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是不是真的靠天賦?

承德露露


寫小說和天賦的聯繫也許像錦上添花,它更像是驅動你去完成它的加油器。

那什麼是天賦呢?什麼樣算是有天賦呢?你怎麼判斷是有天賦呢?

而寫小說和你判斷是否有天賦的標準的關係是什麼呢?

然後釐清分解寫小說需要具備的條件。

看和你所定義的天賦的關係,然後做出判斷,靠不靠天賦。

如果這個天賦是一種本能,類似張愛玲的天才展示,也許這個判斷範圍會比較狹小。

而事實是大部分我們寫小說是完成小說的基本構架,讓讀者看懂喜歡,這其中所涉及的就包含太多。

所以寫小說和天賦的關係,有它更好,沒有你所以為的驚人天賦,那就訓練與刻意練習吧,畢竟如何的方法論還是比較多的,可以試試探尋出來看看哈。



悠smile


有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理由,是“精通敘事藝術”。

1954年,海明威(1899~1961)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海明威精通敘事藝術是因為他天生會寫小說?顯然不是。

他是一個傳奇。

因為他父親是醫生,所以從小見識了死亡。他的小說《印第安人營地》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醫生帶著他小小的兒子出診,病人是一位印第安婦女,他丈夫目睹妻子的痛苦,竟割喉自盡。

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負重傷,身中237片彈片,在暈倒之前,還把另一個傷員背到急救站。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因車禍頭上縫了57針。戰後,他還兩次遭遇飛機失事!正因為這飛機失事,加重了他舊傷復發,以致影響寫作,在獲諾獎後第七年,他用獵槍打掉了自己大半個腦袋!

庸俗的人會說,都得諾貝爾了,還寫什麼寫!

庸眾不懂英雄!

魯迅甚至說,天才與庸眾的戰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說這麼多,是要說明,寫小說首先應該有豐富的閱歷——雖然不一定傳奇。

《紅樓夢》之所以偉大,與曹雪芹的閱歷有很大關係,有多少人親歷一個鐘鳴鼎食的家族變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的悲慘?

偉大如蒲松齡,還備好茶水和菸葉,讓人給他講故事——不然哪有豐富多彩的《聊齋志異》!

所以,寫小說,生活積累是一個前提,否則內容空洞或者低幼瘋傻胡編亂造。

第二,要寫小說,得具備對生活的認識能力。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理由,往往除了因為作家對文學的傑出貢獻,還因為作家對生活獨到深刻的認識。

有了傳奇的人生或者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不一定能夠寫出合格的小說。

你還得對所擁有的積累具備深刻的情感和認識。

這裡倒真是牽涉到小說家的天賦——感情豐富、敏感多思。

第三,愛幻想,具備想象力。

想象豐富既被看作優點,也被看作缺點。太實際的人會嘲笑從情感和思想出發看問題的人,視寫小說為痴人說夢,認為文學不能當飯吃。

第四,閱讀。

學習、借鑑對於任何寫作都是重要的。

最後,熱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綜上所述,寫小說需要天賦,但不是有天賦就能寫小說。

小說作家生而情感豐富,富於想象,思維敏感深入,對故事敘述興趣濃厚,但也須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大量的閱讀。

閱讀在幾十年前,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到茶館聽評書,聽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古代的故事——比今天讀有聲書更享受。


大悔憶智冰


文學不同於科學。文學需要的是“真情”,天賦固然重要,但是沒有真感情只有天賦,創作的文學作品只是空有一副華麗的皮囊,沒有內在的靈魂。沒有靈魂的作品,不能深入人心,引起讀者共鳴。


外獨不存


只是寫可以沒天賦,但想要靠寫書獲得“大利”或是“大名”那是真的吃天賦的。


美少女推土機


跟天賦有一定的關係

還有個人的經歷

知識的攝入量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有的人天生文字表達能力比較強,構思能力也非常的棒

當然也離不開後天的不斷學習,看更多的書,瞭解更多的知識


Ms李木子


一本小說要看自己的想象能和寫作能力,有的人寫作能力很強,是由於他們在寫作的空餘時間,閱讀過很多書籍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也能夠動手自己獨立創作,還有就是語言表達能力要強,才能寫出來好的作品。


抑鬱的小眼鏡


需要一定的天賦,即使文筆非常好的人,也未必願意執筆寫一部小說。


青鶴鳴


不是靠天賦,是靠各種情節堆積,各種場景切換,甚至是借鑑別人的套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星影評


天賦是其中一樣,閱歷豐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然後就是興趣,興趣有了,做什麼事都好,都會比沒有興趣的時候,理解得快,解決得快。


985直通車


我就問幾個問題?如果你能答出來,那就說明你的思路已經開始有些突破了。沉浸式寫作是什麼?意識流又是什麼?小說的大綱應該怎麼確立?一個場景中,主人公的視角是什麼?(上下左右前後,環視,透視)配角和龍套在一個場景中又分別起了什麼作用?對於戰爭,星球這兒類宏大的場景和對於閣樓宮廷這類中型的場景,人的視角又會發生什麼改變?什麼是寫作的節奏?我們應該要注意長短句的搭配麼?有哪些詞對於敘述是有障礙的,應該儘量刪除的?(虛詞)文章的排版怎樣才美觀,不會讓人覺得不想看下去?主人公是時刻處於運動中的還是處於靜止的呢?怎麼讓場景動靜結合?對人的描寫只是動作描寫麼?在一個場景中,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還有人的第六感都是什麼樣的。我們在不同的場景中選取的感覺有什麼區別?哪些是合適的,哪些是不合適的?敘述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的因素是什麼?是哪一種方式推動了故事的情節?(敘述)是什麼放大了細節,減緩了節奏,甚至靜止了時間?(鏡頭細節描寫)用什麼方式來推動人物的感情的昇華是最有效的?(對話)為什麼單純的描寫沒有辦法營造氛圍?(因為氛圍是人心營造出來的)在議論文中,如何的陳述觀點是有效表達?為什麼?我們需要注意寫作的思維結構麼?可能會出現的反對意見又是什麼?這些反對意見你要怎麼用證據,名言,道理,事實,甚至是虛構的敘述等手段來作證呢?人的心理效應有哪些?你能靈活運用到小說中麼?你讀過邏輯思維方向的書籍麼?有過為了寫小說,專門蒐集相關專業的資料麼?你又能用什麼辦法將平面化的資料變成故事呢?(參考《明朝那些事》)偉大的寫作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你能總結出規律並能加以運用,而不是像語文老師一樣只會分析些根本沒用的主旨感情基調麼?……問題實在是太多了,一個接一個的問下去,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思路就是在不斷地自問自答中越來越清晰的。慢慢地,你就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找到了自然問題就變少了,經驗就變多了,思路就廣闊了。然後剩下的就是慢慢積累,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積累,才能只需要寥寥的幾個字,就能完全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會寫作的和所謂的天才只會用你沒有天賦來搪塞你,永遠不要相信寫作是靠天賦這件事情的。寫作就是講故事,就是表達自我的方式,沒有誰天生就會,那些看上去的天才只是因為他們能夠無意識中達到這些要求罷了。想寫好記敘文,散文,報導,傳記,小說……直接練小說就可以,因為小說是文筆的集大成者。想要練好節奏,直接練習詩歌,唐詩宋詞,歌詞和文言文就好了,因為這些最精煉而且充滿韻律。想要練好畫面感,直接學習美學就可以,繪畫,電影,動漫,都是你的材料。想要練好議論文,只要學會辯論或者銷售心裡學就可以。想要練好說明文,只要會蒐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