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作家莫泊桑


十九世纪的英法作家,有不少,并不描写当时英法蓬勃向上的社会主流,而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专门描写社会的阴暗面,比如,英国的狄更斯,因为早年贫寒,颇受势利小人的欺负,因此,成名后,他就将英国人的这一特点加以放大,大写特写,以发泄私愤,而完全不顾当时英国国势蒸蒸日上的历史大潮流。

法国的莫泊桑,大致类似,不过,他是因为精神上有问题,因而更加疯狂。

他们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而具有病态的反社会人格,仇恨社会,对生活做扭曲的、不正常的描写和解读。

居易·德·莫泊桑,1850到1893,生于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去世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为世界二号强国的十九世纪末,活了四十四岁,因患精神病而去世。


疯狂作家莫泊桑

莫泊桑

他生活的年代,法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电力化,实力强大,1889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盛况空前。

这么好的环境,莫泊桑视而不见,而是对生活了做了扭曲的描写。

例如,莫泊桑写于1880年的小说《羊脂球》。小说以1870到1871的普法战争为背景,众多周知,这场战争,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历史上,法兰克人的帝国,有时是法国人做皇帝,有时是德意志人做皇帝,普法战争,实现了又一次轮替。

小说描写法国妓女羊脂球,与众人一起逃难,遇到普军,为了解救众人,她不得不满足了普军军官的兽欲,但事后,她回到逃难的人群中,却遭到众人的白眼和鄙视。

说实话,这个情节太勉强,不合常理,莫非一起逃难的法国人民,都是忘恩负义的畜生?

莫泊桑这样写,其实是因为他对妓女很熟悉,也很喜欢,但是,因为他个人的爱好,就胡编乱造,这样就过分了。您喜欢妓女,愿意歌颂妓女,您随意,但不能以贬低法国人民为代价。

再比如,莫泊桑写于1884年的小说《项链》,玛蒂尔德·卢瓦塞,小办事员的妻子,为参加一次晚会,向闺蜜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闺蜜。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终于还清了债务,但她也苍老了很多。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明明玛蒂尔德,重信用,守承诺,做事讲究,对得起朋友,并且她没有堕落,用双手的劳动还清了债务,是太值得称赞的好女人,莫泊桑却以此小说讽刺她爱好虚荣,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足见莫泊桑三观之扭曲与不正常。

莫泊桑为何如此扭曲?且听原因。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交易所的经纪人,母亲是书香门第,但是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就离婚了。

莫泊桑的少年时期非常叛逆,他十三岁时,被母亲送去学校接受初级教育,在学校里,他每天装病、喝酒、写讽刺诗,最后被勒令退学。

在莫泊桑十八岁时,他给一个叫法妮的女孩写情书,结果那个女孩把情书当众念了出来,莫泊桑从此一生浪荡,终身未婚。

他热衷于嫖娼,二十七岁那年,得了性病梅毒,从这时开始,莫泊桑疯态渐渐显露。

得了性病,他不但没有因此感到焦虑,反而欣喜若狂。他自己说:我为它而骄傲,真的,我已得了梅毒,所以我不担心再得此病,我跟街头的女人睡觉,然后对她们说:‘我有梅毒。’她们怕得要命,而我放声大笑。”

看来,他还真是病得不轻。

疯子与天才,其实没有界限,二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莫泊桑三十岁时,他写出了《羊脂球》,一举成名,他开始成为文坛大佬。

有了钱,他开始大量购置房产,目的是和女人约会、睡觉。

1887年,他的梅毒已经进入后期,在这期间,他和女人的约会从未停止过,尽管他的双眼已几乎失明。

梅毒会感染神经系统,这让莫泊桑爆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佳作迭出,但是,“梅毒”毕竟是“毒”,莫泊桑开始出现精神分裂,还有暴力和自残倾向,而且头痛欲裂。

因为痛苦难当,他曾自杀未遂。

当莫泊桑写完《男人的心》之后,他已经开始出现幻觉,常常看见自己去世的场景,甚至看见了幽灵。1891年,他已彻底不能写作了,他头发脱落、记忆丧失、全身麻痹。

有其师必有其徒,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也因嫖娼和性乱而得了梅毒。或许这是他们获得创作灵感的途径吧,但是说实在的,这绝对是病态。


疯狂作家莫泊桑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到1880,活了六十岁,他是比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等人晚一代的作家。巴尔扎克,1799到1850,活了五十岁。大仲马,1802到1870,活了六十八岁,雨果,1802到1885,活了八十三岁。

司汤达,则比巴尔扎克更早一些。

而左拉、都德、莫泊桑等人,是同一代的作家。

祖父辈的巴尔扎克去世,孙辈的莫泊桑诞生,两人都很疯狂。

虽然师徒都爱玩女人,但是既然身为老师,倒也还是有办正事的时候,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要经常去路口观察行人。每当莫泊桑星期日去福楼拜那里时,福楼拜就会让莫泊桑坐在窗前观察街景行人,然后将所见记录下来。福楼拜意在指导莫泊桑,小说要有细节,要接近真实,这是写小说的诀窍。

莫泊桑遵从师命,学得其精髓,果然,1830年,发表《羊脂球》,一炮而红,恩师福楼拜闻讯后,欣然仙去,年六十岁。

莫泊桑没有辜负福楼拜的教导,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很注重细节描写,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莫泊桑的小说,屡次获得成功。但是,在写作时,莫泊桑也承受着精神上、身体上的剧烈痛苦。他病得越厉害,就越出名,因为,疾病可以激发他的天赋。莫泊桑有时是天才,有时是疯子,其实,二者是一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