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本期推薦】

藝術家:屠志煒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屠志煒,字逸之。1980年2月,出生於紹興陶堰。花鳥、人物作品及論文多次在《當代藝術名家》、《美術報》、《中國商會》《教育信息報》《中國書畫》、《紀實》等雜誌專版介紹。並在《中國週刊》、《中國產經新聞 》、《中國消費日報 》、《中國商務新聞 》、《中華新聞網》等各大媒體轉載。作品在北京798、清秘閣、臺灣、香港、澳門、韓國等專場展出。現任教於紹興越城區陶堰鎮校。喜古代書畫收藏、鑑定,已有二十餘年。其書畫作品落墨大膽潑辣,毫無顧忌,用線肆意、酣暢而不失樸拙。近幾年專攻紅衣羅漢,受到國內外藏家好評。出版有《屠志煒作品選》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往事記錄回放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中國美院原院長肖峰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中國書協原副主席朱關田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中國書協副主席陳振濂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著名書法家沈定庵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張桂銘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著名書法家華人德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著名畫家何水法、李奇茂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著名畫家朱穎人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著名畫家孔維克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與中國美院教授張谷旻先生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一家合影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一念菩提屠志煒紅衣羅漢裡的“色與“空”

文/胡玲燕

紅衣羅漢,流傳至今,最著名的當是元代趙孟頫的《紅衣羅漢圖》。當代,在中青年畫家中,畫紅衣羅漢的並不多,而對畫紅衣羅漢進入一種痴迷的更是鮮見。

屠志煒,算一個。

1.

屠志煒,浙江紹興人,字逸之。有畫評家論其書畫作品為:落墨大膽潑辣,毫無顧忌,用線肆意酣暢,而不失樸拙。其作品最為人稱道的便是紅衣羅漢。屠志煒畫紅衣羅漢,畫面有一種緊湊的節制感,猛然間,你還會有一種八大山人花鳥畫“少”的影子。

但正如八大山人的“少”,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給了人們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一樣,屠志煒紅衣羅漢畫作的節制感,是要在空間佈局裡為思想與情感騰挪出足夠的餘地。

其紅衣羅漢畫作的創作,越往後,節制感越強烈。用屠志煒自己的話說是:

“內心越來越清明瞭,有一種尋求唯一的意願了。”

這似乎與人的成長有關,年歲越長、經歷日豐、世事磨礪,就越希望內心慾望負擔少一些,紛擾少一些,越是希望能為精神尋求一汪清泉,一隅凡塵,那裡風輕雲淡,惟心所向。

屠志煒用他的紅衣羅漢,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心與靈的祥和與寧靜。因此,這樣的畫作,絕不是限於技法與技巧的醇熟,更多的是因心造境,是情志與技法的雙重擴張。

2.

屠志煒在紅衣羅漢的創作上,仍然是認同趙孟頫關於“古意”的論述的:

“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意。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豔,便自謂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所作畫,似乎簡單,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

趙孟頫所說的古意,即是用筆簡處的情緒擴張。而這種對於擴張的共情,趙孟頫認為,跟那些沒見過世面的狹隘到只注重技法的人是講不明白的。

從屠志煒紅衣羅漢畫作的前後對比來看,用筆愈簡,留白更加肆意,畫面在無限留白和主體愈加節制的構圖中,似乎就在說明這種對於趙孟頫“古意”的倔強追隨。

從屠志煒早期紅衣羅漢作品中,比如《孤山放鶴》、《拜石》、《靜觀圖》、《觀滄海》《花開富貴》、《無量壽佛》等,部分作品中,仍有國畫的影子,哪怕寥寥疏筆,畫面仍然是有一種“滿”的感覺的。其中的紅衣羅漢,並不是畫面的唯一,有環境、有情境、有情節,總之是有凡塵俗世之感的。這裡面的紅衣羅漢,更像是在修行的路上,你看到的是一個故事,鮮活生動。

因此,屠志煒早期的紅衣羅漢,更多的是一種現世生活的話語模式,其中的紅衣羅漢各有情志,各有雜念,其中也不乏畫家本身情志的輸入。

但有很多人仍然喜歡屠志煒早期的紅衣羅漢圖,因為其中的真實,其中更接近中國傳統文人情緒的意境,以一種相對濃烈的情感表達,把欣賞者帶進了一個有著痴嗔喜樂的修行世界。

他們說,這就是屠志煒紅衣羅漢的“色”,無從舍,無從得。

滄海桑田,世事輪迴,這些紅衣羅漢又何嘗不是照見了我們一身的蹉跎與奮進?

3.

直到2019年,我們看到了屠志煒先生的《阿彌陀佛》,看到了《修己》,看到了《無量壽》,還有《氣之所感不因情至時有可為亦由人興》。是的,我們看到了震撼人心的紅衣羅漢。而這種震撼,卻是在靜默中完成,在沉思中無限擴張。

每一個禪定的紅衣羅漢,就是畫面的唯一。屠志煒紅衣羅漢的節制,此刻,獲得了一種穿透式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空”,是無常中的有常,是紛繁中的寂靜,是無即有。從此,屠志煒的紅衣羅漢獲得了一念菩提之境。

一是構圖之節制,紅衣羅漢始終在蒼穹之下,在世塵裡,一種低的姿態,讓人心瞬間從浮華走進謙卑與恭敬。人說登高跌重,人說高處不勝寒,人說得意須盡歡,一切的浮華蒼涼,不過彈指一揮。而惟有謙卑與恭敬,乃為抵擋一切無常亂離之所在。

二是紅衣羅漢象形之節制,相較早期作品略顯肆意的筆墨,後期的紅衣羅漢象形,無論是形體、姿態、神態、筆勢,都進入一種節制與冷靜。禪坐、環手、低首、閉目、沉思,這好像是屠志煒如今紅衣羅漢的唯一造像。用筆的節制和冷靜,與整個構圖除此之外皆為“留白”形成一種無形的空間張力,也讓我們看到了禪定的紅衣羅漢裡,世間一切皆“空”之渺渺。

三是紅衣之“紅”,在後期紅衣羅漢圖“空”的張力之下,已經沒有了前期紅衣羅漢的塵世之“色”。如今,紅衣羅漢之“色”,早已是一抹悟性,是存於天地之間的圓融,更是頓悟之後灑進心裡的一束光亮。

從此,無畏亦無懼。

4.

而一切的塵埃落定,總有著掙扎與轉折。

就屠志煒紅衣羅漢圖的變化而言,折射的更多的還是畫家內心追索的變化。從畫作,一般能看見畫作者一時一地之一境。從來看八大山人的畫,總有濃郁的苦澀與不可得的冷寂。那個隱遁山林,佯狂鬱憤的王朝後裔,終是吟出了“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的詩句。

而屠志煒一幅《阿彌陀佛》,則道盡了這種塵埃落定前的掙扎與轉折。

這幅紅衣羅漢與前期和後面的紅衣羅漢圖皆有不同,既無前期羅漢圖曠遠疏落的意境,更不似後來紅衣羅漢圖的節制與圓融。可以說《阿彌陀佛》是屠志煒紅衣羅漢圖中的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畫面逼仄、用墨濃烈,羅漢造像有一些僵硬,一絲悲苦。造像的生硬與環境的生硬,為畫面的逼仄增加了緊張和煩悶感,看著讓人覺得總有哪裡出了問題,不舒服,但又欲罷不能。

你看,上有峭壁,下為懸崖,你危坐其間,一種上下不得的躊躇與無著無落。大概,這種境,只為心為惑所累之人而造。

在這裡,一念可成魔,一念有菩提。世相萬般,惟有苦修,放下執念,方得自在吧!

屠志煒的紅衣羅漢,從《阿彌陀佛》開始,脫胎於“色”,轉折於“困”,終有一念菩提之後的色與空。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屠志煒 感悟“逸”境 渾然天成

文 /謝勇鋒

說起文人畫,世人對它的起源難以琢磨得通透,但是若提及“中國畫中價值最高、影響最大的畫科”,它實至名歸。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文人畫區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素材多取自於山水、花木,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抒發個人"性靈",標榜"士氣"、"逸品",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初識屠志煒,瞭解到他與文人畫有一些淵源,但我並未放在心上,畢竟未謀面,只是簡單的言語溝通,不過“少言寡語”、“性格沉悶”的刻板印象卻在我心裡已然形成。後來偶然間的一次面對面交流,讓我對他的印象有了翻轉地改變。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秋天像一杯酒,入口很烈過喉很涼,到胃裡又偏偏有些暖”,這話如同屠志煒給我的感受。入秋的紹興伴有絲絲涼意,但陽光依舊燦爛。屠志煒在紹興偉豐古玩城開了一個工作室,見到他時,手裡還把玩著古玩,隨處可見的畫作讓整個工作室散發著“閒情逸致”。興許是畫作與古玩太多,這麼大面積的工作室又顯得“狹小”,似乎這裡的每一處都可能是他隨時駐足創作的案臺。

屠志煒神情淡然、衣著樸素,但其實並不是個“悶爐子”,聊起古玩、畫作之時,只見他的眼睛中帶有光亮,交流也不似之前那般冷淡,侃侃而談中絲毫不見名家做派,這點的確讓我頗感意外。後來與畫界的三五好友聚會時,在不經意間提及了此事,大家竟是“瞭然如心”,並對他很是讚歎——淡然如水,低調而又謙和。這讓我不禁想起近代陳衡恪對文人畫的評定之語:“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細看屠志煒筆下的文人畫作,讓我感觸唯有無染無拘的靈慧妙心方能“因心造境”。多年來,屠志煒始終如一,堅持內心所想,筆墨精神傳達澄明心性,秉持著對繪畫的純粹情感,創作出一幅幅入人心扉的“文人妙語”。其中,紅衣羅漢是屠志煒畫作中的精髓所在。

這些年來,屠志煒熱衷畫紅衣羅漢,久而久之,積攢了數不清的紅衣羅漢佳品。他將自己對禪意的理解與情感投射到這些佛畫之中,在傳統與現代、繁複與簡練、空靈與厚重間“穿梭”。石面大染的石青和樹幹遙相呼應,配合著古豔的袈裟、或青或白的底衫、或深或淺的羅漢膚色,整體的色彩視覺效果非常飽和。

不難發現,屠志煒每一幅紅衣羅漢圖都各有不同,無論是勾畫的的人物角度,還是神情與細節。不過這些畫作都有相同的特點:雜而有章、動中寓靜、以簡概繁,再參以禪學思想。在他筆下的紅衣羅漢常常只需用墨略施渲染,簡淡而不失層次,便可帶領觀畫者走進深長悠遠的意境,禪趣油然而生,屬實耐人玩味。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可以說,在這焦躁的鬧市之中,屠志煒擁有著很難得的境界,清而能麗,綺而不靡。又想起與他初識的時候,那刻板的印象於我腦海早已不見蹤跡。真誠質樸、低調謙遜的性格注入進他的“草木山石、花鳥人物”之間,渾然天成,自然真趣。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諸事常護念 百福自莊嚴》102cmx3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入一切智藏 度無量眾生》68cmx3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春意濃》77cmx34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平安喜樂 法喜充滿》68cmx29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書存金石氣 室有惠蘭香》68cmx33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吃虧是福》57cmx35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花開見佛》68cmx37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山川異域 風月一天》72cmx34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跳出局外下一局》69cmx27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富貴昌吉壽萬年長》77cmx34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智慧如海》104cmx41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聚財納福保平安》68cmx30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再等等》97cmx35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南無阿彌陀佛》72cmx2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煙雲供養》101cmx24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花開不出山》106cmx2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曾因酒醉鞭名馬 生怕情多累美人》95cmx23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有酒有茶有故事》101cmx23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嘉福久遠》102cmx2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常為諸佛所護念 當盡其意如虛空》100cmx22cm

「筆墨丹青」——浙派新秀丨屠志煒作品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