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句话,“恐怕疫情结束了,我与老板的缘分也结束了”。

不得不说,各个城市都针对病毒开启了自我防御模式,这个模式也给绝大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场非常残酷的“考试”,许多企业正式面临生存危机,在这段四处碰壁、经济萧条的时间里,企业不仅仅面临的是无法开门营业的外部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工薪”问题。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1、疫情之下,大小企业开启“生存模式”

一些小的公司已经开始宣布进入了“生存模式”,所谓生存模式就是“外部尽可能营业,内部0消耗”。生存模式下的老板们都会在群里通知“能活下来就是我们目前的战略目标”。

有专家做了这方面的调查问卷和全国范围内的科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这次疫情背景下,能够维持1-2个月内部开销的企业占比60%,而能够维持3个月的20%,可以坚持4-5月的企业甚至不到10%。自春节放假以来,疫情已经持续两个月,对于企业来说将面临“生死存亡”,对于员工则是另一番“风景”。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而员工却可以不用上班,无异于给广大上班族放了一个超级大长假,可是时间久了,想要复工的心仍然是无法抑制的,毕竟不上班就没有收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2、企业纷纷降薪,专家预示“报复性”离职潮将袭

在家等得焦急,宅在家中闲得心都发慌。不过还好,终于收到了老板的复工通知,兴奋得从床上弹了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洗个头。

三月初时,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有员工收到老板发来的“回来上班”的通知,心下想着终于可以领工资了,却没想到,自家的老板也要“活不下去了”,疫情结束前所有人降薪“75%”,有的甚至是“45%”,三千块的工资拿到手时只有一千两千。看着分期的账单瞬间心态崩了,顶着生命危险上班,还要照顾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可是谁来照顾我自己的房租水电和花呗呢?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据可靠消息,诺亚财富三位董事纷纷主动提出自己要“一分工钱不拿”,将工资降低到数0,从职位开始降薪这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管理模式,也预示着生存在公司最底层的他们必须任劳任怨、咬紧牙关的接受这“降薪”的命运。确实有不少的老板,针对这个问题给员工提前打了预防针,频繁开会试图安稳住手下们躁动不安的心。可是大部分老板自身难保,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员工的情绪,当所有问题都可以推到“疫情”影响的身上时,谁又愿意站出来担一份责呢?

眼看着老板不顾自己死活,员工们工作热情下滑,服务态度消极,甚至出现针对降薪的“作对”心理,与其在这里领着微薄的薪水,不如痛快的解脱。由此,有专家对此现象预言,2020年的员工“报复性”离职潮很快来临……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3、为什么现在的员工缺乏与企业“共患难”的激情?

01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责任员工

用通俗的话来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纽带,最直白的就是“工资”。工资的多少,也决定了员工对这份工作和老板的重视程度,拿着低薪对老板说的话“不闻不问”,拿着中薪偶尔会给一些“诚恳建议”,拿着高薪会对老板“马首是瞻”。当然,构建这样关系层次的是工薪,打破它们的也会是工薪,员工的离职、跳槽甚至背叛的概率很难得到保证。更何况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没有企业文化作支撑,公司绝对是一盘散沙,毫无实干精神和责任担当。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企业文化,越来越被看做是评价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强弱的标准。曾经一度被炒上热搜的“企业狼文化”,让员工互扇巴掌、癫狂嚎叫等行为都可以被看作一种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尽管他们看起来十分滑稽,但是没有企业文化的下场却更加滑稽。想要有一群在危难时刻对公司“不离不弃”的员工,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02没有人情味的老板,就没有热情员工

在一个企业中,若是公司的董事、高管是近乎冷血的,对底下员工所造成的影响更多的是负面的。在这样的公司里生存,会缺乏工作的热情,如同挣钱机器一般。人们都说,职场更多的是竞争,更多的是“看不见血”的杀戮,其实这只是一种夸张化的比喻,职场如战场,应对的是外界对公司带来的新的形势和新的压力,能力不够、抗压强度不够自然逃不过优胜劣汰的命运。

但是对于企业内部而言,需要的是大家团结一心和共同奋进,这样的“群众力量”势必离不开领导层的关怀。上司对下属体现出来的关怀绝对不仅仅指金钱方面,因为没了你,他也有的是给钱的主。倘若你的人情味十足,在危机关头,你也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回馈。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03没有真诚老板,就没有踏实员工

“老板什么态度,员工就是什么态度”。从心理学上来说,当老板的人大多是属于“黑色性格”。他们是优秀的领袖型人才,有胆有识,刚毅,行事果断,在人群中却显得有些神秘。正是因为他们“成大事不纠结”的态度,很少给下属提供绿色“建议”渠道,一有反对的声音就会亮起红灯,搞得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老板不真诚的作风,给员工心里埋下了“跳跃”的种子,他们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会跳出这个圈子之外,工作起来时自然会患得患失,总是不知道老板那边什么态度,自然做不到心无旁骛、脚踏实地。

全面复工后却迎来报复性离职,不是员工不讲义气,全因这点没到位

总的来说,员工缺乏与企业共患难的激情,除了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更多的是他们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持续的“热情”以及“踏脚踏实地”的心。无法与企业共进退,和企业本身有很大的关系,要想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源开始找毛病,内部消化协调,才能真正的“药到病除”。

看完以上,你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对此你还有哪些看法和观点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