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性和性知識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發展著,到了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相關話題更是達到爆炸程度。


然而事物發展所具有的兩面性,決定其必然存在著負面影響和誤區,克服乃至消除性文化中負面影響和誤區,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和使命。


近日,一則關於《沒有性生活的19歲女大學生為何懷孕》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不小討論,新聞的主人公小蘭(化名)在月經推遲兩個月的情況下,來到醫院做了B超。


B超結果讓所有人吃驚:宮內早孕,孕6+周,單活胎。


然而小蘭本人明確表示自己沒有性生活,在醫生的追問下才知道,她和男友的親密行為,造成了這次懷孕。


很難想象這樣的“烏龍事件”會發生在一個19歲的女大學生身上,這也反映出目前很多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對於性知識的匱乏,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曉敏青春說團隊自開設《青春期性教育家長必修課》以來,也遇到過許多類似案例,有些聽上去甚至很荒唐,卻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


下面,我們就一起深入談談上述新聞事件之外,還有哪些比較典型的青少年性知識誤區!


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被“羞恥”的夢折磨#


我們不止一次收到過類似的私信:


“曉敏老師,我有個挺不好意思的事情,我已經連續好幾個晚上做過不可描述的夢了......我是不是很壞很邪惡?”


其實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上至成年人,下至還未成年的孩子,缺乏性教育的人一定會擔心自己是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很多孩子甚至會從原來開朗陽光的樣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精神不振,甚至在掙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曉敏老師曾在以往課程中談到過,春夢其實和我們的衝動存在關聯,所謂衝動,是指人在一定條件刺激下自發出現的渴望。


它具體表現在心理上的慾望以及生理上的反應,這和性激素的作用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更容易做春夢。


心理學家甚至表示,相關夢境的自然宣洩,還能起到類似“安全閥”的作用,能夠緩和累積的性張力。


所以請不要被它困擾,注意此時的生理衛生、穿著寬鬆的衣物入睡、適當安排生活等等方式是我們可以做的。


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月經不是在排毒 #


“為什麼會有月經?”在榮獲奧斯卡最佳記錄短片的《月經革命》中,鏡頭前的印度女孩們露出驚慌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尷尬地抿著嘴。


“只有神才知道,流出來的是壞血”,村裡的老人這樣講解,男孩們在聽到“月經”時則猜測這是不是一種課間鈴聲。


一位看上去似乎對月經有所耳聞的大男孩則解釋道,據說這是一種會影響所有女人的疾病。


是的,你沒有聽錯,類似聽上去滑稽可笑的觀點真的有人認同,或許你會認為這樣的對話只發生在印度這樣女性地位底下的地方。


但實際上,它就在我們身邊,這些年月經雖然逐漸擺脫了疾病乃至邪惡的聯想,但仍然被圈在不可言說的社會陰影地帶。


無論國內國外,都有類似月經“不潔”、生理期女性“汙穢”的認知,舉一個例子做實驗,當我們去超市、商店買衛生巾,是不是會單獨要求售貨員給一個黑色袋子?


如果在結賬的時候突然被男性朋友撞見,會顯得很緊張或者不好意思,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月經羞恥”。


並且月經真的不是排毒,根據醫學上的解釋,月經其實是子宮內膜的週期性剝落,其中除了血液、子宮內膜碎片、炎性細胞外,唯獨沒有“毒”。


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流產遠比你想象的可怕 #


曾經各大廣告攤位展示的“無痛三分鐘人流”不知道欺騙了多少女性,根據此前北京婦產醫院的統計,該醫院每日進行人流手術的病人多達40位左右,其中已婚婦女和未婚先孕者各佔一半。


在曉敏青春說團隊以往接觸到的個案中,也有偷嚐禁果意外懷孕的青少年,原本青春正好的花季時光就這樣被毀於一旦。


一時的僥倖或是放縱,源於的對現實的無知,你知道嗎,現在流行的所謂無痛人流,打著無痛、零傷害的幌子,其實都存在著虛假宣傳。


只要是流產,都會對女性子宮造成很大創傷,有的人甚至會在人流後產生一系列後遺症、併發症乃至不孕不育。


醫學上甚至指出,當一個人流產超過三次,便很難擁有自己的後代!


對此,曉敏老師一直以來的觀點是——性行為本身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不負責任的性行為,這一點值得每一個家長去反思。


普及性教育固然重要,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教會孩子

“底線”二字,大家在衝動下做出的決定,並不是缺乏這方面知識,而是缺乏底線意識。


性教育作為曉敏青春說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希望傳遞的理念是:性教育絕不是簡單的生理衛生課,科學的性教育,不僅講“身體”,更要講“道德”。


沒有性生活的19歲大學生為什麼懷孕了?


這份性教育時間表,希望你收藏!

(對孩子的性教育,應根據年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分為幼童階段0~6歲、童年階段7~10歲和少年階段11~14歲。)


3歲:

父母應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明確認識,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3~7歲:

性角色意識的重要培養階段,要讓孩子從家庭生活中進一步加深對性別、性角色的認識。7歲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教師。


有一些犯罪分子經常把性侵害魔爪伸向年幼無知的孩子,所以家長應從孩子懂事起就告訴他自己哪些私密部位是不允許別人觸摸的,如果有被侵犯的苗頭要立即告訴家長或報警。


7~10歲:

孩子會逐漸對電視網絡上出現的戀人親熱的鏡頭產生強烈好奇心,這時家長應告訴孩子相愛才會做出親密的舉動,不過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得長大後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有這些舉動。


10歲~14歲:

孩子會關注到異性身體發育與自己產生很大差異,比如,女孩胸部發育、月經初潮;男孩聲音逐漸變得沙啞低沉,會出現遺精等生理現象。


有些男孩、女孩接觸異性同學可能會產生羞澀感,家長應引導孩子認識男女生身體和生理方面的差異,讓孩子坦然與異性同學相處。


14歲~18歲:

孩子漸漸會對異性同學產生莫名好感,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健康的異性交往,並告訴孩子,如何才是對自己喜歡的異性負責的行為,以及婚前性行為的負面影響。


當然作為範疇廣泛的性教育內容,還有很多的知識點和內容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曉敏老師通過幾千場的培訓經驗化為乾貨分享,和您一起探討其中讓孩子受用一生的15個溝通方法。


歡迎你私信回覆“性教育”進行深入瞭解。


春暖花開,希望你與我們一起,把這份大愛傳遞,花開浪漫的日子,我們在這裡一起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