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元青花花卉紋鼎元青花瓷器總體分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豔麗。傳統概念中,呈色灰藍者為國產料,呈藍豔者為進口料。進口青料用於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國產鈷料僅用於中、小型器。

(一)進口鈷料

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彷彿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另外,蘇麻離青呈色有如下特徵:

1、呈鮮麗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

2、有濃淡色階,勾勒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或藍褐色斑點,釉面下凹並啞光。

3、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稍有暈化。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應為青料顆粒較粗所致。明初永樂、宣德青花上也有類似現象。

(二)國產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國產青料,其成分為高錳、高鋁的,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如含錳過高時青花紋飾呈色為藍中微微泛紅,釉面下凹並啞光。

無論是國產料或進口料,整體畫面青花紋飾色調受窯溫影響存在深淺不一的變化,但用放大鏡觀察,給人一種清澈深沉之感。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濃豔之處有鮮活的"流動狀"。


明代民窯不同於明代官窯:

官窯青花瓷器青花用料純正,憑藉肉眼能夠明確指出某件瓷器用的青料是什麼料——早期用蘇青(即蘇麻離青、伊拉克進口),中期用平等青(又名“陂塘青”),晚期先後用回青(波斯進口)、浙料(浙江青料);

而民窯用料複雜,雖然明代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即土青),但除明代中期以外,多數情況下是石子青混合其它青料使用:或混合蘇青、或混合回青、或混合浙料,等等。

因此,除了明代中期以外,明早期、晚期用料純正的民窯青花是比較少有的!!或者說,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僅憑肉眼(而不借助儀器測定手段)是不能明確指出某件瓷器用的是什麼青料!!

而且,即使某些明代民窯青花瓷用料純正,我們也很難僅憑肉眼斷定某件青花瓷用了何種青料!

因為:一種青料使用後,出現什麼樣的色調,還受瓷器的胎質、釉層、入窯燒製時的火候(窯溫)等方面的因素的影響:胎質粗時,呈色灰暗,反之呈色鮮亮;釉層厚時,呈色鮮亮,反之灰暗;窯溫適中,色鮮亮,反之,窯溫度過高或過低,青料髮色都會變得灰暗。

由於明代民窯生產技術還不夠穩定,在提煉胎泥、把握釉層、控制窯溫等方面並不能經常做得恰到好處,因此,同一種青料的使用,往往呈現為不同的青花髮色。而以肉眼來看:髮色不一樣的,有可能是同一種青料所致;而相同或相似的青花髮色,有可能是由不同的青料造成的。

只有在胎質細膩、釉面厚薄適宜、窯溫適中的條件下,一種青料才會呈現出理想的、典型的髮色;也只有在面對典型髮色的青花瓷(標本)時,我們才能僅憑肉眼(而不依靠儀器測定方式)判斷瓷器(標本)青料的品種!!然而,用料純正、髮色典型的青花瓷(標本)更加少有!!

特別是,對於明早期(含空白期)民窯青花瓷的用料問題,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那髮色紫豔,藍色中夾雜著塊狀黑斑的青花,所使用的青料究竟是蘇麻離青?還是平等青?抑或其它?——不同的專著上有不同的答案,而被學術界奉為“當代青花泰斗”的、南京博物院的張浦生先生,在他的那本有口皆碑的青花著作《青花瓷器鑑定》裡,則是迴避了這個問題!!
附幾片用料純正、髮色典型的青花標本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進口料和國產料,專家帶你走進元青花的世界

000

下一章詳細解讀每個時期元青花的用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