望著年邁的公婆和癱瘓的小叔子,雷奶妹沉默而倔強地搖了搖頭。

“我弟弟十多歲就被母親送給莆田一戶人家做上門女婿,只留下我和弟弟在家裡。”大女兒鍾希容回憶。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讓貧困的家庭得以維持,雷奶妹選擇了這種骨肉分離的痛苦方式。但是老天並沒有眷戀這個不幸的家庭,命運又開始了一連串的考驗,沒有留給雷奶妹任何妥協的餘地。

婆婆因年歲增長及生活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從2009年開始腿腳疼痛,漸漸臥床不起。禍不單行。2013年底,公公突發腦血栓導致全身癱瘓。從此,雷奶妹擔負起照顧三個臥床病人的重任。這個堅強的畲族婦女,默默地忍受著苦難,像大樹一樣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家。

“當年爺爺勸母親改嫁,說不能害了她一輩子,就這一句話感動了母親,讓她在這個家庭最需要她的時候選擇了堅持。”鍾希容說。

生活充滿了苦難,卻沒能將她打倒

春季正是茶葉萌發的季節,過洋村滿山的茶葉都綻出了新綠的嫩芽。春季茶青的價格賣得高,多采點茶葉就意味著多點收入。雷奶妹每天早晨5點起床,為公公、婆婆和小叔子打掃衛生,然後為他們擦洗身子、準備早飯。待3人都吃飽飯後,她才回到家中,隨便扒拉一口稀飯就去田裡採茶。十一點,雷奶妹又趕著回家給三個病人煮好飯菜再接著回地裡幹活。

生活的點滴在普通人正常生活節奏裡,似乎平淡無奇,可是對於要照顧三個癱瘓病人的生活中,不僅是繁忙和操勞,更多的是焦慮和困苦,還要有愛心和孝心。

“別人家裡勞力足,有人煮飯,地裡的農活能幹到12點多。但是我情況特殊,必須提前回家準備午飯。吃完飯,兩點多就要下地幹活。有時夏天太陽熱得燒心,恨不得自己也癱瘓算了,寧願不吃這口飯。”雷奶妹苦笑說道。

初始之時,雷奶妹獨自照顧公公和小叔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時間長了,她說就像跟照顧自己的父親和弟弟一樣了。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像對待孩子一樣照顧一個大男人,卻不是一個瘦弱女人的體力能承擔得了的,那需要堅強的毅力和耐心。

十多年下來,雷奶妹沒有睡過一個完整覺。三個病人的作息時間不一樣,晚上翻身、起夜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雷奶妹從來不敢讓自己熟睡,稍有響動就得起來。“連續睡眠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個小時”。為了能夠及時起來,她每天都和衣而眠。

日子捉襟見肘,雷奶妹寧願苦了自己也要讓家人吃飽,一年到頭不捨得給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裳,卻盡力給公婆和小叔子提供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照料。

公公癱瘓,還有點哮喘,雷奶妹喂水餵飯、端屎端尿、翻身按摩,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些事情,悉心照料。“特別是給老年人翻身動作要輕,不然骨頭痛得受不了”,常年照看,雷奶妹有一套自己的經驗。

夏天中暑了,自己刮痧。生病了就到村裡診所簡單地吃點藥,就怕耽誤了田間勞作和照顧癱瘓家人。子女長大後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家中農活全由雷奶妹一個人扛著。

春天插秧、採茶,夏秋種植蔬菜、收割穀子……繁重的勞作,讓她的身材越發佝僂,雙手佈滿粗糙厚實的老繭,雙腿患上了風溼病,陰雨天氣就悶悶得難受。

“母親對爺爺奶奶和叔叔真的很好,擔心他們吃不好,總是用簡單的食材換著花樣煮飯給他們吃。有時候飯煮好了,自己卻累得沒胃口。”鍾希容說,由於田間、家裡兩頭顧,生產發展不起來,母親只能省吃儉用妥善照顧老人。

“去年養的40多隻雞還被偷走了,我一個人去攔偷雞賊,但不識字,也沒記住車牌號。”生活的艱辛,讓雷奶妹不僅堅強,還很勇敢。“3個癱瘓在床的病人需要定時照料,一日三餐,365天,十多年來雷奶妹沒有一天斷過。有一次,雷奶妹忙於田間農活回家煮飯遲了,婆婆急得房裡用柺棍敲打床頭。”鄰居說道。身體上的辛勞雷奶妹不在乎,最讓她難過的是公公、婆婆的不理解。

“老人都80多歲了,又癱瘓在床,有點脾氣很正常。”對於這些,雷奶妹只能偷偷抹淚。

她的故事感動了社會愛心人士

雷奶妹就這樣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默默地付出著。2018年,她悉心照顧了6年的公公去世,享年90歲。接下來的日子,雷奶妹還要照顧相依為命的婆婆和小叔子。

雷奶妹的遭遇牽動著全村人的心,並不富裕的鄰居們都儘量伸出援手幫助。家裡的3個病人,讓雷奶妹早已家徒四壁,僅有的破舊土坯房,生活起居不方便。2016年,過洋村委集資,親戚朋友幫忙,籌資二萬多元,為她蓋起了磚房。村委為她申請了低保,讓這個家庭每月有了最低保障。

她對孝德孝道的堅守,對親人的責任擔當,彰顯出普通農村婦女超越平凡的勇氣。她的堅守不僅在全村傳為佳話,而且感動了許多社會愛心人士。2017年6月《閩東日報》刊登了她的先進事蹟,引起了越來越多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注。

“生,容易/活,不易/面對生活/有人靜待花開/有人負重前行……”福安市鴻愛職工志願者協會會長黃小強在幫扶雷奶妹的過程中被深深地感動著,寫下了這段話。他定期組織志願者到村裡進行幫扶,為雷奶妹家送米、送油,送去幫扶款,還組織志願者為雷奶妹簡陋的家安裝了天花板和隔斷。志願者們還計劃採用訂單農業的方式幫她賣雞蛋。

陳龍輝福安電力公司一名志願者,他經常到過洋村探望雷奶妹。“雷奶妹身上有著畲族婦女的一種堅忍和頑強的品格。是她如終如一、不離不棄、堅守孝道、直面生活的困難和勇氣,讓我深受感動,希望我的幫助能帶去關懷和溫暖。”陳龍輝說。

問到是否想過放棄,雷奶妹的回答令人佩服,“作為兒媳婦,我理應照顧公公、婆婆。如果當年改嫁,日子就一定過得比現在好嗎?孩子們拉扯大了,日子就有希望。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年紀大了,哪天我也倒下了,老人家沒人照顧。”

走過了45年的漫漫親情路還要繼續下去,在這個家庭裡,還會有許許多多感人的親情故事發生,我們雖然不能親眼見證,但依然會悄然發生。雷奶妹照顧三個癱瘓病人的故事,還會在八閩大地永遠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