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天生防弹且易于修理,航母甲板为何不用呢?

化学兴趣者


钢筋混凝土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碱骨料反应。意思就是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水泥等含有碱性的物质会与骨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是严禁使用带氯化物和碱性物质的添加剂的!但混凝土中不可避免要使用水泥,所以这个也被称为建筑物的癌症!

而海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是淡水的100倍!如果钢筋混凝土航母长年累月的行走在大海上,估计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报废!


耕耘者教育


钢筋混凝土天生防弹?易于修理?首先这样的认知其实是错误的,在防御性能上均质钢装甲的防御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的几倍之多,因为钢筋混泥土的的密度、硬度、韧度远低于均质钢装甲,所以在防弹性能上钢筋混泥土远低于防弹钢板。而在易修理上面也是不可能比钢板好,因为混泥土的密度、硬度、韧度比较低,所以其抗毁坏的结构强度是远低于钢板,所以题目本身就是不对的。

至于说军舰为什么不用钢筋混泥土来建造那就更简单了,除了上面说的结构强度低以外,还有就是同体积大小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重量大于钢板,如果用钢筋混凝土去建造的话那军舰基本上就浮不起来了。而且在海上的环境是高温、高盐的环境,对钢筋混泥土的腐蚀是非常严重的,钢板的耐腐蚀性要更强。而且航母甲板上几十吨的飞机重重的砸在甲板上,钢筋混泥土肯定会有巨大的磨损,到时候坑坑洼洼的甲板肯定会影响飞机的调度、起降,甚至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安全。

像陆地跑道可不仅是几十毫米厚那么简单,要抗住几十吨的车行驶,土基层、碎石层、水稳层等,像国家二级高速公路的厚度至少需要70厘米厚,也就是700毫米,如果放在飞机甲板上那航母的重心就不用说了,估计一个急转弯就翻船了,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淘金客说:混凝土用于航母甲板历史上有过,那就是最短命的日本超大吨位航母“信浓”号。

“信浓”号原本是“丸四计划”的一部分,是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建造到50%进度时,小本子一看战列舰彻底过时了,航母成了主力,于是赶紧进行航母改装,继承了“大和”的超大吨位,标排达到了62000吨,成为二战时最大的航母,没有之一。相比之下,美国的主力舰队航母“埃塞克斯”级,吨位只有“信浓”的一半。

“信浓”在改装的时候,特别重视防护。日本海军计划这艘重型航母的用途和装甲航母“大凤”类似:仗着坚盔厚甲靠前部署,后方的“云龙”型航母上出动的飞机袭击美国舰队后,降落到“信浓”“大凤”上加油装弹再次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暴露在美国航母的攻击半径之中的只有防护坚实的“信浓”和“大凤”,载机数量多的“云龙”可以躲在远处。

因为这个设想,所以“信浓”在改装时特别重视防护,用去1万7千吨装甲钢,甲板厚达95毫米!日本人还嫌不够,最后又在甲板上铺了一层2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完工时排水量高达7万多吨!其次,“信浓”号特别重视油料、武器的搭载量。而载机数因此受到影响,额定仅47架。吨位只有它一半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载机数是“信浓”的2倍。


不过这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信浓”号开始海试时,日本海航的精英、菜鸟基本都已经折扣干净了,飞机也剩不了多少。正式交付后10天,首航仅17个小时,“信浓”号就被美国潜艇下了黑手,舰上的菜鸟们连水密门都没关好,加上厚厚的甲板导致稳心偏高,迅速翻沉到海底。这不奇怪,护航队里有著名的祥瑞“雪风”亲王坐镇,想不死就很难啊。


史海淘金客


谁说钢筋混凝土天生就防弹的?如果这玩意的防护能力真的可以媲美同等厚度钢板的话,那今天的那些装甲车、坦克等装备干脆就直接在外层或者夹层糊上水泥、钢筋算了(复合装甲的外层和内部夹层一样有钢),还要什么钢装甲?觉得钢筋混凝土防护能力强的是不是看到了一些工事上会经常用到钢筋混凝土?比如机堡、碉堡这些,然后就觉得这玩意可以搬上航母?但是你们也不看看它们上面的钢筋混凝土层有多厚?这些战争工事上的钢筋混凝土厚度可都是以“米”这个单位来算的,而现代航母上的飞行甲板厚度才有多少?

▲“福莱斯特号”航母的甲板

就以美国的超级航母为例,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甲板厚度为2英寸,也就是大概51毫米,早期的“福莱斯特级”航母,甲板厚度为1.77英寸,换算过来就是45毫米。总之,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厚度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也是5厘米左右的厚度。但是就是这种看起来“薄薄”的钢板(相对于航母的体量),却需要承受承受几十吨重的舰载机起飞时的高温尾焰烘烤,以及降落时的高速冲击力,如果换成钢筋混凝土材质的,你觉得这只有几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就想承受住几十吨重的战机的高速冲撞?

不要拿二战时期的航母来举例子,当时的航母甲板确实是有木板+钢板结构的,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那个年代的舰载机是简单的螺旋桨飞机,体量上完全无法和今天的喷气式战机相提并论。至于说加厚钢筋混凝土的厚度,问题是能加厚多少?钢筋混凝土的密度接近钢的1/3,也就是说,同等重量下,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甲板厚度最多也就加到150毫米左右,也就是15厘米,15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在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能坚持多久都还是个问题,想要继续提高厚度是不可能的,要考虑到航母的排水量以及内部空间的利用。

还有一点,大型船舶在水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总纵弯曲力矩、横向扭矩、纵向扭矩等),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轻微形变,航母一样也不例外,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甲板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各种裂缝的概率很大,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钢筋混凝土都不可能用来制造航母的甲板的。


哨兵ZH


您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在海军作战舰艇中,航母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强大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航母也是集合了世界上建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海军舰艇平台。航母上的有些设备别说制造,就连其材料可能都无法找到,好比是航母的甲板,因为要承受和满足舰载战斗机的冲击以及其他方面的高屈服度、高韧性等众多条件,加上其锻造工艺难度极其复杂,使得世界上能独立建造航母甲板钢的国家屈指可数,更别说航母的其他设备了。

那既然航母甲板钢制造这么难,为何不用水泥或者混凝土其它的代替航母甲板钢呢?这与材料的特性有关,钢筋混凝土的韧性太差,飞机降落几次就报废了,航母甲板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现有技术下混凝土材料不能满足有关要求,况且甲板厚度也有限,不能使用符合要求厚度的混凝土。

更重要的是混泥土甲板没有航母钢制甲板那样方便。航母钢制甲板可以随意打孔安装各种先进的设备设施,好比航母舰载战斗机必不可少的蒸汽弹射器,其可在航母甲板下方安置,很容易检修和维护,而如果是僵硬的水泥甲板呢?根本就没有安装这些设备的可能性,总不能直接在甲板上把整个蒸汽弹射凸出来吧,所以混泥土甲板在航母上根本行不通。

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航母甲板钢的重要性以及其建造难度,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当今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这么少了,就连普通的航母甲板钢建造难度都这么高,何况其他航母内部设备了。

我是(知书老人)欢迎大家关注。





知书老人


钢筋混凝土的表面强度不高。最简单的现象是履带拖拉机或工程机械车在公路上行驶就会破坏道路表面。如果飞机起降,会大大缩短跑道寿命的。

混凝土本身弹性差,飞机场跑道下面有坚实的地基。航母是钢结构,本身有弹性,船身会随着海浪起伏、扭转。长期扭转会影响混凝土跑道结构。而且航母不可能铺设厚厚的地基强化跑道刚度。


从材料本身看,混凝土的比强度太低。比强度就是单位重量材料的强度。一公斤钢材的强度远远大于一公斤混凝土的强度。比强度地,建造就要更多的材料。

造飞机为什么选择铝合金?就是因为铝合金的比强度高于木材和钢材。


一叶枫流


钢筋混凝土为啥不用来造航母甲板呢?

因为钢筋混凝土指标不行,扛不住航母日常任务。

首先一点,海上高湿度,高盐雾腐蚀,用混凝土,没几天就碎了。

第二点,混凝土的防弹性能,肯定和钢铁没法比,要不然坦克为啥不用混凝土做装甲呢?

第三点,混凝土不耐高温。飞机尾炎温度太高,混凝土扛不住。

第四点,飞机着舰时冲击力很大,混凝土扛不住。


老霍家那小勇


你真敢想,钢筋混凝土航母甲板?那样每个村都可以造航母了!

高速公路能用几年?

航母起降飞机频繁,钢筋混凝土寿命太短,包工头和施工队全部住到航母上吗?

钢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可以,抗拉、抗折强度太低,在地面上做飞机跑道可以,因为地基是固定的,航母甲板是震动的,还有很大的风力和热应变弹性才行!


财经耕耘客


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要求所用的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抗腐蚀性,抗爆炸性”以现在的材料学的发展程度,也只有金属材料具有这几种特性。而钢筋混凝土的特性是抗压能力强,不抗拉,不抗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还有在海洋上面酸碱性的环境中,钢筋混凝土容易崩裂,崩裂后的沙石容易吸进舰载机发动机中,以造成事故。

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用材要求

由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要舰载机降落时巨大的冲击力,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尾喷管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海洋上恶劣的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必须要求飞行甲板具有高达800Mpa的屈服强度,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可焊接性,耐高温性能等等。这样数种性能合而为一使得飞行甲板的制造难度极大。此外,航母的飞行甲板的厚度在50mm左右,想要让这么薄的钢板拥有以上较强的综合性能,更是难上加难。飞行甲板的单个钢材的面积也必须足够的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焊缝的数量,以提升飞行甲板的整体强度和韧性。所以说,正是在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以至于只有中,美,英,法,俄,日等少数国家才可以生产出来。



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与航母飞行甲板用材的要求有着天壤之别

钢筋混凝土唯一的优点就是可塑性好,只要制作好模型,什么形状都可以制造的出来。其次还有抗压能力强,捎带略微的抗拉能力。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让两者的性能得到优劣互补,从而具有抗压和抗拉性能。但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只有35Mpa,而钢筋的抗拉强度为200Mpa,即便是两者的结合物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也与航母飞行甲板的要求相距甚远,根本无法承受舰载机降落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要知道陆地的跑道可以由混凝土修建,那是因为混凝土下面有地球作为支撑物,飞机降落时的巨大冲击力可以传导给地球。而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下面就是机库,或者其他的设备舱,根本没有承受冲击力的支撑物。况且,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并不牢固,在下面没有整体的支撑物时,巨大的冲击力作用到某一点时,就会将其震裂。

此外,飞行甲板还要承受高温,高盐等环境。而混凝土呈现碱性,在海洋环境中极易发生崩裂等现象。要知道高长期的高温环境下,钢筋的极易变形。如此一来,钢筋混凝土作为陆地机场跑道时可以,但是无法作为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混凝土是有凝期的,一般情况达到设计强度需要7天,加入速凝剂短时间一般需要三个小时达到80%,而且施工上需要一系列设备及专业人员支持,搅拌、振捣、养护工序必不可少,而且混凝土是有保质期的,不利长期储存,相对来说直接焊接钢板就简单很多,更有利于战时抢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