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你堅信的心血管病謠言,沒一個是真的

心臟病,常常來得急迫又兇險,讓人驚慌失措。因此,一些看似簡單、有效的偏方,會被大家當做“救命法寶”,快速轉發。

大家由於沒有受過專業醫學培訓,不能識別其真假,所以轉發本意也是好心,目的是幫助身邊的人。但是這些錯誤偏方或急救方法有時也可能會致命!

今天周醫生給大家盤點一下,近段時間網絡中廣泛流傳的心臟病相關的偽科普、假科學(二十條),還以大家真相!

謠言一:胸痛時立刻含服10粒複方丹參滴丸或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


這些你堅信的心血管病謠言,沒一個是真的

能夠引起急性胸痛疾病有很多,比如心梗、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氣胸等。硝酸甘油有降血壓的作用,如果心梗合併低血壓服用硝酸甘油後會加重血壓降低;阿司匹林為抗血小板藥物,防止血栓形成,如果胸痛是主動脈夾層,服用阿司匹林只能雪上加霜,所以出現胸痛正確的做法是減少活動,撥打120。

謠言二:吳氏計算血壓法更準確

最近網上盛傳"吳氏計算血壓法",據稱是一個叫吳鴻安的人,應用高等數學,發現了一組高血壓的計算方法,成為“吳氏計算血壓法”。見下表,比如一個80歲的男性,正常血壓應該是80+82=162mmHg。

這些你堅信的心血管病謠言,沒一個是真的

正常血壓值的由來並不是通過公式或者某位專家“臆想”得到的。而是經過很多次數十萬例的臨床試驗結果而確定的數值,該數值能證實對患者的預後最有利,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由於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腎併發症。

當前認為人的血壓值應至少<130/80mmHg,對於老年人,如果能耐受也應降到130/80mmHg以下,最近發表在JAMA上的SPRINT研究認為即便80歲的老年人強化降壓,也可以使患者的預期壽命延長,所以得了高血壓,切勿相信網上謠傳,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給您開據一個適合您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謠言三:降壓藥有依賴,停不下來

首先談一下什麼是藥物依賴,是指長期服用某種藥物,一旦停下來,會產生某種特殊的症狀。而大家常說的降壓藥一停血壓又上來不叫藥物依賴。

高血壓病一旦確診,不能治癒,需要通過藥物來控制達標,目的是減少長時間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腎損害。而二級以上高血壓往往不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到正常範圍,需要服用藥物。高血壓藥物停用後,不會有產生類似戒斷症狀,但當藥物代謝掉後,血壓會再次上升。所以一旦確診高血壓應終身服藥。

謠言四:千萬別放支架,要不然就得長期吃藥

得了冠心病是需要終生治療的,需要長期服藥,即使沒有做支架也得長期吃藥,而植入支架後也並不增加服藥的數量及種類。當患者心臟血管出現嚴重狹窄,或者完全閉塞發生心肌梗死後,需要立即開通梗死的血管(植入支架),這樣才能防止心肌細胞進一步壞死,防止猝死發生。如果命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以後,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應根據病情植入支架保命,再談以後。

謠言五:血管狹窄超過70%就應放支架

NO!很多患者朋友在體檢時發現心臟血管狹窄超過70%,有的人可能告訴你,你需要放支架了,這是錯誤的。目前植入支架的標準並不完全依賴血管狹窄程度,而是根據是否有心臟缺血證據(如平板運動試驗陽性、活動後胸悶、心電圖存在ST段壓低或者抬高且有動態變化的),如果沒有缺血證據,檢查提示血管斑塊穩定的,即便狹窄達到80%也無需植入支架。

謠言六:進口支架比國產好

目前臨床觀察來看,國產支架與進口支架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進口支架在血管直徑小於2.5mm的小血管上有一些優勢,而進口支架的費用差不多是國產支架的一倍。支架只是治療的手段,並不是貴的就好,千萬別“要面子”。

謠言七:支架後不能運動了

很多患者植入支架後,擔心支架脫落、變形,不敢運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手術過程中,擴張支架的壓力是輪胎壓力的6-8倍,使支架緊貼在血管壁上,一年之後血管內皮細胞就把支架包在裡面了,形成血管的一部分,所以支架不會移位、脫落。而運動對於冠心病支架患者非常有益,可以降低脂質代謝紊亂、防止支架的血管再狹窄、促進心肌壞死區域側支循環的建立、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併發症發生率及病死率。

謠言八:支架後不能做核磁了

在3.0T場強的磁場(臨床常用的核磁共振場強為3.0T或1.5T)下,支架不會出現位置移動,因此,即使支架置入後馬上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也是可行的。其次,在3.0T場強的磁場,支架因電流傳導產生熱量的溫度上升不超過2.6至4.7攝氏度,在血管內血流的持續沖刷下,溫度的上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謠言九:得了心肌梗死必須放支架

得了心肌梗死後及時開通堵塞的心臟血管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放支架的目的是解決血管的狹窄,因此只有血管存在嚴重狹窄的患者才需要放支架。如果經過血栓抽吸等措施處理後血管無明顯狹窄的患者是可以不放支架的。所以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開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是血栓抽吸、也可以是植入支架視具體情況定)

謠言十:拜阿司匹刺激胃,應該飯後服用

拜阿司匹靈是阿司匹林的腸溶片,應該空腹吃。原因是腸衣在強酸性環境中是不溶解的。空腹狀態下,藥物很快進入腸道,故不會對胃黏膜產生直接的刺激與損傷作用。若餐後服用,某些食物可以改變胃內的酸鹼環境,可能會導致藥物在胃內溶解,從而加重胃內不良反應。

謠言十一:醋泡食物可以軟化血管

網上關於陳醋的養生方子還真是不少,有醋泡花生、醋泡黑豆、醋泡雞蛋、醋泡木耳、醋泡洋蔥等等。

醋作為家庭必備食料,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最佳的保健食品,少量食用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是醋泡花生等偏方並不能軟化血管,軟化的只有花生。盲目過多的食用含醋類食物,會造成胃內酸性物質大量增多,從而引起消化性潰瘍、胃出血等不良後果。

謠言十二:喝紅酒可以軟化血管

的確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但是含量並不高,每天少量的紅酒由於含量太少,不具有抗氧化作用。有人可能說那多喝點呢?

動物研究實驗顯示,紅酒中提純的白藜蘆醇有抗氧化作用,如果按照人與動物體積換算,需要1000ml紅酒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大家別忘了,紅酒中大約含有15%的酒精,大量攝入酒精可以引起消化系統腫瘤、酒精肝、酒精性心肌病等嚴重問題,所以說每天喝紅酒來軟化血管並不靠譜。

謠言十三:每年輸液能通血管

剛輸完液,血管是可以得到擴張的,但是藥效只有應用的那麼幾天,靜點藥物停了,藥效自然沒了。而且輸液只能擴張血管,對已形成的斑塊沒有任何作用。長期輸液還容易得靜脈炎等併發症。所以如果是心臟病急性期可以輸液治療,對於預防以及長期控制血管粥樣硬化,輸液沒有任何作用。

謠言十四:冠心病患者不能吃蛋黃、肉

血脂的異常三分之一由於飲食所致,三分之二是代謝問題,所以吃素也會得冠心病,合理飲食,葷素搭配肉、蛋控制總量才是正解。

謠言十五:玉米鬚煮水喝,降三高

千萬不要信這種“神水”的功效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謠言十六:長期吃阿司匹林會讓血管變薄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對血管本身結構沒有任何影響。

謠言十七:生花生降血壓?花生皮能補血?

花生只是一種食物,不是藥,它不降血壓、不降血脂、更不治病。

謠言十八:心臟病應多吃深海魚油、輔酶Q10

深海魚油是否對心臟病有益尚存爭議,輔酶Q10確實是心臟能量藥物,但是人體利用是有限度的,如果大量攝入營養物質,過多的營養物質會轉變成脂肪儲存,會引起血脂升高,反而加重血管粥樣硬化。

謠言十九:吃香蕉“通便”

香蕉特別是不太熟的香蕉(我們吃起來有點發“澀”的那種)含有丹寧和鞣酸物質,這兩種物質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可以吸收腸道內食物的水分,將糞便結成乾硬糞便,從而導致便秘。所以說香蕉不但不能通便,反而不熟的香蕉會加重便秘。

謠言二十:保健品能清理血管斑塊

導致血管斑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代謝紊亂、血脂增高,而血脂高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飲食因素,二是代謝因素,而已經形成的斑塊無法去除掉,藥物治療的目的是防止斑塊破裂或繼續發展。廣告中的任何保健品都不會有消除斑塊、改善代謝的作用,唯一改善斑塊的方法就是,均衡飲食、堅持運動、規範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