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竟忘涂答题卡!遭遇这般“冏事”,他如何逆袭圆梦北大?

张同学是一名北京市海淀区考生,他在第一次高考中语文考试时,出现了重大疏漏:9道选择题忘记涂答题卡,直接失去27分;作文也写偏了题,只得到了30多分,比平时少了近20分。因为语文考试失误,以及平时学习方法的问题,让他与名校失之交臂。

第二次高考,他被北京大学录取。下面,一起来听他自述与高考的故事……


1 语文考场,发生了一场“乌龙”事件

回想起第一次高考,在语文考场上发生的“乌龙”事件,我都会觉得有些诡异。

这是什么样的错误呢?语文试卷有一篇文言文,里面有9道选择题需要涂答题卡,这些题正好和一道跨页的简述题相连。我当时看到简述题就忙着去答,做得还挺顺手,结果翻页后忘记了前面还有选择题,后来也没想起来。等我写完作文,基本就到了结束时间,没时间再检查,就这样交了卷。其实离考完还差20分钟时,监控员提醒过大家及时涂答题卡,但是我写得太专注居然没听见,错过了弥补的最后机会。等一出了考场,我觉得哪里不对劲,才想起自己确实没有涂那些选择题的答题卡,整整27分,我当时就懵住了……

后来,我努力平复心态,完成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最终高考成绩出来了,609分,虽然发挥比较正常,但是语文因为部分题答题卡没涂,只有86分,除此之外,我作文发挥失常,平时能考48分,这次只有30分。


2 多年苦读,一朝放弃,着实太冤

我父母从小对我“放养”,他们管我管得不严,也不太在意我的学习成绩,只是要求我做人态度要积极。我也不算是一个主流意义上好的学生:喜欢看武侠小说,上课因为看小说书被没收过;高二高三在优势学科课上睡觉,理由是老师教的我早就会了;爱熬夜,有时候学习,有时候看足球;平时我比较粗心不注重细节,所以重大考试会暴露问题。

第一次高考,我没考上北大,我琢磨了大半个月,是走第二志愿还是复读?真是难以抉择。起初,我对再上一次高三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着实不想再“受罪”。但想想,自己苦读这么多年,一朝落马,不能成为理想中的人,实在是太冤枉了。我不甘心,我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日思夜想,和家人、老师商量,经过半个月思想斗争,并且考虑了复读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我决定再拼一回,复读!

爸爸很支持我,因为他听过精华学校的复读说明会,觉得这所学校招牌过硬、师资强且学生普遍质量都很高,每年都有好多考上北大清华的人,于是我们一致决定,进入精华学校全日制精粹班。

高考竟忘涂答题卡!遭遇这般“冏事”,他如何逆袭圆梦北大?

3 学会答题规律,我如虎添翼

真正进入复读的状态后,我才发现,复读既不可怕也不神秘,它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生活并不因此而改变很多。喜悦、悲伤、辛苦、轻松与苦闷,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与追求。

复读不同于高中,除了重复性的记忆与理解之外,更多的是知识体系与学习能力上的升华。这要归功于高中三年的积累,更要归功于这里的老师们的敬业与教诲。

我在复读班里要解决的主要是知识细节问题。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一般是讲各种题,讲老师归纳的知识脉络;其他科目结合教科书较多一些。同时,老师会教给大家很多答题套路,尤其是地理与语文学科,教授的内容正对我的路子。很幸运遇到这些老师,使我在知识与方法上没有遗憾,使我能够实现最初的梦想。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地理老师传授了我们如何考虑答题的各个方面,如何在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打出采分点,细致到一道8分的题要答出至少4条知识点,能写出5条会比较稳妥等。语文看似不好复习,其实也有“套路”,凭直观感受作答和按套路答题是完全不同的。老师还会教大家讲究细节,传授阅读题的应试技巧。

本来就有一定实力,又学会答题技巧,更是如虎添翼。我的分数原来卡在北大录取线的边上,进班时属于中下游。在复读班读了半年就上升到北大线上,进步到班级前列,并且保持稳定。

我的学习状态有过轻微起伏,刚开始会非常努力,绷紧了逐渐有所放松,一度会有懈怠,因为一遍一遍重复,却没有明显提升;感觉满身漏洞,却又无从下手;决战时刻还早,理想的光明又渐渐在身后消逝,迷茫得有时候可以令人绝望。此时能拯救自己的唯有坚持,不计成败得失的坚持。


4 唯有坚持,才能换回理想

我在精华精粹版学习时是住校,我不排斥住校,但作为一个“夜猫子”,对到点熄灯还是不太适应。综合考虑了生活和学习节奏等因素,我和班上认识的一个同学在校外租了房,每天往返于学校和临时住处之间。

有时两人半夜学饿了,会骑车出去觅食,边骑边聊天,天南海北尽情侃大山,能从位于西三环的花园桥小区骑到北四环,再绕中关村南大街回来。我和班里其他男生关系处得也不错,一起打羽毛球、篮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尽量自我调节。这个同学后来考上了人民大学金融系,上大学后我们依然保持联系。

在精华,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每个人都有擅长之处,目标均瞄准顶尖高校,但彼此会分享复习心得,交流答题技巧,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实现共同提高。复读班每天安排都是满满的,会比高中时候累,但我心里很充实,未来的日子很清晰。

2014年,我先参加了北大自主招生考试,顺利上线,心里有了底。6月重返战场,这次我胆大心细,谨慎对待每一道题,一甩去年的颓势。发榜那天,成绩不出意外,总分达到667分,其中语文科目考出135分,比2013年足足提高了49分。燕园(北大)为我敞开了大门。

有人问我,这么拼搏值不值,毫无疑问,物超所值。理想终于实现,或许人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没有辜负青春,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付出。

这一年给了我真正的磨砺、考验、成就自己的机会,成熟、清醒与坚定是精华赐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经历和感想,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助我闯过日后的每道难关。

希望我的高考故事,可以激励正在为新高考冲刺的学弟学妹们。在此,我还要给予大家一些建议:


01

关于专业:填报专业要谨慎,因为专业的热度是易变的,也许毕业时就不是报考时的模样,而且全国高校都开设的所谓“热门”专业,有多少含金量呢?有志于学术的,只要家里有条件,可以选自己有能力做好并且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什么都行,跟着感觉走,不能人云亦云。

02

关于大学:能考上公认的顶尖大学最好,有一些高校的名气不够大,实际品质很好,比如南京大学,是和复旦一类的。如果你选择的科目和专业范围有限,那么不妨多看看心仪专业所在的高校的牌子,比如法学、金融、财政、新闻等专业,人大办得很好;文史类、理工类、哲学类、语言类的专业,北大当仁不让;想学汽车专业的可以参考吉林大学。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还需要看学术环境、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校精神面貌等因素,整体水平高的高校会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