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让她做的事,王熙凤为何没做?

田慧雨


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指出了贾家由盛转衰的命运,同时提出了两件解决之道。一是在祖茔附近置办田产、地产(祭祀祖宗的产业即便抄家也不会充公),二是将家族私塾也安置在此。两件事皆是为了给贾家留个退路,将来即便贾家遇到灭顶之灾也有一线生机可东山再起。

为何王熙凤听后却没有照做呢?

01王熙凤只是荣国府管家,当不得宁国府的主

宁国府、荣国府虽同出一脉,但分居两家,无论是出入府门,还是管家都是各过各的。王熙凤只是荣国府的管家,做不了宁国府的主。

秦可卿死后,贾珍要用不符合其身份的棺木安葬,贾政觉得不妥作为长辈劝了贾珍两句,贾珍仍一意孤行,由此可见即便王熙凤把托梦一事跟贾珍说了也不一定会执行。

02秦可卿死后不久元春封妃,贾家沉浸在“虚无的富贵假象”中,王熙凤没有相信托梦一事

王熙凤从梦中醒来便得知秦可卿的死讯,紧接着又要操办秦可卿的丧事、协理宁国府、设局害贾瑞。等一切事都过去了贾家又迎来天大的喜讯元春封妃和元妃省亲,贾家一下变成了皇亲国戚。此时的贾家看不到一丝衰败的迹象,王熙凤自然不会重视梦境所说的一切了。

03一艘载有几百人的大船不是王熙凤一人之力可以改变航行的

王熙凤虽然管家,但大事上面还是老太太、太太做主。大户人家最讲究体面、排场,别说少爷、小姐早已大手大脚惯了,就是底下的丫头小厮们也不知道节俭。元妃省亲后贾府也就外表看着风光,内里早已入不敷出。秦可卿提出的两个办法是把现有的银钱变成固定资产,一来会对现在的贾家造成不小的压力,二来未雨绸缪这种事说出来不好听也不吉利过不了贾母和王夫人那关。

秦可卿托梦更多的是作者的预兆,预示着贾府衰败已无回天之力。


天蓬菟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让她做的事,就是让她在贾府还处与尚有余力的时候,在祖坟附近多购置一些产业,名义上的收入是为了祭祀,但是将来如果贾府获罪的时候,这种产业可是不会被官府收缴的,贾府的子弟们就可以凭借着这个收入继续读书,有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是一个关系到家族传承的长久之计,王熙凤也是认可的,但是她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秦可卿应该是一个具有皇室血统的人,自然站得高,看得远,贾府里的众人是未必能想得到这么长远的。

宁国府是整个贾府的长房,秦可卿还是宁国府里唯一的长房长孙媳妇,就古代的豪门贵族来说,这种身份就应该是一个大家族的小姐,然而,秦可卿却是一个小官(营缮郎)从育婴堂里抱来的孩子,这可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宝玉到秦可卿房里午睡的时候,秦可卿屋里的摆设,无论是涉及到杨玉环,还是赵飞燕,她们可都是皇帝家的人物,这也说明了秦可卿不但不是一般人,而且还会是一个具有皇家血统的人物,只是暂时借着秦业的家庭关系而已。

站得高,才能够望得远,秦可卿对于贾府将来有可能获罪的担忧,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秦可卿无疑是贾府的一项政治投机,我们可以参照康熙费立太子的故事来想一想,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投机活动的风险可是很大的,要赌上整个家族的命运,但这对于安享尊荣的贾府里的人们来说,他们可是未必是能够考虑到的。

王熙凤即使是想要这么做,也未必会得到上层的支持。

别说是秦可卿这样的长远计划,即使是对于贾府目前迫在眉睫的入不敷出的状况,当有些理智的人看出来向上一级反映的时候,也是难以得到认可的。

荣国府的管家林之孝看出了这一点,向贾琏反应,希望可以减少一些贾府里的工作人员,减少一些开支,但是贾琏以贾政刚刚回家,时机不合适为由拒绝了他;王熙凤后来也对王夫人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也被王夫人否决了,就连黛玉都看出来了这一点,可她是和宝玉说的,这就更无异于对牛弹琴了。

在后期,王熙凤只想着要自己攒梯己,早就忘了贾府的大局了。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人,但是到了后期,因为她本身就比较喜欢敛财,在加上通过她在铁槛寺的弄权,白得了三千两银子,就越发的长了胆识,变得更加的恣意妄为了。

俗话说,“利令智昏”,恐怕王熙凤早就把秦可卿的忠告放到了一边儿去了吧。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紧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写到秦可卿在过世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终将“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又说“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王熙凤当时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后来确实没有去做,其中原因窃以为以下:

第一,秦可卿的说法对王熙凤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贾府衰败,王家至少还有王子腾,她并没有想到后来王子腾过世。

第二,秦可卿说的方案,毕竟涉及一大笔费用,贾家虽然是王熙凤在管家,但上有老太太在,而且当时毕竟是男权社会,长辈丈夫都在,更别说宁国府她根本说不上话,而且大家不会因为王熙凤的“托梦”之说而同意拿出这笔钱出来,更何况这“托梦”之说也拿不上台面来讲。

第三,王熙凤对“鬼神之说”虽然有敬畏,但毕竟是虚无缥缈的,比不得现实中王熙凤通过放贷等手段收获的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所以王熙凤应该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第四,梦醒后秦可卿过世消息同时传来,王熙凤就去宁国府管理内事,也无暇细想“托梦”之事,忙碌之时加上得意之势,也就慢慢淡了。

第五,正如秦可卿所说“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这一切如果是真的注定,也并没有这么容易化解。

《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占异兆”中秦可卿再次回魂,对王熙凤说“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这时候,王熙凤就已经“总想不起”了。





小远2020


梦中之事,岂会当真?

更何况,王熙凤的信条是“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王熙凤管理贾府,从大处上说是为了展现自己作为女中豪杰的管家本事,从小处上说,她管理贾府,只为了更好在这个位置上为自己谋私利,中饱私囊而已。

贾府的兴盛败落与她当然有密切关系,但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及先中饱私囊来得重要。

所以,在这些条件综合下,她怎么可能把梦中的预言付诸行动呢?


翰飞2020


秦可卿在王熙凤梦中给她留下遗言,要求她做到两条:

在祖茔周边买房置地,将家塾设于祖茔周边

解决贾府目前存在的两个问题:

祖茔祭祀无稳定供奉,家塾没有稳定的供给

这两条挽救贾府败落的方案看起来是天衣无缝的,也是可行的,主要就是动用银子买地。

王熙凤的反应是什么呢?

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

以王熙凤的聪慧和当家奶奶的见识,她对秦可卿的建议表示了充分认可。她是早想到了这层,只是由于学识所限,不能将这种模糊的看法提炼出一个改革的体系。如今秦可卿不仅站到了“想到”的最高点,还以谋划后路的智慧,为二人共同的谋略拿出了具体的战略方案,只差最后一步,王熙凤去实践“做到”了。

但是与秦可卿私人感情很深的王熙凤却没有做,为什么呢?

有句话说得很毒: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想到和做到的距离。

做到永远比想到有难度。

这事难度在哪里呢?

首先,决不是因为没钱。虽然在红楼梦开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宣讲:

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财政是在走下坡路,但还没有到最后“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贾府远没到拿不出钱来置办些田地的地步。无论是王熙凤暗地里拿钱,或者只能靠额外赚取或者省俭下来,还是后来元春省亲回家时的排场,这个时期的贾府“纵有些资金也都是有固定用处的,”但是不用凭空拿出些钱做这件事的实力,贾府还是有的。

之所以没有做,难度不在钱,而在于做这件事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自利的人不会做对她没好处的事

王熙凤最大的爱好就是名与财。好卖弄才干,喜欢别人称赞奉承。喜欢敛财,不但府里的银子要克扣,要挪用放贷,府外的银子也要弄权敲诈,她并不在乎整个贾氏宗族,她在乎的是个人利益。

秦可卿提出的改革方案有几人赞成,有几人支持,有多少能实现,都不是她最关心的,她最关心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对她有没有好处?会不会把她赔进去?

象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想的都是自己多捞钱。就算想到了贾府会倒台,更要饮鸩止渴地去捞,凡是对她没好处的事,也就无可行性,她就不会去做。

没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也就没有做事的紧迫性

说王熙凤没想到贾府在败,有点不符合她的灵性,但是以王熙凤没读过书的见识,她决没有预感贾府繁华落败得那么快的悟性。

或者说,她可能有一点危机感,但也没有意识到自家的富贵日子终究会到头。

她之所以肆无忌惮,也是想不到贾府会最终衰落的思想的外在表现。

既然意识不到紧迫性,做这件事接踵而至的麻烦当然也就不想面对。

1、此方案的最终目的就是“日后便是有了罪、败落之时”,贾氏祭祀可永继并贾家子孙可回乡读书务农。难就难在这个话题,在断言贾府的失败的基础上给贾府指出的最佳后路铺垫方式,这样的话不能提。我们知道,秦可卿说完遗嘱就死了,然后接着是元春省亲,难道王熙凤能对贾母说:丧事先不办,园子也别盖,有人推测我们家要败了,快拿钱我去铺垫后路,买地种田,好避免咱们家一败涂地?

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绝大多数人在风光得意的时候,也是不会想到有败落的一天的,何况这是出现在梦中的“朦朦胧胧”的提醒呢?

2、凤姐在贾府撑天只是个CEO或者是CEO助理,而不是董事长,这些大政方针轮不到她做主。如果这事很容易办,秦可卿自己当初就做了。估计王熙凤也没有决策权,还要去游说贾珍、贾赦、贾政等大老爷们,这几个浑浑噩噩的爷们也不一定能听进去,所以王熙凤就懒得管了,或者说,这个人压根就不会去费那个劲。

既然“做到”的难度这么大,已经站在了上帝视角的“秦氏计划”,只能随着她的葬礼一起埋葬,也就不奇怪了。


在文化的边缘行走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

《红楼梦》中,秦可卿托梦让王熙凤所做之事,因为王熙凤缺乏远见、自私自利,再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都没有得到落实。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曾托梦给闺中密友王熙凤,安排贾府大事:

婶子你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也。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也。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秦可卿的可保永全之法,简而言之,就是“耕”、“读”二字,也就是多置祭祀产业,将来家族生变,家产充公,而祭祀产业是能够得到保全的;后世子孙不靠祖宗荫功做官,依然可以依靠祭祀产业维持家族正常的生活费用,让子孙有条件继续读书,通过科举之路,博取功名,让家族重新兴起。

秦可卿深知荣极必辱,物极必反,虽然贾家现在如日中天,如“花上着锦,烈火烹油”,但是繁华易逝,盛筵必散,为了贾家子孙不至于衣食无着,也为了贾家将来有出头之日,秦可卿才托梦示警,见识远非常人可比。


可是,秦可卿苦心孤诣谋划的长久之计,王熙凤最终却没有落实,这是为什么呢?

一、此计划惹人厌恶。

贾家正如日中天,现在说贾家荣极必辱,盛筵必散,要早做抄家灭门之时的打算,这就如在孩子百日筵上,说这孩子是要死的一般,惹人厌恶。

王熙凤一贯巧舌如篝,专捡贾母喜欢的话说,千方百计讨贾母欢心,才有后来在贾府中的地位。如此不讨喜,惹贾母厌恶的话,王熙凤如何肯说。

二、贾府没有这个能力。

置办祭祀产业是件大事,贾府看似富贵,实则已经是空壳子,再加上秦可卿死后风光大葬,花费巨大;接下来又是元春省亲,盖省亲用的大观园,更让贾府不堪重负,此时若要拿出大笔银子置办田产,贾府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三、王熙凤缺乏远见。

秦可卿死后,贾府不仅看不到衰败迹象,反而元春被选为皇妃,贾家真如烈火烹油,风光无限,有了皇亲这重保护,谁还担心贾府的将来。

所以,秦可卿托梦并没有引起王熙凤的重视,眼前的繁华让王熙凤放松了警惕,以为贾家可保万世太平,秦可卿所言完全是杞人忧天。

四、此事出力不讨好。

秦可卿的去世之日,也正是王熙凤开始掌权之时。如果此时王熙凤提出花费大批银两做此似乎无用之事,会被府中其它人诟病,认为王熙凤想借此中饱私囊,不利于保全王熙凤的地位,王熙凤出于自私的考虑,断断不肯做这出力不讨好之事。


总之,因为王熙凤对贾府的现状和未来缺乏清醒的认识,又因为她出于自私的考虑,再加上贾府囊中羞涩,所以王熙凤没有落实秦可卿提出的计划。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眉画张敞


你好,我是国风

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也知爱慕此生才!清楚了!因为“王熙凤”不过是个贪图富贵荣华,极奢享乐的“凡鸟”。根本没有接受“托孤之重”的本事!

在红楼梦故事里看,王熙凤沉迷于烈火烹油般的家族鼎盛繁华,根本没有拿秦可卿托梦说的话当回事儿。时间一长,也把这事抛注脑后。侧重起家族中的利益争斗。所以根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后事!

红楼梦的真相中,秦可卿影射了大明崇祯皇帝。王熙凤影射了南明福王,即后来的弘光帝!秦可卿(崇祯皇帝)之死是大明王朝的结束,也是南明王朝的开始,但同时也伏下了南明王朝的危机重重。秦可卿托梦的本意就是把大明江山复兴的重任交付于后来的继承者身上,也就是福王。

但可惜福王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酒囊饭袋,根本没有承天下的本事和资格。仅仅半年的时间,将一片锦绣江山拱手授人。辜负了先帝托负之重!

作者曹雪芹以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影射了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唏嘘之情!


国风1974


秦可卿的托梦,王熙凤是照做的,否则八十回后批语透露的贾兰中兴就无法实现。这也是曹公对可卿、熙凤二人怀有既欣赏又批判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即使可卿月貌风情、命丧天香楼,熙凤犯下放印子钱、致人死命这样的大罪,她们依然功大于过,总体格局是正面形象的根本原因。

曹公精于留白写法:可卿梦中相托熙凤,二人政治知己,秦可卿说了“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王熙凤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红楼梦》惜墨如金,不废一笔,如此详写可卿托梦,必有原因。贾府被抄后并没有妻离子散,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无罪获释的子孙能够保存下来,实现贾兰中兴后的再度崛起,便是对可卿托梦凤姐执行的正面回应。

自私的李纨贾兰母子,嫉恨王熙凤取代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坐享王熙凤置下的产业,坐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不顾。若没有可卿托梦凤姐置产,李纨如何抚养贾兰?没有幸免于难的公学,贾兰又该去哪里苦读?

正因如此,曹雪芹才会狠批李纨“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红楼梦里对可卿托梦的详述,李纨母子的中兴,贾氏宗族的振兴,恰恰映照了可卿托梦的建议,熙凤确是已经执行的,李纨母子作为实际受益者却恩将仇报,最终落得“镜里恩情、梦里功名”的悲凉下场。


冰橙飞燕


主要是 

可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一番提醒和交代之后,为何后来完全像个没事人一样,并没有把秦可卿的交代付诸实践,

第一个就是梦境当不得真,醒来即忘。很多人睡觉时都会做梦,但我们醒来之后并不会真的把梦里遇到的事情当真,而只是一笑而过,甚至于醒来之后就把梦给忘记了大半,从未想过梦境会成为现实。

王熙凤应该也是如此,虽然秦可卿的一番交代,让我们深以为是,但如果站在王熙凤的立场,她最多也就是把它当个梦而已,并不会真的把一个梦放在心上。不仅如此,后文王熙凤还做过一个夺锦之梦,她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当作一个笑话给说了出来。由此可知,王熙凤是不信梦境的。

  



一钱


秦可卿对贾府的未来是很有远见,托梦给王熙凤要扩张祖坟附近多置办房屋田舍的业务,而这祭祀产业公家是不管的,按长尊幼卑来管理业务,可以给后代留条后路。

但因贾府的大权是王熙凤一手掌握的。置办田地是可以的,但是让贾府的人轮流管理,就触犯了她的威严。贾府的所有一起开销都是由她来统计,直接说金库由她来掌管。王熙凤为人很精明,而且经常中饱私囊。如果贾府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贾府的事务中来,就显不出她的能力了。王熙凤还擅妒,她的权利被人瓜分,倘若再出个有能力的人,比如说探春,那她维持了这么久的威信就会失去威力。贾母也不再看重她,众人也不会对她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了。说白了就是要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