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父母只想到退款真的不够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下班后就自顾自地刷小视频或者玩手游。

一些家长嫌孩子吵闹,直接给孩子一部手机来娱乐。

一些家长以玩网游为奖励来换取孩子写作业,考高分等。

其实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亲子关系的不好,才是导致孩子沉迷玩手机的根本原因。

一旦发现孩子乱充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自己的损失,哭闹加曝光。

辩解自己如何如何穷苦,维护孩子如何不懂事,声讨游戏平台如何无良。新闻媒体也乐意宣传,仿佛谁弱谁有理,对于真相谁在意呢?

小孩子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父母只想到退款真的不够

先看看法律对孩子的这种消费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在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该消费行为系小孩子本人行为,且消费的金额与小孩儿的年龄和智力并不相符的情况下,平台应当返还小孩子已打赏的款项。同时,如父母存在过错,父母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以及《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能证明是小孩本人的消费行为,而且消费的金额与小孩的年龄和智力并不相符,那么小孩子的行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一般为父母)同意、追认的,则小孩子的消费行为无效,平台应当返还已打赏的款项。

小孩子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父母只想到退款真的不够

同时,如父母未能对小孩儿尽到监管职责,对自己的手机及银行卡的密码未能妥善保管等等,那么父母对于小孩儿打赏行为的无效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一定责任,那么就仅能返还扣除父母过错以后的款项。

从挽回损失的角度出发,关于如何解决:

尽可能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如证明是小孩子个人行为的证据(家里的监控录像、打赏的用途、付款的时间等等)、银行转账流水、平台账号充值账单、主播信息、监控资料、手机的账单收据、支付宝账单等等。

同时,可以报警,寻求警察协助找平台要回钱款。如平台不配合退还,那么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已打赏的款项。

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有充值打赏的行为时都会指责,甚至殴打孩子。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做家长更需要好好反省!孩子爱玩游戏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因此才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除此之外,家长要做好手机支付的各种隐私加密,还要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对金钱有基本的概念,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很不容易。像四川一个九岁的孩子游戏充值2000元后,其父母让其捡废品还款,就很值得推荐。

小孩子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父母只想到退款真的不够

也应该告诉孩子们,游戏就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时间,培养孩子正确看待游戏与消费。

手机和金钱是掌握在大人手上的,不要一出问题就是孩子不懂事,平台不合理,多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