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在日本為推翻幕府而進行的戊辰戰爭,對於日本的歷史進程和未來發展有極大的影響,而以這一段歷史為題材創作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在這一時期裡,無論是倒幕派還是佐幕派都有許多的傑出之士,而在這些人中以土方歲三的聲譽最佳,這位出身於新選組的佐幕派武士,在戊辰戰爭中與政府軍展開了血戰,最終戰死在了箱館戰爭中。但作為失敗者的他,卻得到了人們至今的崇敬。那麼到底土方歲三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一、新選組副長

土方歲三在1835年5月31日出生於武藏國多摩郡的石田村,對於土方歲三的家庭情況,至今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資料,其中一個說法是他是兄弟姐妹六人中最小的一個。在土方歲三出生前,他的父親就已經過世,六歲時母親也不幸去世,全靠他的兄長土方喜六撫養長大。

在17歲以前土方歲三曾經在服裝店當過學徒,但是卻因為與上司不和而辭職。之後土方歲三就靠自己家祖傳的療傷藥“石田散藥”做起了商販,同時在各地的劍道道場進行修業和比試。1859年,24歲的土方歲三結交了天然理心流的第四代傳人近藤勇。成為了天然理心流的入門弟子。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土方歲三和近藤勇的關係可謂莫逆之交,在1862年,兩人和師兄弟們一起參加了為保護幕府將軍德川家茂上京而組成的浪士組。在1863年護衛德川家茂抵達京都後,近藤勇和土方歲三為首的浪人們並沒有離開京都,而是和水戶浪人們一起組建了“壬生浪士組”,也被稱為“精忠浪士組”此後他們被負責京都衛戍工作的松平容保招募,成為了用於維護京都治安的武裝力量。並且因為在“八月十八日政變”裡,壬生浪士組因為協助幕府有功,所以被賜名為“新選組”。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不過此時新選組內部卻出現了權力鬥爭,水戶浪人芹澤鴨與近藤勇爭奪權力,而土方歲三則聯合沖田總司等人幫助近藤勇肅清了芹澤鴨,至此近藤勇成為了新選組的“局長”(相當於統領),而土方歲三則成為了“副長”(相當於副統領)。這一時期權利歸於性格剛烈的近藤勇,但出謀劃策則由土方歲三負責。為了維持紀律,土方歲三設立了“局中法度”,要求組員不可違背武士道、不可擅自脫離組織、不可私下籌款受賄、不可擅自訴訟調停、不可無故私鬥。凡是違反“局中法度”的人,都會被要求切腹謝罪。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依靠這種近乎無情的鐵腕手段,經歷了內部鬥爭的新選組迅速被整合了起來,並且成為了京都警備力量中最有戰力的一支隊伍,人數也擴充到了兩百人左右。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土方歲三準確的判斷出長州浪人古高俊太郎有“通賊之嫌”,在將其捕獲后土方歲三親自審訊古高俊太郎,遂得到了倒幕派欲在京都起事的情報。之後新選組突襲了倒幕派志士所在的“池田屋旅館”,擊殺倒幕派浪人七人,抓獲11人。新選組因此被幕府重重嘉獎並冠以“壬生狼”的威名,而土方歲三正是作為謀劃之人被高層重視,並在1867年封為幕臣。

二、戊辰戰爭

然而好景不長,1867年11月9日發生了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受到薩長同盟締結的威脅,主動把政權交還天皇,成立以德川家為中心的新政府,此事標誌著幕府開始瓦解。12月9日政府更是下達了“王政復古大號令”,要求德川慶喜辭官納地,政府軍和幕府軍的矛盾開始計劃。

最終在1868年1月27日,戊辰戰爭的序幕——鳥羽伏見之戰在京都展開。此戰中新選組選擇站在了幕府軍一方,可戰役最終卻以幕府軍的失敗而告終。土方歲三此時接替了負傷的近藤勇指揮新選擇,但是不利的戰況讓土方歲三發出哀嘆:“刀劍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的戰場將由槍炮主宰!”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鳥羽伏見之戰結束後,近藤勇和土方歲三率新選組撤往甲斐,並與其它殘兵一起組建了甲陽鎮撫隊。在1868年的3月6日甲州勝沼之戰爆發,不足300人的甲陽鎮撫隊與3000人的政府軍血戰。在兵力如此懸殊之下,即便甲陽鎮撫隊人人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手,也難免戰敗的命運。近藤勇不幸被政府軍擒獲後斬首,土方歲三則僥倖率領殘部突出重圍。在這之後土方歲三於多個局部地區的戰鬥裡,屢屢擊敗政府軍,尤其是在半日之內就攻破了由政府軍名將有馬騰太鎮守的宇都宮城。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而土方歲三本人在也戰鬥中被流彈所傷,被迫前往會津休養了三個月。也是在這個時期,土方歲三主持修建了供奉近藤勇靈位的“天寧寺”。然而局勢的惡化超過了佐幕派的想象,在八月份,政府軍開始攻擊會津藩,會津藩主松平容保亦決心與政府軍作戰到底。原本土方歲三是打算在松平容保身邊擔任護衛,與其一起和政府軍展開決戰。但是松平容保不忍忠心耿耿的土方歲三死在這裡,轉而命令他去向莊內藩求援,並命令他無論成與不成,都要帶著人離開此地。土方歲三雖是心中不願,卻也按照松平容保的命令行事。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此時的土方歲三已經是佐幕派為數不多的良將,自甲州勝沼之戰後,土方歲三對政府軍造成的損失,幾乎超過了政府軍的忍耐極限。可是土方歲三所打出的優勢,總是會被佐幕派的庸將輸得一乾二淨。會津藩的若松城失陷在即,同盟藩國也一一歸順政府軍,在哀嘆大勢難回之後,土方歲三也只能帶著新選組的殘部去匯合舊幕府海軍,以期能與政府軍繼續作戰。然而戰局的不利已經無法挽回,在和舊幕府海軍統領榎本武揚商議後,二人隨整合麾下將士,乘坐八艘軍艦前往蝦夷島(今日的北海道)。在這裡佐幕派將進行最後的抵抗,而土方歲三本人也將在這裡迎來人生的終末之時。

三、武士的終末

這個時期的土方歲三是迷茫的,曾經作為新選組副長的土方歲三,被稱為“鬼之副長”,這是形容他的嚴厲與苛刻,以及不近人情。然而土方歲三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他的好友近藤勇坐穩位置,並維持新選組的發展。可如今近藤勇已死,沖田總司也早已病故,其餘的人或死或散,當年從道場一路走來的朋友皆已不在。

土方歲三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並在行動上做出了改變。

在部隊抵達蝦夷島之後,佐幕派成立了“蝦夷共和國”,並在箱館·五稜郭進行了亞洲第一次記名選舉。根據選舉結果,土方歲三成為了陸軍奉行並(相當於陸軍副司令),併兼任箱館市中取締(相當於警察總長)及陸海軍裁判局長(憲兵總監)。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在這之後曾經的新選組“鬼之副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為人寬宏,隨和親切的“陸軍奉行。不復以往的嚴厲,而是變得謙和起來的土方歲三,或許是在以這種方式尋得一種寧靜。蝦夷共和國成立後,蝦夷共和國政府曾計劃對箱館民眾收取數額龐大的“戰爭獻金”,以便於作為和政府軍作戰的資本。土方歲三對此表示反對,認為:“無論勝負如何,決不能給民眾帶來困擾。如果擾民的話,不就和挾維新之命,行利己之實的政府官僚一樣卑劣了嗎?”最終,“戰爭獻金”一事不了了之,箱館民眾也免去了這一負擔,這一點讓箱館民眾銘記於心,對其感恩戴德。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然而政府軍的攻勢有增無減,尤其是在取得原屬於幕府軍訂購的“甲鐵”艦之後,更是於1869年3月大舉進犯蝦夷島。面對政府軍的強大攻勢,土方歲三制訂了以“迴天丸”懸掛美國國旗,單艦突擊位於宮古灣的政府軍艦隊,登艦奪回“甲鐵”艦的作戰,也就是著名的宮古灣海戰。儘管因為政府軍已經從美國購買了加特林機槍,導致登艦行動失敗。

但是政府軍仍舊被土方歲三的行動嚇得魂不附體。政府軍在3月26日登陸蝦夷島之後,土方歲三率軍在臺場山率領不足兩百人,且只有百餘支單發火槍的部隊迎擊了佔據絕對優勢兵力的政府軍,並將政府軍玩弄於股掌之間。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此戰之後,土方歲三名震天下,甚至於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都為之驚歎不已,故而希望土方歲三能夠流亡法國,願意委任其為師長。不過土方歲三無心在乎這些虛名了,並婉拒了法國公使。此時蝦夷共和國高層已經有了向政府軍議和投降的想法,土方歲三是寧死也不願嚮明治官僚俯首稱臣的,故此他決定展開自己的最後一戰。

1869年6月20日,政府軍開始總攻,土方歲三率少數兵力前往營救被圍困在辯天台場的部隊。此戰中土方歲三力阻政府軍的進攻,但卻在亂戰中不幸腹部中彈身亡。隨著他的死,蝦夷共和國也落下了帷幕,戊辰戰爭徹底結束了。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幕末的佐幕派大將土方歲三

結語

根據史學家的考證,土方歲三很可能是在戰鬥中,被一發從背後射來的子彈擊中斃命。我們無法確認這發子彈是流彈,還是有人故意射殺土方歲三。但是土方歲三的死確是不爭的事實,沒有消息說他的遺體被如何處理。所留下的只有位於納涼寺的衣冠冢,以及位於稱名寺的一座墓碑,這座墓碑是感念其恩德的箱館市人民暗中捐款完成的,以此作為對土方歲三的紀念。因此他們才在政府軍的眼皮子底下,為土方歲三修建一座墓碑,以報答他對箱館的恩德。或許,這就是對土方歲三,這位戊辰戰爭中的佐幕派名將最好的紀念了。

參考文獻:《戊辰戰爭全史》

《日本近代史》

《新・歴史群像シリーズ13-土方歳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