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吴汝纶:学贯东西的教育家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匾额:“勉成国器。”这副门联让许多人记住了桐城中学,记住了近代教育家吴汝纶。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桐城中学


吴汝纶幼时家境贫寒,但为了专注学习,他宁可舍弃口腹之欲。有一次,他得到一颗鸡蛋,并没有马上吃掉,而是跑到集市换成了松脂,拿来供夜里读书时照明。他博览诸子百家之书,笃好文学,对同乡先辈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桐城派文豪尤其尊崇。


清同治二年(1863),吴汝纶以县试第一名考取秀才,第二年中江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京会试,于同治四年中第八名进士,授内阁中书之职。


晚清重臣曾国藩慕其才,留佐幕府,切磋学问,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曾国藩曾向朋友评价自己的弟子说:“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其中的吴,便是吴汝纶。


吴汝纶不以功业名世。对于国家救亡图存之道,他更看重教育的作用。短暂地担任过两地知州后,他向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毛遂自荐,欲接任莲池书院山长之职。李鸿章知道吴汝纶的志向,便同意了。


吴汝纶到院后,锐意改革,聘请日本教师教授外文,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国内慕名求学的青年很多,严复、林纾、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李光炯、房秩五等人都受过教益。当时住在北京城的日本和西方的文人学者也常往保定向吴汝纶请教,特别是日本教育界人士与他来往频繁。他们相互交流,促进了吴汝纶对西学的了解,萌生了兴办新式学堂的主张。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定尝试新政,开办新学。吴汝纶以其学贯中西的才能,担任京师大学堂新学总教习一职。为办好新学,同年吴汝纶出访日本考察教育。在出访过程中,吴汝纶经历了两件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是出访的行程中,有一站是日本的马关。甲午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马关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吴汝纶触景伤情,挥毫写下“伤心之地”四个大字。


另一件是吴汝纶在日本时,一天山根少将前来拜访。当谈及吴汝纶的儿子以后的志向是学什么专业时,吴汝纶回答说,儿子日后“将学政治、法律”。山根少将闻言,哈哈大笑说:“贵国人喜学宰相之学,满国皆李傅相也。”这对吴汝纶触动很大,认为“其言切多讽,记以示儿”,并把这件事记录在日记中。


这两件事激励了吴汝纶要在国内开办新式教育的决心。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研习西学。所谓“安得东西并一堂”,他的教育理念,是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西学教育融为一体。他在家乡筹办桐城学堂,可视为这种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吴汝纶擅长散文,是桐城派晚期的文学大师,但不固守“桐城家法”。他认为桐城古文“雄奇瑰伟之境尚少”,所以他的作品“意厚气雄,得于《史记》者尤深”。


大通古镇:新洲灯火照古街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怀。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这是明代学者王守仁停舟江边名镇大通时所作的诗,可见当时大通的优美。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陈磊 摄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据史志记载,大通唐始设水驿,曰大通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明清之际,它曾是一座闻名中外的江岸重镇,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它分为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大通古镇:新洲灯火照古街


大通还曾叫过“鹊头镇”。古代长江没有江堤,每逢夏季水涨,两侧是一片汪洋。九华山余脉——长龙山像一只鸟头伸到长江中,这一段长江叫鹊江,大通名鹊头镇。过去九华山叫陵阳山、九子山,所以鸟头位置的羊山矶古时叫“阳山矶”。春秋时公元前537年,吴楚两国在鹊江边曾打过著名的“鹊岸之战”。


澜溪街是由青石板铺就的。路的两旁,一些老商号和祠堂的字号标志依稀可见。报馆、银楼等建筑物的遗址还在,处处透着休闲安逸的气息。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澜溪街


街的尽头有渡口。对面是一个灰绿色的岛,像漂浮在水面上的龟壳,那里是和悦洲。历史上,这里船桅如林,人流如潮。和悦街上也是徽派建筑,有圆拱形的门,屋檐则带有一定的弧度和弯弯的角。马头墙、吊脚楼与青石板铺就的巷道还留有明清时代的风味。那被雨水淋得发亮的黄麻石,与残垣断壁、沧桑破败的商铺都昭示了一种沧桑。不知名的小花在各处争相绽放,阔叶草从墙缝中长出, 这些把和悦街点缀得像是意境深远的油画。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和悦街


历史总是让人感叹。当初,这繁荣大街上满是达官贵人。大通轮船招商局、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国民政府六大银行直属大通分行、四家日报馆、两家火力发电厂、众多旅馆客栈、各类商铺与工厂等,其繁华胜景在1938年日军那场惨无人道的大轰炸中变为乌有。李白、金乔觉、杨万里、陆游、黄庭坚、包拯、朱元璋、王阳明、汤显祖、佘翘、曾国藩、彭玉麟、洪秀全、李鸿章、秋瑾、柏文蔚、黄炎培等名人,在这里踪迹可寻,故事永流传。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陈磊 摄


大通镇旅游资源丰富,镇内长龙山、慈堂湖山水相映,天然成趣。明清古井、天主教堂、古牌坊、水口景点、羊山塔影、红庙钟声、梅冶风帆、南湖胜览、龙山夕照、鹊渚晨曦、澜溪罾捕、新洲灯火都让人留恋。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十一)

陈磊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