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先秦時期掀起了一股學風熱潮,各種各樣的人才層出不窮,今天仍舊為人熟知的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等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特色鮮明,有著非常深刻的觀點,成為我國學術發展最繁榮的一段時期。

在不同的時期,統治者所信奉和扶持的學派都不同,隨著時間發展儒家學說脫穎而出,成為了世人都推崇的思想,孔子逐漸成為所有統治者共同推崇的至聖先師,是文學界和思想界的象徵。

現在,說起孔子不僅為中國人所熟悉,在世界也非常知名,孔子學院遍佈世界,讓中華文化遠播四方,傳統思想真正的走向了世界,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孔子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世人接受和推崇。

到了現代,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文化發展也更加多樣,但是提到“正統”思想,必然會提及“儒家”學說,這是因為在封建時代,儒學早已根深蒂固,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客氣的說儒學提倡的“尊君”思想是捍衛統治的重要武器。

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然而儒學能成為社會的思想指南卻不是一朝一夕所取得的,甚至在起初,儒學還遭到了很大挫折。

起初,孔子的思想並不為世人所接受,在那個紛爭四起的年代,比起接受先進思想教育更多的人選擇填飽自己的肚子,鬱郁不得志的孔子曾經周遊各國極力宣傳自己的主張,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的堅持並沒有取得回報。

孔子生前的處境並不好過,紛爭四起,加上秦朝統一之後推行法家思想,讓他的的事業一落千丈,雖然生前成就不多,仙遊之後的孔子卻得到了眾人的推崇。

那麼儒家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封建正統思想,並且成為了維護統治的頂樑柱呢?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個人,他就是董仲舒,西漢時期著名的儒學家,他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孔子的思想,是當時頂尖的思想啟蒙家,西漢初年,國家剛剛建立,常年戰亂使得經濟和人力受到了極大破壞,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將經歷都放在恢復生產上面,自然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的主旋律。

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因此,漢初推行老子的無為而治,使得從上至下都處於一種安分守己,與世無爭的狀態,對於當時來說,確實是最好的統治方法,在這種情況之下,董仲舒的潛心研究儒家學問,不問世事。

經過“休養生息”之後,漢朝得到了極大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百姓富足,此時一些儒家學者得到朝廷重用,但是此時的朝堂之中大權依舊掌握在信奉黃老學說的太后手中,儒學遭到極大打壓,等到太后去世之後,漢武帝才掌握實權,急於建立功業的他下詔尋求治國之策。

此時大學者董仲舒,集合百家之長,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並逐漸成為封建正統的官方學說,對於當時社會所遺留的政治,經濟問題做出了系統的解答。

之後董仲舒創造性的提出了“天人三策”。

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首先就是天道,董仲舒結合百家之長,改良了傳統的儒家思想,提出“天命”,講究君權天授,當朝的帝王都是天選之子,是上天派遣他來統治天下的,如果統治者在位期間,勤政有位,上天就會降下祥瑞以示嘉獎,若是國君推行暴政,上天就會懲罰他,派遣新的使者來取代他。

這一想法的提出,肯定了統治者的合法性,導致在後來許多皇帝誕生之時,總會有千奇百怪的天象出現,以次來讓民眾信服,並且他還結合儒家思想提出了新的治國理念。

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其次,建立太學,建立健全選舉機制,加大教育力度,讓百姓都能接受先進知識。

最後,統一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目的在於統一國家的思想,進而加強政治上的統一,除此之外董仲舒還建立了“三綱五常”理論,提出了嚴格的尊卑秩序,後世紛紛效仿形成等級觀念,可以說這一思想的出現維護了統治者的地位和社會穩定,促進了國家繁榮。

此人為中國獻出一策,只8個字,從此王朝每隔三百年一個輪迴覆滅

這些政策符合漢武帝的治國之心,他接受了這些意見開始大力推行改革,很快就把儒學作為太學的根本,培養了眾多國家棟梁,皇帝在世人心中也成為了天神一般的存在,百姓生活富足,國家安定繁榮。

在他辭官回鄉之後,每當有重大國策,皇帝都會派人前來與他商議,深受重用,為官期間確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統治中的絕對領導地位,甚至影響到周邊的國家和地區,而孔子之所以被人如此推崇,其中也有董仲舒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